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映像之广东韶关篇

韶关,广东省地级市,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在今韶关市区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

韶关

广东省地级市,车牌代码:粤F

总面积18218.06平方千米,广东省内排名第二

截至2019年户籍人口为337.2万人,广东省内排名第十六

广东省韶关市地图

广东省韶关市地图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公里;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为173.4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韶关市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下辖93个镇,10个街道,1个民族乡。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韶关有2100多年的城建历史,被誉为“岭南名郡”, 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丹霞世界遗产地,禅宗文化的祖庭、盛唐贤相九龄故里   ,朱德元帅祖居地 ,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广府文化的发祥地 ,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客家民系聚居地  。韶关历代名人辈出,有侯安都、张九龄、余靖等杰出人物。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韶关留下足迹。

韶关市在广东省内的位置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

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

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最低处35米。

韶关市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大小支流密布,呈羽状汇入北江。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凌江、南水。新丰县部分属东江流域。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舜帝南巡曾经过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磷、清代文学家廖燕、抗日战神薛岳、铁军创始人张发奎、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

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客家山歌、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韶关瑶族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

韶关特产有北江香菇、冬笋、笋干、白毛茶、北乡马蹄、南华李、三华李、甘木通、龙脑、巴戟天、大鲵(通俗称“娃娃鱼”)、棘胸蛙、马坝油粘米、乌石红瓜子、猕猴桃、冷水猪肚、爆炒山坑螺等。

韶关市人文景点地图

韶关有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的遗迹,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韶关留下足迹。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

全市有99个镇(街道)4796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韶关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300多座。境内文物众多,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76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

韶关拥有国家级风景区丹霞山(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

著名的“马坝人”出土处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有“地下宫殿”之称的古佛岩,

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古道(梅关古道),

岭南第一围的满堂客家大围,客家八卦围、湖心坝客家群楼,

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矶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猎场乳源南水狩猎场,

乳源的必背瑶寨、乳源大峡谷(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韶关百丈崖风景旅游区、云门寺、珠玑巷、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韶关各辖区

韶关市武江区地图

韶关市武江区地图

武江区,俗称河西  ,隶属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境内的武江、北江河以西 ,辖区总面积677.85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5个镇。201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85万人。

截至2019年,武江区辖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联镇、西河镇、龙归镇、江湾镇、重阳镇,区政府驻市区惠民南路

武江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的盆地之中,位于韶关市区武江、北江河的西面,东与浈江区隔河相望,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东坪、乳城、一六镇毗邻,北与乳源桂头镇相连 (一说北与浈江区的犁市镇相邻  ),辖区总面积677.85平方千米。

武江区方言复杂,有粤语、客家话、虱婆声、连滩话、船民话、瑶族勉语等方言。 

粤语区域面积、人口均占全区的绝大部分,城乡流行,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西河镇塘湾、下坑、广明龙、什石园等村。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西联、西河、龙归、江湾、重阳等5个镇的大部分地区。 

虱婆声主要分布在西河镇向阳、村头、大村、什石园、黄塱、黄旧坝、 红星坝厂、 前进 、糖寮村;西联镇西联、 车头、 赤水 、下胡、 甘棠村;龙归镇厚坪村和重阳镇水口、 大夫前、 万侯、 九联 、黄岸 、重阳村。

连滩话是武江区境内的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西河镇什石园下坝村、黄塱中坝村。

江湾镇瑶族村村民讲瑶族勉语。 

武江区粤方言与广州话相当接近,武江农村白话人口不多却占优势,武江人多以会说白话为荣。越来越多其他方言人口学讲白话,一些连滩话、虱婆声村庄已经或正转变为白话村庄,船民后代已基本改说白话

韶关市仁化县地图

韶关市仁化县地图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位于东经113°30′-114°02′,北纬24°56′-25°27′,地处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县境东西长47.3平方公里,南北宽44平方公里,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仁化县辖1个街道、10个镇:丹霞街道、闻韶镇、扶溪镇、长江镇、城口镇、红山镇、石塘镇、董塘镇、大桥镇、周田镇、黄坑镇。共有109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

仁化县历史悠久,南朝齐年间(479-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因“尉佗自王南越,筑仁化城,后为仁化乡。唐垂拱中置县于仁化乡之走马坪,因以仁化名县。”

仁化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所在地。境内有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锦江与浈江交汇后流入北江汇入珠江,是连接珠三角和内陆的“桥头堡”。

仁化县位于粤赣湘三 省交界处的粤北边陲,境内城 乡居民大多数是客家人,多为客家人定居,本地人绝大多数讲的是客家话。且有 部分江西、湖南、粤语区(珠 江三角洲)和河源县移民,加 上有少量历史上早已定居县内 的瑶民,方言比较多样。 

仁化客家话大致可分为董塘话、长江话、附城话、塞麻话和河源话五种。其中董塘话与兴 宁、梅县、惠州客方言更为接 近,操这种方言人数约占全县 客方言人口一半。

仁化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境内名胜古迹不胜枚举。著名的丹霞山,其风景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有“万古丹霞冠岭南”之称,被誉为“中国的红石公园”,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仁化县还有大批人文景观如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等。县境内拥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14座,堪称名副其实的古塔之乡。

仁化县特产美食

1、红扣黑山羊

2、烤黑山羊腿

3、丹霞臭豆豉鱼

4、梅香虾米

5、四螺香煲

6、船家包大虾

7、益母草煎蛋

韶关市曲江区地图

韶关市曲江区地图

曲江区,广东省韶关市下辖区,曲江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县,2004年5月撤县设区。同年8月3日挂牌。处于粤北中部,北江上游,自古为“五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之枢纽,湘、粤、赣交通之咽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韶赣高速公路、106国道和北江纵贯南北,323国道横穿东西,省道与地方公路纵横交错。

全区总面积1666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街道107个村(居)委,人口32万人。

曲江区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曲江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有韶关钢铁厂、韶关发电厂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7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是中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区)之一、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区)之一、全省重点林业县(区)之一。

曲江区特产有:马坝油粘米,大塘扣肉,水棉胎,白土月饼,由坪腐竹,华子山酸笋等

曲江旅游资源丰富,有“南宗祖庭”之称的千年古刹南华禅寺,有史前期古人类马坝人遗址,有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罗坑自然保护区,狮子岩,以及曹溪假日温矿泉度假村、小坑温泉、枫湾温泉等多个温泉度假基地。

曲江区地方方言是客家话,在曲江区23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21个乡镇均以客家话为主要方言。仅梅村乡以虱婆声为主要方言,客家话人口占少数;白土镇以虱婆声为主要方言,连滩话、白话、客家话均分居其次。县城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均以客家话为主要方言。

韶关市乐昌市地图

韶关市乐昌市地图

乐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北部,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市区距韶关市区50公里,距广州250公里。总面积2421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乐城街道,其中城镇人口25.64万人。

早在秦汉时代,乐昌已是中原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贸易的繁华市场。21世纪以来,乐昌兴办了一批外向型企业,产品跻身于国际市场,行销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乐昌是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约占总人口的70%以上,境内通行客家语,此外还有白话(粤语)、长来话、北乡话、黄圃话、皈塘话、莲塘话、梅田话、蓝山话、楼下话、连滩话和船民话以及瑶族讲的勉语方言。

乐昌市位于广东省最北端,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全市总面积2419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现辖16个镇、1个街道、2个办事处,共有195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市政府驻乐城街道,距韶关市区50公里,距广州市区250公里。

乐昌境内山水奇特,风景秀丽,有丹霞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景观、溶岩洞穴及地下河景观以及温泉资源。南面有古佛岩、龙王潭、西石岩寺、五山红军长征路、九峰杨东山十二渡水等;北面主要以广东省八大名山之一金鸡岭、中国第一个江河漂流旅游胜地九泷十八滩、走马岭、金山温泉、碧水洞、铜鼓岩、红七军在梅花战斗指挥部旧址、万古金城等景点。

乐昌白毛尖茶是有名气高山茶,50年代起便扬名内外。此外还有北乡马蹄,香芋,九峰猕猴桃,甘木通(甘木通是生长在粤北山区的一种野生药用植物)等特产

韶关市新丰县地图

韶关市新丰县地图

新丰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北、韶关市南端、珠三角发达经济圈边缘,南连从化、龙门,北接翁源,东邻连平,西靠佛冈,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是韶关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截至2019年新丰县辖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丰城街道、黄礤镇、马头镇、梅坑镇、沙田镇、遥田镇、回龙镇),14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县政府驻丰城街道办事处。

早在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建置新丰县,取“物产丰富”之意,称新丰县,属广州南海郡。此后,县名曾用休吉、长宁等,先后隶属循州、龙川、惠州、广州等,1988年1月划回韶关市管辖至今。新丰人文底蕴丰厚,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士,有宋初岭南进士第一人古成之,明朝吏部天官姚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潘学吟,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见义勇为英雄张桂扬等。

新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东部为九连山脉,西部为青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广东省林业重点县。新丰是广东省东江流域重要支流新丰江的源头,新丰江水库万绿湖主要水源地,优质的水直接惠泽广州、深圳、香港等千万民众。境内林木葱郁,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80.80%,在全省县级排名第四。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Ⅱ类水标准。

新丰方言,有客家话和水源话两种、后者又称蛇声。据统计,该县使用客家话的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分布在丰城、马头、沙田、遥田、回龙等乡镇。使用水源话的约占全县人口的30%,分布在石角、大席。据查,该县使用客家话有770年的历史。

新丰县风景名胜有:云天海温泉,燕子岩景区,仙人磨石,樱花峪等

韶关市始兴县地图

韶关市始兴县地图

始兴县,隶属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地跨东经113°54′一114°22′,北纬24°31′一25°60′。总面积2174.12平方公里。

 始兴县地处亚热带,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潮湿,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雨稀。

孙休永安六年癸未(263年)春,孙吴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后方,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始兴县连接国道106线的国道323线、省道S244线贯穿全境。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始兴到广州车程仅为3小时。始兴县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明朝户部尚书谭大初、抗日名将张发奎和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古称“粤北粮仓”,今誉“南岭明珠”。

始兴是纯客住县,全境通行客家语。始兴话是客家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与梅县话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地理环境、居民来源不同,始兴话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截至2017年,始兴县辖太平镇、马市镇、顿岗镇、罗坝镇、城南镇、沈所镇、司前镇、隘子镇、澄江镇等9个镇和深渡水瑶族乡,以及14个居委会、113个村民委员会。   县政府驻太平镇。

始兴主要名胜古迹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第一大围”——满堂客家大围,东湖坪民俗文化村、铜钟寨景区、汉代城堡、秦汉烽火台、生态瑶乡深渡水以及大量的高热温泉和青山绿水、清泉叠瀑。

韶关市翁源县地图

韶关市翁源县地图

翁源县,隶属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粤北),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县,南邻新丰县,西挨英德市、曲江区,北依始兴县、江西省,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

至2018年,全县行政区划设7镇1场,7镇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子、官渡,1场为铁龙林场;共156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982个村小组。政府驻地龙仙镇。

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翁源县,元初并入曲江县,公元1303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

翁源县地名由来

翁源其名,系因山水而得。据嘉靖《翁源县志》记载:县境之东有名山,高耸秀拔,顶有灵池,古名灵池山(今南浦桂竹翁山),池中有泉水八处,谓之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龙泉、玉泉、乳泉。泉水四时不涸,昔有二仙翁游息于此,居民饮其水者多寿。泉水汇而成河。故山名翁山,水名翁水。县也以此起名,意为翁水之源。

翁源县地方语言

翁源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少数民族普遍双语兼顾,既讲母语又讲客家话或者普通话。讲客家话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99.55%,分布在全县7个镇1个场。县域土话以瑶族方言为主,以当地母语为主兼顾客家话或者普通话。瑶族话主要分布在龙仙镇青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贵联村委会泉洞村小组、石背村委会葱仔头小组、九曲水林场青山下村小组和黄屋村小组,江尾镇蓝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梅斜村委会瑶族村小组,坝仔镇上洞林场坞坭坑村小组,官渡镇下陂村委会河坎围村小组、镇仔娥坑村小组,翁城镇了坑瑶族村委会一、二村小组,新江镇东方村委会庙仔角一、二、三瑶族村小组、太坪村委会老蟹岭和水口山瑶族村小组,铁龙林场龙化村委老蕉坑和冷水径等地。

风景名胜有东华山、水龙宫、仙狮洞、书堂石、湖心坝客家群楼和葸茅岭八卦围等。

翁源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和“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黑皮蔗、马牯塘莲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江尾米面、周陂冰花饼等客家小食别具特色。溪黄草茶、白糖、缫丝、户外家具等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图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图

乳源瑶族自治县,广东省韶关市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县,因县北丰岗岭溶洞盛产石钟乳,洞中有源泉流出而得名,196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

2011年,全县辖乳城镇、桂头镇、大桥镇、大布镇、洛阳镇、一六镇、必背镇、游溪镇、东坪镇等9个镇,其中必背镇、游溪镇、东坪镇为瑶族镇。共102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1183个村(居)民小组 。政府驻地乳城镇。

截至2017年底,全县户籍人口2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36万,瑶族人口2.44万。乳源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 

乳源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山川峡谷、飞瀑流泉、森林生态、洞穴奇观、地热温泉、古道风韵、佛教禅宗、水库风光、民族风情等景观。主要景点开发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乳源大峡谷、云门寺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区、云门峡漂流景区、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景山仙人桥景区、必背过山瑶之乡生态旅游景区、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通天箩地下森林公园、西京古道等,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的有大桥银山岭南温泉度假村。乳源为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之一。

乳源地方特色产品丰富,主要有还原笋、瑶山熏肉、瑶山苦爽酒、香芋、大布腐竹、山坑螺、金竹峰单丛茶、食用菌、南水水库野生淡水鱼、番薯干、巴西果汁等

韶关市浈江区地图

韶关市浈江区地图

浈江区,广东省韶关市市辖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南接曲江区,西临武江区、乐昌市,北连仁化县,是韶关市辖三区之一,为韶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截至2014年,浈江区下辖新韶镇、乐园镇、十里亭镇、犁市镇、花坪5个镇,东河街道、车站街道、风采街道3个街道和曲仁、田螺冲2个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东河街道。

浈江区历来是韶关市的文化教育中心。其文化源流最早可追溯至距今一万至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境内农耕文化逐步形成。秦统一南越后,中原文化大规模传入岭南,本区亦然。随着历史的演变,境内逐步形成了“客家文化”、“佛教文化”、“北伐文化”、“抗战省会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  。

浈江区以广府、客家民系风俗、民俗占据主流,城区以粤方言为主,客家方言遍布城乡。城乡民风淳朴,逢年过节喜食糍粑,清明以艾叶做艾糍、端午以竹叶裹粽子等。城乡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元宵烟花晚会、端午节龙舟赛等。

浈江区是韶关市的发祥地,秦汉以来,无论是南越国、南汉宫署,还是各朝粤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都设在今浈江区境内。隋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和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大批官员、文化名人曾在浈江境内译经、传教。辖区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众多,有建于唐朝时期的大鉴寺,宋代的太傅庙、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和作为韶关标志的风采楼,民国时期以来的孙中山北伐誓师旧址、南昌“八一”起义军朱德部驻犁市旧址、中共粤北省委旧址等历史遗迹遗址。

浈江区方言

新中国成立前,区境以其地处南北交通咽喉,又为南北商贸重镇,由此形成方言杂聚,各处分布的“南腔北调”格局。主要的方言,仍以三大民系流行的汉语方言为主。其中,主要包括粤方言、客方言,以及韶州本城方言等。在境内农村地区,以流行客家方言为主;在境内城区,以流行粤语方言(白话)为主,本城方言次之。 

韶州土话是韶关最早的土著居民说的一种方言,区辖境内的虱乸话受客粤方言的影响,既有客方言的特点,又有粤方言的特点,分布在境内郊区。

白话人口主要为清末从清远、佛冈、广宁,以及珠江三角洲等白话区迁徙而来,抗战时期,大量广州以南地区迁移韶关后,形成粤方言在区辖境内的兴起,主要集中在韶关市区及周边厂矿,流行于区辖境内的粤方言,与现在广州话没有太大的区别。

客家话是区境内主要流行的方言之一,早在两晋时期,境内就已有客家方言流行,境内客家人同出自福建上杭地区,其主要分布在区辖境内城郊与广大农村,在境内城区客家人亦有少量分布。

在区境内还分布有包括北江船话、瑶语、闽语潮汕话、赣语方言、湘语方言等,这部分方言除北江船话、瑶语属本地历史流传下来的方言外,其他均为近30余年外来迁居人口带来的外地方言。

浈江区境内有多处革命遗址,主要有:

孙中山北伐大本营旧址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为打倒军阀割据,谋求全国统一,于1922年和1924年,曾先后两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

孙中山北伐誓师广场旧址

1922年5月6日~6月1日和1924年9月12日~11月4日,孙中山先生两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先后在韶关南教场(今中山公园),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和举行“双十”纪念活动,检阅北伐军,接见苏联“窝罗夫士忌”号巡洋舰的官兵,还参加了在此召开的“韶州各界赞助北伐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北伐原因》的长篇演说。

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旧址

位于市区下后街当年的“四邑同乡会”宏仁善堂内(今建国路小学)。原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平房,1925年曲江县农会在这里办公,并在此召开了曲江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曲江县农民协会在此成立后,办公居左侧两房;1926年1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在此成立后居右侧一房。同年,中共北江地方委员会亦设在此。1960年12月26日,北江农民协会办事处旧址公布为韶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扩建学校,办事处旧址房子被拆除,唯宏仁善堂石匾额尚存。

北江农军学校旧址

位于市区弓箭街都司衙门(今为建国路50~60号,市粮食局所在地),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北江地方委员会,根据粤北农民运动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办的。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4月共举办两期,学员200多人。是一所专门培养农运武装军事干部的学校。北江农军学校主任,初期由蔡如平担任,后由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北江地委成员朱云卿担任。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北江农军学校毕业的两期学生,随北江农军北上武汉,继而部分人员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流沙战役失利后,部分人员陆续返回粤北参加当地武装斗争,还有部分人员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75年5月7日,北江农军学校旧址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韶连政治干部讲习所旧址

位于市区风度路60号,原为豫章会馆,今为商业门店。1926年11月至1927年4月,以驻韶湘军第二军教导师师长陈嘉祐的名义,在此举办南韶连政治干部讲习所。讲习所由中共北江地委领导,聘任教导师副官刘小山(中共党员)为校主任,中共北江地委、广东省农会北江办事处、省农会特派员、省妇运会等干部到所讲课。当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的李富春曾来讲过几次课,支持办学。学员大都是吸收下层进步知识分子参加。至1927年4月讲习所结束,共培训200多名干部学员,充实了北江各县农运政治干部队伍力量。

朱德部驻犁市旧址

1927年12月中旬,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辗转来到当时的曲江县犁铺头(今浈江区犁市镇),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范石生部140团的名义将团部设在犁市街西李达材的当铺内。朱德化名王楷,住在当铺的楼上。该当铺高11米,墙厚0.5米,室宽21.8米,上下两层建筑面积共1075平方米,由青砖砌筑。朱德在此期间,参加了北江地区的革命活动,帮助支持了曲江县清水塘农民运动和仁化县董塘等地的农民武装暴动。该旧址今为浈江区犁市公安派出所办公所在地。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旧址

位于峰前街韶州师范学校(原为相江书院)。军官教导团驻扎在该校礼堂,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面积约500平方米。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与蒋介石合作反共后,10月初,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率领下,由武汉南下抵达韶关,后全团南下广州,参加了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成为广州暴动的主要武装力量。

抗敌演剧宣传第七队旧址

位于浈江区东河坝墨江会馆(今为启明小学)。1941~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第七演剧宣传队(当时全国组织有十个演剧宣传队)在韶关和北江各地演出过《船夫曲》、《黄河颂》、《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天国春秋》、《祖国在召唤》等10多个抗日宣传剧目。队长吴狄舟,副队长徐洗尘。该队与第七战区政治大队同驻一地。

中共粤北省委旧址

中共粤北省委旧址,位于五里亭(今牛奶场内),为砖木结构平房院落,面积约200平方米。

韶关市南雄市地图

韶关市南雄市地图

南雄,广东省辖县级市,韶关市代管,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全市总面积2326.18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街道,市人民政府驻雄州街道,户籍人口49.24万  。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 

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1996年撤县设市,隶属广东省。

南雄是“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黄烟之乡”、“银杏之乡”、“恐龙之乡”、“特色竹乡”、“姓氏文化名都”,还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林业生态县”。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截至2011年末,辖17个镇(乌迳镇、界址镇、坪田镇、黄坑镇、邓坊镇、油山镇、南亩镇、水口镇、江头镇、湖口镇、珠玑镇、主田镇、古市镇、全安镇、百顺镇、澜河镇、帽子峰镇)、1个街道(雄州街道),232个村(居)。

南雄方言

南雄境内方言极为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四片:城关话、上方话、下方话和北山话。

上方话(位置处于境内浈江的上游)在大塘、油山、乌迳、新龙、坪田、孔江、界址等乡镇通行。

下方话(位置处于境内浈江的下游)在湖口、珠玑、梅岭、水口、江头、古市、全安等乡镇通行。

北山话在百顺、帽子峰、澜河、苍石(上述地区大都处于南雄的西北部)等乡镇通行。

这三片地区的乡民大多自称祖上从江西或福建迁来,与客家关系密切。从语音特征上看,这些地方的土语既有与客家话一致的地方,也有与客家话不同的地方。

第四片区的城关话,只在县城雄州镇及其近郊范围内通行。城关话它自成一体,无论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都与其他三片有较大区别,究竟归入哪个大方言至今没有定论。

南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文物古迹甚多。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千年古塔、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古银杏群(坪田&帽子峰镇)被称为“南雄五古”,享誉海内外。

南亩鱼鲜村、乌迳新田村、黄坑溪塘村、百顺黄屋城古村落,人文价值颇高,先后被列为“广东省古村落”。

孔江国家湿地公园(孔江水库)、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苍石寨风景区,奇异独特,风光秀丽。

坪田古银杏群景色迷人,深秋看黄叶好地方;帽子峰省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小九寨沟”。

莲开净寺、大雄禅寺香火兴旺。具有古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广州会馆。

龙华山温泉酒店是集旅游度假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泡温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青嶂山温泉高氡神奇,是罕见的高钠离子温泉。

南雄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广东省重点老区县(市)之一。尤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雄属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多次率部转战南雄,领导和指挥著名的“水口战役”。项英、陈毅等在油山一带领导粤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旧址瑶坑、油山革命纪念碑、水口战役纪念公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红色旅游特色。

南雄市特产主要有乌迳啤酒鸭,酿豆腐,南雄烟叶、北山竹笋、银杏、金友香米、油山香菇、板鸭、高山油茶、腐竹、南亩凉果、江头黑山羊、梅岭鹅王、水口鱼王、香酥铜勺饼、萨琪玛、米花糕、龙华古灶酒、龙华宴酒、珠玑私窖酒等。

南雄的特产是当地的手工土法制成的产品,均是绿色健康的自制产品。买来自己食用或送人都挺不错的。其中年糕类产品在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前后,市内乡民特别盛行做年糕。年糕品种多样,有色、香、味俱全的油烧米花糕(沙炒叫炒米糕),还有炒餜俚、猪膏团俚、糯米油糍、烧芋头片、花生饼、豆饼、炒薯片、黄年糍、粳米糍、麻糍等。当然这些特定节日的风俗小吃平时在特产店都能买到。

广东省韶关市就介绍到这里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韶关人,这些韶关方言居然这么难讲,你全都会算我输!
作为韶关人,这些韶关话你能听懂几句?
走遍中国225-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2017.11.16)
广东省的新丰县,广州市和韶关市之间,为何反复争夺了5次?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三季,第28集:广东粤北游。
韶关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