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习俗“抱石送崽”,你了解吗?
..(来源:梅州日报)


在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市流传并盛行着一个关于宗族和睦、人丁繁衍的习俗——抱石送崽。此习俗还延展到岭南一些客家地区。



长期以来,赣州客家人在振兴族业、繁衍人丁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修宗祠、立族规、办书院等,相关的很多民俗活动代代相传,连绵不断,“抱石送崽”就是其中的一个。“抱石送崽”最早起源于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杨梅古村王氏宗族,后逐渐延展至赣州十几个县(市、区)和相邻的岭南广东省一些地区。



“抱石送崽”活动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展。活动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祭祖,抱石,送崽。活动之初,要先组织好“送崽队”。“送崽队”由一群十多岁的男孩子相聚一起,组成数伙,每伙6人、9人、11人不等。



所谓“祭祖”,即是傍晚日落之前,每伙领头的男孩先到村外的河中选好两大块外观靓丽的椭圆形河石,随后队员们一起提着灯笼抱着石头到祠堂燃放爆竹敬香拜祖,用当地方言高唱赞语。赞语有“祖先功德生辉,显灵护佑后人;多子多孙多福,家族鼎兴繁荣”,等等。



所谓“抱石”,即是元宵节18至22时,“送崽队”每伙每人手提一个灯笼,从祠堂出来由领队沿途燃放鞭炮,由其中比较机灵、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两人抱着两大块圆溜溜的河石,踩着爆竹纸屑前往收送家。途中由领队带领队员高唱赞语:“一块石头圆又长,肯定养个状元郎;一挂爆竹响又响,养崽养女耀华堂。”收石头夫妇穿戴一新站在大门前迎接“送崽队”的到来。



所谓“送崽”,即是“送崽队”到达收送家后,在收送夫妇带领下直进卧室,夫妇俩并排站在婚床的边沿,两旁簇拥着提着灯笼的送崽队员及围观的亲人族人。领队男孩先是将第一块石头放在婚床床头上,然后高唱赞语“一床被窝四只角,养的崽女上大学;一粒花生两颗仁,养的崽女人上人”。领队唱完后,送崽队员及满屋的亲人族人齐声附和“人上人”“人上人”。接着,第二个抱石男孩将第二块石头放在床尾,形成首尾对接,放好后也要亮着嗓子高唱赞语(赞语与第一个男孩唱的相同)。在放石头唱赞语的同时,收送夫妇要面带笑容鞠躬致谢。



放好石头后,全体人员从卧室出来到达厅堂就座,收送夫妇以早已准备好的食品、茶点、酒水等热情款待。“喝鸡汤,吃黄元,喝米酒,齐吆嘴” ,大家尽情享受宗族团结和睦、人丁兴旺之乐。在此过程中,收送夫妇要为每一位人员倒酒斟茶、舀汤夹菜,领队男孩还要站起来高唱赞语,其他人员则可大快朵颐。吃完之后,在收送夫妇及其家人的欢送下 ,“送崽队”抱起石头,提着灯笼,唱着赞歌向着第二家“送崽”而去。

.........................


“抱石送崽”活动凝聚着客家人宗族兴旺、家庭和睦、早生贵子、繁衍生息的美好意愿,且取材简便,形式简朴,内容喜庆,格调高雅,寓意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今,“抱石送崽”又成为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抢眼项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头和崖柏的相遇——崖柏抱石雕刻!
也说客家人春节“上灯”习俗
树抱石, 不一样的美!
惊艳!崖柏抱石料的艺术重生
崖柏界内凤毛麟角的存在——崖柏抱石!
客家独一无二的 “响丁习俗”,你还记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