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苏州名菜的历史典故,你都知道吗?

春雨绵绵,吃“碧螺虾仁”;
夏木阴阴,吃“响油鳝糊”;
秋风阵阵,吃“雪花蟹斗”;
冬雪皑皑,吃……
就在家品一壶热乎的黄酒吧。

作为苏州的一名资深吃货,只知道吃可还不够!你想知道苏州那些享誉中外的美食背后的故事吗?

苏州菜的发展过程

苏州人嗜甜,其实在以甜为主导前,苏州人是喜欢吃咸的,还是蛮重口味的。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后,苏州人的口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甜才成为主流。


苏州菜多鱼,据称苏州城公元前514年的诞生就和“太湖炙鱼”即苏式熏鱼有关。熏鱼也是苏州人年夜饭餐桌上的经典菜式。

食鱼成癖的苏州人甚至还编纂了一首叫做《十二月鱼谚》的吴歌:



正月塘鲤肉头细,二月桃花桂鱼肥,
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钿,
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
七月鳗鲡加油焖,八月斑鱼要吃肝,
九月鲫鱼红塞肉,十月草鱼打牙祭,
十一月胖头汤吃头,十二月青鱼只吃尾。




2000多年前的楚辞《离骚》是目前可见的关于苏州菜的最早文献记载。文中记载:“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再近一些,南宋时就已经有吃货开始研究苏州的美食了,并写就了苏州最早的美食专著《集珍日用》。可惜的是,这本书如今已经散佚。

再继续演变,就大致是我们现在所吃到的一些苏式菜点了,所以说,苏州菜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只是很多已无从考证……

苏州菜中的典故
 莼鲈之思

17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在离家三千里外的洛阳当西晋大司马的苏州吴江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为了可以吃到季节性食物而辞职还乡,真可谓是“不爱天下,独爱美食”。

 不时,不食

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记载,当年,苏州虎丘七里山塘,酒楼菜馆不下百户。“每岁清明前始开炉安锅,碧槛红阑,华灯璀灿。”但“过十月朝节,席冷樽寒,围炉乏侣,青望乃收矣。是以昔人有'佳节待过十月朝,山塘寂静渐无聊’”之句”。

因此,如果指名道姓地要来苏州找某种好吃的,除查好好航班和车次之外,务必得挑对时候。

 以鱼为米

赵筠<<吴门竹枝词>>云:“山中鲜果海中鳞,落索瓜茄次第陈,佳品尽为吴地有,一年四季买时新。”所谓“鱼米之乡”,不是鱼和米,而是以鱼为米。

苏州水乡的体系,春秋时代就已形成,远近环抱姑苏的太湖、阳澄湖、石湖、独墅湖和黄天荡以及各种被称为“荡”的湿地,无不鹜飞鱼跃,蟹肥虾美,四时鱼鲜,八节水产,一一应时而出,终年迭替不绝。

 “多奢少俭”

苏州菜的精致,与传统民风有关。历史上,苏州民俗一向“多奢少俭”(宋.范成大<<吴郡志>>);“以讲求饮食闻于时,凡中流以上之人家,正餐小食无不力求精美”(清.徐珂<<清稗类钞>>)。“寻常过从,大小方圆之器,俭者率半百”(明.周履靖<<易牙遗意序>>)。

苏州菜的“奢”并非指原料的珍贵,而是指菜品的精致,那些应时而出的平常之物,一经苏州厨子之手,立马改头换面,出落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正如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夸奖芸娘的那样:“善不费之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

苏州经典名菜由来

松鼠鳜鱼

话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苏州松鹤楼,又累又饿之际看到桌子上有一条鱼,便命厨子当场烹制,厨子见来了贵客,不敢怠慢,正在焦急之时,突然灵机一动,觉得鱼头的形状恰似松鼠的头,便萌生出了此菜的做法,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此菜便名扬苏州。


鲃肺汤

上世纪20年代的中秋期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偕夫人到太湖游玩赏桂,路过木渎,便镇上石家饭店用餐。为了招待于先生,店家特地做了道斑肝汤。于先生食后对此汤赞不绝口,即兴挥毫写下:“老桂开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的诗句。当时为诗中的这个“鲃”与“斑”引起一场笔墨官司。谁知报纸上争来争去,却把“斑肝汤”的名声越炒越大,最终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珍馐。


碧螺虾仁

要说的并不是这道菜的由来,而是碧螺春的由来。碧螺春原名是吴语 “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游大湖品此茶嫌其名欠雅,便以此茶色碧玉、 形似曲螺、采于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河虾的鲜与茶的香互相缠绕,别具韵味。


西瓜鸡

又名一卵孵双凤,为孔府名厨首创,用西瓜制菜始于清宫,令贻品尝后极为先赞赏,便问厨师此菜何名?厨师答西瓜鸡,孔令贻认为该菜制法别致,滋味鲜美,但名称不雅,后来他就将此菜更名为一卵孵双凤,即以西瓜为卵,两鸡为凤,从此该菜便成为孔府菜中的上品。

万三蹄

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朱)。朱元璋到富可敌国的沈万家做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如果沈万三用刀,那可是犯了杀头之罪。而沈万三却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切肉,保了自己的一条小命。朱元璋吃了觉得很好吃,就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一想总不能说是叫猪蹄膀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蹄,于是万三蹄由此得名。

苏州必去老字号
酱肉

陆稿荐
店址:观前街8号(近长发商厦)
以“酱汁肉”名扬姑苏的陆稿荐在苏州老字号中也可称老了,据说'轧神仙'前夕,吕洞宾化身一乞丐借宿,留了一草席,老板用来烧肉,异香四起,远近闻名,也就成就了如今的“酱汁肉”。

糖果

采芝斋

店址:观前街91号(观前街店)

开设在观前街东段的采芝斋糖果店是家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清同治九年(l870年),采芝斋创始人金荫芝(河南人),以五百个铜板的微薄资本创业打造出如今的金字招牌。


菜馆

松鹤楼
店址:太监弄72号(观前街店)
创于清乾隆年间。初创时为面馆,乾隆四十五年(1780)面业公所重修时,松鹤楼即为资助商号之一。当时,松鹤楼以卤鸭和囟鸭面闻名。如今的松鹤楼俨然成为苏州菜的代表菜馆。

糕团

黄天源
店址:观前街86号(玄妙观旁)

该店创设于道光元年(1821年),由浙江慈溪人黄启庭在东中市都亭桥境设一粽子摊。主要食品有糕点、糖果、蜜饯、炒货4大类73个品种,供不应求,大受江、浙、沪籍香港同胞的欢迎。

茶食

叶受和
店址:观前街69号(近采芝斋)
叶受和店主本是一浙籍富绅,来苏州游玩,在观前街买糕饼充饥,却因买的少,被冷落怠慢。小二的一句“君如要紧,除非自己开店,方可称心”,竟成就了一个叶受和。

糕饼

稻香村
店址:观前街72号
1911年,桂香村的老板凭借在桂花坛子里发现十枚金戒指,将店铺扩大经营,正式取名为“桂香村”。成为苏式糕点行业中的一家正宗老号。

麻饼

乾生元
店址:观前街123号(观前街店)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乾生元,原名“费萃泰”。以生产松子枣泥麻饼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乾生元麻饼以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入口香甜、甜而不腻、香而不焦、油而不溢、松脆可口而著称。

面馆

朱鸿兴
店址:平江区宫巷108号
苏州面条讲究汤水,因此朱鸿兴每日吊汤都用鸡肉、猪肉、肉骨头、鳝骨做原料,加水煮透。有了好汤水,还要有细面,这样才能把汤吸进面里,味道就能吃出来。
看完这些,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吃货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鹤楼--苏帮菜的心灵景观
那条叫松鼠的鳜鱼 | 松鹤楼菜馆
(松鼠桂鱼)吃货君谈名菜背后的典故,及做法!
松鹤楼史话(叁)
美食与传说
姑苏城外鲤鱼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