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酿惠州》· 风味不一的粉




· 妈妈做的粉 ·


【主菜篇14】


风 味 不 一 的 粉




稻米,无数中国人的主食。将米粒磨成米粉,熬浆再成粉,这是智慧的转换,有利于米粉变成味觉不一的食品。


惠州的稻米,优质居多,矮陂勾尖米、龙门丝苗米等,莫不是本地人果腹之首选。而用惠州优质米磨成的粉,也变幻出风味不一的粉。从横沥汤粉到多祝冷粉,再到永汉肠粉,粉,成为惠州人主食之余的另外一种口福。




横沥汤粉的复杂工艺


在惠州,遍布城乡的横沥汤粉,堪称最著名的食品之一。和广州一带的早餐一盅两件那样,很多惠州人的早餐,离不开那一碗碗香喷喷的横沥汤粉。横沥汤粉乍看以为是猪脚粉,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汤——用虾与左口鱼、骨头熬出来的,同时配菜除猪脚外还有卤蛋和牛腩。



▲图:Ganz


小乾坤里有大世界。横沥汤粉荣获“惠州十大名小吃”称号,年销上千万元。回到横沥汤粉的出产地,我们发现,一碗汤粉,改变了一片世界。


横沥始建圩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400多年历史。 在横沥老圩一条约30米长的老街上,分布着5家汤粉店,它的渊源,却与对岸的仍图有关。


横沥和东江对岸的仍图,历来就有做汤粉的传统,且各有千秋,起先仍图汤粉更胜一筹,而横沥汤粉后来居上。100多年前的船运年代,横沥作为东江岸边的繁华码头之一,商贸也很发达,每逢圩日,附近镇圩的人都会来横沥赶集,人流物流畅旺。仍图人见横沥繁荣,于是把汤粉生意也带过来,逐渐演变融合后成就今天横沥汤粉的美名。



横沥汤粉制作环节复杂,讲究细腻。看横沥汤粉的制作是一种美的享受。


首先是粉,要选质地好的米,淘洗干净后搅碎,和水调成糊状后放入锡锅猛火快蒸,蒸好后用竹筒卷起平铺在竹盖上,再放在竹篾上风干。这样的粉口感就嫩、滑、韧。


然后是汤底,要采用本地土猪的骨头慢火熬制,调入左口鱼末及其他它配料,用柴火熬成老汤底。这是精华,汤是“精心熬制”,先把左口鱼(先用焗炉把它焗香备用),再用火腿骨、猪大骨、猪皮、鲜虾头、虾壳、老姜等材料先过水后,用清水洗净,放入大锅里放八成水,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慢火熬制3-4小时,不可持续用大火否则汤水混浊。火候刚好的汤让各种材料相融相济,猪骨头汤的“清甜”外加左口鱼、虾的“鲜”,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还有一样是配菜,包括牛腩、卤蛋、猪脚、肉丸、卤小肠等,制作时,首先要把好原材料关,好的店家都有自己比较靠得住的原料来源。肉丸的制较为讲究,猪肉去筋络后切成条状,再人工用木棰捣碎成糊状,调入一些配料,再一勺一勺地舀起放在铁板上,放入蒸笼蒸熟,倒在竹篾上凉,再一粒一粒地摘下来。


做汤粉时,先用竹笊篱从翻滚的开水里将汤粉烫熟,捞出,加上配菜和少许葱花,最后加入汤底,一碗香气四溢的上好汤粉就做成了。横沥汤粉的特色是汤粉色、香、味俱全,粉嫩有弹性,料足口感好。通观横沥汤粉,有汤、大米、肉、青菜。上班、赶集的路人,吃上一碗,既填饱了肚子营养也到位,5元可埋单,经济实惠。


一碗横沥汤粉,仿佛就是惠州人的象征,性格平和务实,又内涵丰富,还有是,永远不让别人吃亏。




多祝冷粉的惠民思维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多祝”的帖子,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不少网友在赞叹多祝为“美食之镇”,“多祝冷粉最为出名,多祝美食还有很多,比如多祝肉丸、多祝腊味、多祝角仔粄、多祝咸菜粉等等,美食多不胜数。”


西枝江畔的多祝圩始建于明朝,先民们用心经营着各类食品,如冷粉、角仔粄、咸酥花生、肉丸、麦芽糖花生糕、月饼、酱油等,颇具地方特色,其中多祝冷粉,几乎成了多祝的一张面片。




在惠东,提起多祝冷粉,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多祝镇百年老字号“冇油开声”一家冷粉店面,如今的店主人肖家兄弟,是冷粉世家的第三代。肖家前三代人都有在市场上摆档卖粉的历史,至20年前才开了这家“冇油开声”冷粉店,并一枝独秀。如今的接班人肖幸生是个80后,今年29岁,已是第四代。



“冇油开声”是个地道的客家话,意思即“没有油了你就开声叫我”,这个品牌来自肖石成的耕耘。在民国时期,多祝有30多家门店做冷粉买卖。在花生油比较贵的年代,卖冷粉的小贩惜油如金,顾客吃得不够香。然而,继承父亲衣钵的肖石成卖冷粉时,会关切地道一声“冇油开声”,对想添加点花生油的顾客有求必应,直到顾客吃得满嘴飘香。




  肖石成当年不吝花生油,使得冷粉迅速赢得市场和打开名声,渐渐地,“冇油开声”成了肖家冷粉的招牌。改革开放以后,多祝卖冷粉的人逐渐减少,但“冇油开声”冷粉店却一直经营红火。


白花花的河粉捞拌酱油、花生油和秘制配料,可配成咸或甜味,这看似简单一碗冷粉,有其传承百年的成功秘诀。先将本地优质大米用石磨磨粉,然后经过蒸、卷等程序做成米粉,配料中的酱油、花生油也是本地生产,还有一种用黄豆发酵而成的调料,从不添加任何化学物品,制作过程环保天然。



要坚持做最好的冷粉,过程是艰苦的,比如必须在凌晨两三时磨粉,用秘制的调料配料等,而且冷粉并非高价格物品,改革开放之初,多祝冷粉每碗仅卖两三角钱,现在也不贵,每碗卖三元。


如今,外地人到多祝,吃碗冷粉成了例牌动作。肖幸生介绍,生意好时,“冇油开声”冷粉店一天能卖出400碗冷粉,惠东人和外地游客路过多祝时,都会吃碗冷粉。


物价飞涨,多祝冷粉价格实惠,最重要的是,飘香的花生油,添到顾客满意。“冇油开声”生意红火是因为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也使得多祝冷粉的平价惠民思维一脉相承。


永汉肠粉的广府味道


肠粉是广东人熟悉的广式点心。众所周知,在广东饮食行业的白案(制作面点)分工中,就专门设有“肠粉”一职,负责蒸制肠粉和糕点,可见肠粉在广东居民饮食中的重要性。


永汉镇是龙门县“南大门”,西接广州增城,是龙门县较早接受广州经济辐射的地方。历史上,龙门县很长一段时间受广州管辖,所以龙门县内广府文化印记比比皆是,受广府文化影响,永汉人喜欢粤剧和用永汉肠粉做早茶点心,而在龙门境内,永汉肠粉尤为著名。



永汉一名,容易让人想起广州著名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此路曾叫永汉路,还有一家老牌戏院永汉电影院。不过,永汉一名与商业无关,背后却有着一段家国情怀。永汉在明朝以前叫“横龙”。横龙圩沿永汉河发展,称旧圩,后来河对岸一带集聚兴旺,形成新圩。清朝顺治年间,横龙改称永清,意即永归大清属地。为了支持新政,民国元年即1912年,永清更名为永汉。广式肠粉在永汉的生根发芽,固然与这段历史无关,但历史细处的大多数永汉人,恐怕是吃着肠粉惯看春风秋月。


▲广州永汉路


永汉肠粉与惠州的布拉肠很相似,但比惠州的布拉肠皮薄得多。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粉皮下,透露出黄色、淡黄色、绿色的各种不同馅料。在口感上,吃起来也是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越吃越爱吃。


永汉肠粉的制作奥秘在于米、水和蒸粉的技巧,永汉地处南昆山脚下,大米和水源都一流。肠粉制作者一般隔天夜里用泉水将大米浸泡,第二天凌晨三四时开始磨米浆,这样米浆才够新鲜嫩滑。肠粉的做法并不复杂,柴火炉上架设定制的蒸粉架,蒸粉架中间空,两头有出入口。添加上各种馅料,把铺上馅料的米浆送进蒸粉架里,蒸熟后取出再添加调料即可。




永汉肠粉有多种馅料:豆角、腌萝卜、咸菜、肉碎、鸡蛋等,最受欢迎的是肉腩馅料,新鲜猪肉味和米浆的香味相辅相成,令人不忍停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龙门的很多乡镇都有永汉人卖肠粉的身影,甚至不是永汉人的人,也学永汉人卖起了肠粉,当然,味道就千差万别了。


我们通常认为,惠州受着客家、广府、潮汕三种文化的拥挤融合,衍生了包容并蓄的文化格调和城市品质,实际上,在惠州的边缘地区,它们的性格更有独一性,比如永汉,客家为根,但看起来更像一个广府小城,至于永汉肠粉,只是其一个表征。这也是永汉肠粉带给惠州的另外一种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东篇 | 惠州人气小吃美食推荐第一期
'肠粉'要这样调浆才好吃,几十年家传秘密今天大公开
粉肠的流程和配方
蒸肠粉咋做才滑嫩?米浆调配比例是关键,教你早餐店做法,太嫩了
莲藕肉丸怎么做?
肉丸汤这样做太鲜了,营养好喝,一滴油都没放,煮一煮就上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