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明鉴中药药名

在日常应用中药时,很多人会将名称相似的中药理所当然地视为同一种药材,民间中医开方习惯使用简称、俗名,使用时就会混淆用药,影响疗效,达不到养生保健或治疗疾病的作用。现对常用的几组中药进行分析,让药师来告诉你,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白附片与白附子

白附片与白附子仅一字之差,却是来源和功效完全不同的两种中药,二者都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临床应用错误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白附片】是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附子的一种炮制品。它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我们说白附片是辛散大热之品,素有“回阳救逆第一药”之称,凡是阳衰、里寒或风湿重症必用。它毒大力猛,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不能与半夏、贝母、白芨、瓜蒌等药物一同使用。常用剂量为3-15g,孕妇慎用。

【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根茎,又称禹白附,是辛温有毒之品,能祛风痰,定抽搐,解毒散结止痛。它的毒性较缓,药力也较弱,因白附子生用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内服一般使用炮制品,常用剂量为3-6g,孕妇慎用。

应用要点:白附片为温里药;白附子为化痰药。

决明子与石决明

二者来源不同,虽均能清肝明目却是截然不同的中药,需鉴别应用。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也叫草决明、马蹄决明。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决明子苦寒偏于泻肝火而明目,常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也可润肠通便。此外,决明子还能降血压、降血脂,高血脂合并高血压者,兼便秘者尤其适宜。临床常用量为9-15g。

【石决明】是鲍科动物的贝壳。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石决明质重镇潜,咸寒清泄,还略有补益的功效,集镇潜、清肝、益阴为一体,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使用。应用时宜打碎先煎20min。临床用量为6-20g。

应用要点:决明子为植物的种子;石决明为动物的壳。

肉豆蔻与白豆蔻

肉豆蔻与白豆蔻气味均为辛温,名称相近,功效类同,但仍具有差别,需辨别使用。

【肉豆蔻】源自于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其气味浓烈,辛香燥散,作用偏于中下两焦,对脾胃虚寒,久泻不止的人有效。生肉豆蔻有滑泻的作用,所以温中止泻须煨治去油用。常规用量为3-10g,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

【白豆蔻】源自于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处方中若有“豆蔻”应该使用“白豆蔻”。其气味芳香清爽,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对湿阻中焦,不思饮食的病人效佳;长于止呕,善于治疗寒湿呕吐。入煎剂宜后下,用量为3-6g。

应用要点:肉豆蔻以“温涩”见长;白豆蔻以“温化”见长。

黄连与胡黄连

初看这两味药,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两味药只是产地不同,其实这两味药不仅是冠姓不同,其来源和功效主治也有所区别。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大苦大寒,是纯阴之品,它偏清中上焦热,最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黄连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但因其苦寒较重,过量服用或服用较久会伤阳败胃。常用剂量为2-5g。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可清虚热,除骨蒸,消疳热。药物苦寒,沉降偏走中下焦,凡虚热、疳热、湿热都可以使用,为儿科的常用药。常用剂量为3-10g。

应用要点:黄连长于清实热;胡黄连善于退虚热。

茯苓与土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是中药八珍之一,甘淡,性平不偏,故凡水湿为病,无论寒热虚实都可运用,为药食两用佳品,对脾虚水肿或湿气盛者尤其合适。临床常用剂量为10-15g。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甘淡渗利,性平但是偏凉,利湿有余但清热力较弱。通利关节,还能解汞毒,也是治疗梅毒的要药。现有文献报道,土茯苓对风湿病、泌尿生殖器系统疾病、肾病、癌症、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因其药力平和,故用量宜大,常用剂量为15-60g。服用时候应忌茶水,否则可致脱发。

应用要点:茯苓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药;土茯苓为清热解毒药。

在日常应用中,因名称相似,人们特别容易张冠李戴,将几种不同的中药误认为同一种中药,或理所当然地将名称相似的中药相互替代使用。

中药种类繁多,名称相似的中药数不胜数,若随意使用,不加以鉴别,用药不当将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所以日常购买和使用需慎之又慎。对名称容易混淆的中药加以认识和区别,能够帮助我们辨别中药、了解中药、使用中药,用其进行日常预防保健和治疗,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切勿将药名相似的不同中药混为一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常章富. 临床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72

[3]李敏.附子与白附子的鉴别及使用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06): 136-137.

[4]徐维相.探讨中药黄连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22):13.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蔡泽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组药名相似的常用中药比较
附录 药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药名拼音索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组药名相似的常用中药比较
中药的药名、性味、功效的表格总结(超全、超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