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美术馆建馆40周年大量深圳老照片曝光,看完泪奔

近40年,可以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

发生了深圳这样急剧的变化

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深圳的发展

一点儿都不为过

这使得用影像记录这个城市的历史

变成一件特别迫切的事情

为建立城市发展完整图像谱系

在深圳美术馆建馆40周年之际

将举办

↓  ↓  ↓

今年是深圳美术馆建馆40周年,多年来,通过民间征集、专家考证、系统收藏,深圳美术馆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深圳视觉历史档案。从2006年的首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到2008年的“深圳记忆——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何煌友摄影展”,再到2013年的“影像时空——郑中健摄影展”……

深圳往事
搜索


70年代的南头城门,城头上的碉堡是日本人占领时修建的

随着九广铁路的开通,铁路沿线的小镇深圳逐渐繁荣,成为宝安县的经济中心,50年代初,宝安县委迁往深圳,南头日渐冷清,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深圳大学往事——市长当年卖裤情

 

1983年深圳大学北门

深圳建市的第三个年头,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高等学府——深圳大学。当时市财政收入每年1亿多元,市委却决定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

当时的市长梁湘就不止一次表示:

我们决心贷款来搞教育。

这个决心是下定了,

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

我们拿出钱,拨出地,

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

1983年5月11日,“深圳大学筹委会办公室”的牌子在原宝安县政府大院内六七间残旧的平房前挂起来。当时,规划中的大学校园桂庙地段杂草丛生,连红线图都未划定。

1984年1月18日,邓小平到蛇口视察,途经满目荒芜的海边渔村——粤海门村,梁湘指着那片只有两部推土机和几个地质勘察架的荒地说:这就是深圳大学,今年九月就要迁到这里上课。

不到一年时间,崭新的教学楼果然巍然矗立在了这一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当年9月27日,深圳大学举行隆重的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总共录取了216名学生。深圳大学从筹办到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只用了半年时间。

二十年后,深圳大学校庆,文学院长郁龙余有诗志之:

深大建校二十春,

鼓乐喧天贺校庆。

何人何事最堪忆,

市长当年卖裤情。

1984年深圳大学初建时全景

今日的深圳大学

华侨城:从农场到现代化小城的传奇

1983年时的华侨城,中间那条路就是今日穿过华侨城的深南大道

1981年前的华侨城,叫宝安县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因为靠近戒备森严的边界线,四周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和荒地。

1985年,香港中旅集团在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华侨城。时任华侨城指挥部主任的马志民受荷兰的“小人国”启发,决定开发“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听都没听过“主题公园”,开发旅游也违背了招商引资建设工厂的初衷,指挥部绝大部分人投了反对票。更有人讽刺说:“古有秦始皇修长城,今天是'马始皇'修长城。”

尽管如此,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一片猜疑和反对声中开工。

1989年9月,“锦绣中华”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入园人数就超过3000人。那年国庆期间,每天都有3万多人拥入园中。深南大道不得不封闭一半用来停靠车辆。那几年,国庆期间深圳的冲印店中80%的照片 背景都是锦绣中华的景观。

人满为患的锦绣中华在电视 上播放了它的第一则广告:希望深圳本地市民暂时不要参观锦绣中华。”

华侨城找到了发展的出路,随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四座主题公园相继建成。

世界之窗

深南大道:一条路和一座城市的传奇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当时全深圳镇有2.6万人,汽车7辆。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1979年,深圳建市。来自陆丰的600名壮汉。硬是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从蔡屋围到上海宾馆的路,全长2.1公里,宽7米。仅够两辆卡车对开,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1984年的深南大道,路两旁是今日的深南东路一带

今日的深南大道

上海宾馆:深圳最著名的地标

在一本给求职者的深圳指南里,有这样一段话:“实在分不清楚方向或者找不到该坐什么车的时候,就坐一辆能够到上海宾馆的车,通常在那里,你会找到到达目的地的公交车,或者至少也能找到一辆车把你带到你认识的地方。”

2006年底统计:共有48条公交线路和一条地铁线路经过“上海宾馆”站。穿梭如织的车辆几乎可以把你带到这个城市的每个方向。

2005年10月,20余万市民投票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揭晓,上海宾馆以票数第一入选。

1982年上海宾馆附近,远处正在兴建的大楼是深圳建造的第一个高楼——今日的电子大厦,那时上海宾馆还未动工,远处就是梧桐山。

当时的深南大道

蛇口南海酒店: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背依微波山,面朝深圳湾,背山面海的巨帆式白色建筑和阶梯式的阳台让每个房间都能最好地享受海景与阳光。这就是全国第一批、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蛇口南海酒店。

建设中的南海酒店

南海酒店于1985年10月试营业,1986年3月26日正式开业。作为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曾经创造了多个轰动业界的纪录。1992年之前,接待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外事任务都在南海酒店。南海酒店不接待普通旅行团,只接待投资考察团,当时的团餐要5000元一桌。1993年,南海酒店的营业额达到1亿元,1995年,南海酒店的纯利润超过2000万元。

在1995年达到经营高点之后,南海酒店开始滑坡。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丽思卡尔顿、喜达屋、英国洲际等大量欧美知名酒店品牌进入深圳,深圳的五星级酒店数量急剧增多,行业竞争骤然激烈。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浪潮,酒店经营陷入低谷。此后的十多年里,自身设施相对陈旧的南海酒店优势不再,始终面临经营压力。

2013年9月底,27岁“高龄”的南海酒店正式全面停业升级改造。

深南大道邓小平画像:

深圳在海外媒体“出镜率”最高的画面

1992年6月28日凌晨,在深南大道和红岭路的交接处,一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画像竖起,一位老人开始了他对这个年轻的城市永远微笑的注视,画面的右上角印着他五个月前在这个城市里留下的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

无论是这幅画像的倡议者、决策者还是设计制作者,当初都没有想到画像会成为深圳在海外媒体“出镜率”最高的画面,成为深圳标志性的面孔,成为无数深圳人和外地人留影的景点。

深圳河: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罗大佑的经典之作、传唱全球华人世界的《东方之珠》,一开头的两句歌词是:“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这里的小河,就是指深圳河。

深圳河是深圳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深圳,在香港米埔附近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占60%,香港一侧占40%。

1898年6月9日,英国和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成为深港界河。

1990年前,深圳河畔的居民还在深圳河中洗衣洗菜,捕鱼捉虾,深圳第一个游泳池就是直接把河水引进工人文化宫建成,池水里的鱼虾青蛙把胆小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叫。

60年代的深圳河里的游泳比赛

今日的深圳河

广九铁路:深圳的动脉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正式通车,并举行了通车和接轨仪式。在香港,由辅政司在尖沙嘴主持通车典礼。然后乘上火车,抵达罗湖。在广州,由省府官员李清劳从大沙头站乘第一列火车开出抵达深圳站。双方官员步行到罗湖桥上,主持接轨典礼。

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纵贯深圳南北,为深圳提供了交通便利,使原来的小镇“深圳墟”迅速繁荣起来,逐渐成为宝安县的商业政治中心,原来宝安县的中心南头古城也逐渐衰落。

“二线”:年轻城市的胎记

1982年的南头检查站

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沿途共有90多公里的武警巡逻路,163个武警执勤岗楼,10个检查站。

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在自己的城市中心,再设置一道戒备森严、岗楼林立的边防线,不仅在当时的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柏林墙”。

在早期,许多边防证的办理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免检证件的办理,实际上是一桩庞大的生意,一条滋润着各种利益阶层的食物链。早年每一个来这个城市里的闯荡的人,提起边防线,提起每次出入边防线时都要出示的边防证、暂住证、深圳户口身份证,都会有一个长长的故事。也许是一个备受周折的故事,也许是一个自豪得意的故事,也许是一个黑暗龌龊的故事……无论怎样,都会有故事,不会有例外。

如今的“二线”,除去关口,已见不到巡逻和把守的武警,沿途近百个空空的岗楼里,画满了各种涂鸦,有的路段,铁丝网已完全被拆除,有的路段,锈红色的铁丝网几乎被茂密的荒草和盛开的野花淹没。路面有柏油路、水泥路、石板路和淹没在茅草中的碎石路——最为写意的是:有些路段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和户外爱好者行走的经典线路。

恍如隔世影像记录

80年代的红荔路,右上看到四川大厦了吗?

建设中的电子大厦和赛格,后被炸平建现在的赛格广场。

罗湖友谊商场处,右边就是泮溪酒家了,对面现在是海燕大厦。

水灾的老东门,看到电信大厦没?,左面背景的山是梧桐山。

80年建设初期的蛇口港,远处的两个山头就是微波山和东角头。

深圳湾前后对比图

曾经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的老式自行车

曾经风靡一时的的确良衬衫

曾经居住过的简陋铁皮房

……

这些已经逝去的风景无疑是历史的一个侧面

留在走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记忆中

如今滨海渔村已经变成了国际化都市

青青稻田已经变成了高楼广厦

从现实中无可追寻的一切被影像记录下来

留在普通的家庭相册里

每一个家庭的微小变化

汇聚成深圳翻天覆地的城市变迁

那么

专属于你的深圳记忆

又是如何?

快来找小编聊聊吧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山区的2017年
坐地铁1号线,玩遍深圳24个好地方!
深圳地铁最全攻略,再也不会走错出口了~
1980年代罕见珍贵老照片:你绝对没见过的深圳
游深圳;创业路天桥看车流2
这是深圳曾经的模样,同样这片土地,如今已是天壤之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