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岁幼儿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1-3岁幼儿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如何养育一个健康宝宝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在养育的过程中,如果宝宝生病了,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今天我选择了几类常见病和家长们一起探讨一下预防保健措施。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如果你在这个季节去妇儿医院,会发现医院大厅里、走廊里、楼梯上全部是病儿,大部分的婴幼儿所患的疾病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5岁以内的幼儿特别容易得的一种常见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见。它是一种有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疾病,但90%由病毒引起。
上感的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痛等局部症状,也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但是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又有些不同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幼儿园孩子最典型的一种上感表现)(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这次感冒是因为扁桃体肿大引起的,其实扁桃体肿大是感冒的一种症状。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感。
     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怎么样让孩子快点好。首先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开窗通风,多饮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感冒了,多喝白开水是非常有效果的。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我们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要进行对症处理。
     现在很多孩子生病了家长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原因是人多,特别是妇儿医院,一个孩子生病,两三个大人陪,人一多,细菌就多、病毒就多,就会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家长都自己当起了医生。家中常备有消炎药、退烧药、咳嗽药、清开灵等等,但家长在给孩子用药的时候又知道多少应该注意的事项呢。那让我们来看一下几类常用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第一、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耐药,抗生素的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以后孩子发生细菌感染了,可能将没药救了。我们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我在幼儿园经常碰到的事情就是:早上家长拿着一瓶咳嗽药、一包清开灵、一包希克劳,告诉我孩子中午需服药,因为我们要对身体不舒服的孩子进行全日观察,必须了解清楚孩子的病情,不能家长说吃药就给他按时喂好,这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就问家长,孩子哪里不舒服,家长告诉我,早上起床的时候孩子有两声咳嗽,我又问家长,晚上睡觉咳嗽吗,家长说晚上睡觉不咳的。我告诉家长,孩子偶有咳嗽是正常的,先观察一下,暂时不需要服抗生素,家长不高兴了,说不吃会越咳越严重的,上次就是没有马上给他吃消炎药,后来喉咙化脓了。我们刚才提到感冒90%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抗细菌的,对病毒不管用。如果孩子一感冒发热就用抗生素,这只会导致人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没有任何好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关注过抗生素的副作用,它的副作用比治疗作用大很多。家长们会问,什么时候该用抗生素了呢?抗生素是能不用就不用。我们人体是一个有菌体,当孩子感冒后,胃口下降,睡眠差,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使人体内本来沉睡的细菌复活,使人感染,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点抗生素。一般病毒性感冒合并细菌感染,也会有症状,如在感冒三天后,咳出的痰为脓性或黄色的,可以判断为细菌感染。
     第二、止咳药的使用:咳嗽并非是坏事,从生理功能而言,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活动,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有利于健康。因此,轻度偶发的咳嗽,会随着痰液排出而自然缓解,不必服用止咳药。3岁以下的小儿,他们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此时家长一见小儿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却受到了抑制,以致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会造成气管堵塞,引起肺炎等并发症。当然,对于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则须及时带小儿去医院诊治。家长们会在晨起的时候听到孩子会有一两声咳嗽,这是正常的现象,是呼吸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只要咳嗽不影响睡眠,家长们不必太紧张。小儿咳嗽首先要弄清情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药与化痰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疗效。 止咳药的品种有很多,有化痰止咳的,一般为中成药,比较安全,还有一种是中枢性镇咳药,是最有效地,但也是最危险的,会成瘾,如大家都知道的联邦止咳露,还有一种我也是经常看孩子们服的“奥特斯”。有些孩子是早晚咳嗽,白天不咳,运动或者哭闹的时候咳嗽,什么症状也没有,这可能是由过敏引起的,可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止咳药。
这里我们说到一个小儿过敏性咳嗽,它也是常见病,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但是,至今尚未引起医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误诊率高达95%。有许多患儿因为慢性或反复地咳嗽被当作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长期以来一直治“咳嗽”, 都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既延误了病情,又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上升等。联合用几种止咳药物也不见咳嗽明显好转。对这样的长期咳嗽,如用一般抗生素和止咳药物不能使症状缓解,并且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家长应想到孩子可能患了过敏性咳嗽,若能做到早发现和适当地抗过敏治疗,将有助于降低患儿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这样可预防发展成为哮喘。反之,若一味地治标,将使病情发展,最终可能发展成为哮喘,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退热药的使用:我也经常碰到一种情况,。早上家长跟我说,昨天晚上她家宝宝发烧了,后来吃了退烧药,就好了。幼儿有一项隔离制度,对于发热的孩子必须在退热后24小时无皮疹等才能来园,我问她,温度是多少,她说不知道,手摸摸感觉有点热,吃了药,出了身汗就好了。这种情况常发生于老一辈,他们经常用经验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服药的时候也只是用调羹来估计一下,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遍认为发热是坏事,一旦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问青红皂白,就吃退热药或打吊针,心想热退得越快越好。殊不知,能引起发热的疾病有许多许多种,病因是非常复杂的。其实发热并非都是坏事,如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后,发热是机体防御性的保护反应,有利于调动体内的免疫大军,促进抗体生成,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尽快地将入侵机体的细菌或病毒消灭,使病愈热退。只要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一般不会对机体内环境造成伤害。若孩子一发热就退热,甚至擅自加大退热药的剂量,患儿极易因出汗过多,水电解质紊乱继而导致虚脱、休克,有的会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甚至发生消化道出血。滥用药物退热还会掩盖病情,干扰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孩子发烧了,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挂水,其实挂水没有退烧作用的,因为刚才提到,孩子感冒常会伴呕吐腹泻,胃口下降,挂水可以给孩子补充点电解质。
对于高热的孩子,护理十分重要,必须2小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7.5,就为发烧。除了合理使用退烧药外,还可进行物理降温,可采用冷敷、酒精擦拭(不主张家庭使用)或洗温水澡(温度要比体温高)等方法给患儿退烧。
     我们大家都知道,不管什么疾病,预防才是最重要的,预防胜于治疗。上感的预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为什么冬春孩子特容易感冒,就是因为太缺少锻炼了,家长怕孩子着凉了,孩子也因为冷不愿意出来锻炼。家里开着空调,孩子玩玩玩具,看看电视,从而导致孩子的抵抗力下降。看看日本的孩子冬天赤膊锻炼,虽然这种方式让中国的家长无法接受,但是它却让孩子锻炼了身体,也磨练了意志。
     2、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应该多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这里说到补钙,家长们也非常关注,2周岁以后的孩子是不需要补钙的,但是家长们会给孩子吃很多钙片,都是进口的,只吃钙片是不管用的,你必须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补充维生素D最简便、最廉价的方法就是晒太阳。这个季节,早上八点前能来园的孩子是越来越少,孩子赖床,家长不舍得把孩子拖起来,其实早上的晨间活动非常重要,孩子们晒晒太阳、玩玩具、做游戏、听音乐,对孩子的身心是非常有益。
     3、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服。现在天冷了,家长怕孩子冻着,来幼儿园的时候给孩子裹得就剩两只眼睛,天还没冷,毛线裤、棉袄都上了,其实人体有自己的体温调节中枢,你人为地给它做好保暖工作,它的体温中枢就停止运转了,从而导致孩子不管穿多少衣服,手都是冰凉的。
     4、要保持婴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天冷了,窗户关的严严实实的,一点
风也透不进来。暖和是暖和,但是空气质量很差,都是病毒细菌,因为病毒细菌也最喜欢这种温温的环境了。
     5、冬春季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也是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不通风。
     6、避免被动吸烟,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二、手足口病
     从2008年开始,手足口病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手足口病这个病本身并不可怕,主要是它的并发症可怕,病毒可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会引起死亡。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病主要病症表现在手、足、和口腔,还有一个臀部。每年的四五月份到九十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患儿有轻微的发热。口腔内部有水泡,伴有疼痛,尤其是进食时,固患儿有食欲下降。病后1-2天,患儿手脚会出现疱疹,不痛不痒。疹子有“四不像”的特征: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看图):这是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这些水泡也会长到口腔里,所以孩子会很疼痛。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所以孩子们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设备也越来越齐全,小区也有专门给孩子游玩的场所,也有大型玩具,孩子们玩得开心,但是家长们不知道有没有关注过这个卫生问题。其实他很脏,没有人擦,没有人消毒,所以孩子玩后一定要先洗手。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
     治疗手足口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比如: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来缓解口腔疼痛。供给孩子足量的奶和水等饮料,但不要给孩子含水果汁的酸性饮品和固体食物。
     患儿手脚上的水泡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可持续4周左右。
     三、宝宝为何会便秘
很多孩子会经常说肚子痛、有些还会呕吐,食欲不振,家长们也很困惑。此时大家要考虑可能这就是便秘引起的。
宝宝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肠道仍未形成正常菌群,所以宝宝易出现消化不完全,引起便秘、腹泻等
究其原因:喂养不当
     1、蛋白质摄入过量:鱼、肉、蛋白粉、蛋、奶粉等,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
     2、水份进食过少或丢失过多:奶粉喂养中间不加喂开水、奶粉冲调过稠、运动后不喂水、晒太阳后不喂水等
     3、纤维素与维生素摄入过少:如宝宝挑食、不添加蔬菜、水果。因为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一些缺乏健康知识的家长又不知道引导,这样造成肠胃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滞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便秘。
     这里和大家交流几个妙招,供大家参考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奶粉、米粉、蛋的摄入量,减少肉类食物进食量,多食蔬菜水果,定时喂水    
     2、少食多餐:让每一餐的食物易于消化 
     3、饮食单样化        
     4、暂停补钙。这是因为钙在进入肠道后,可抑制肠蠕动,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粪便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含水量减少,在肠道内滞留变硬,增加排出困难,导致便秘发生,或加重便秘
     5、伴消化不良,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助消化药物:如妈咪爱、婴儿素等。
     6、如已多天未解:可用开塞露,并用棉签刺激肛门
     7、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
     我们说保健,除了了解疾病,饮食也很重要。现在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们会给孩子买很多保健品,都是进口的,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们吃保健品,除非是确实有需要,比如贫血的孩子,缺钙严重的孩子。
     那让我们来看一下小儿常见病的饮食调理。
     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1、初乳:一说初乳,大家都想到牛初乳。我们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有些人受
旧观念的影响,认为分娩后最初分泌的乳汁是“脏”的,或认为初乳没有营养价值,挤掉丢弃了,这很可惜。初乳不仅不脏”,反而最富有营养物质。它们对新生儿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可预防新生儿感染。初乳虽然量少、稀淡,但对新生儿是极重要的。喂母乳的孩子在生后半年以内很少生病,就是接受了母乳中抗体的缘故,这其中也有初乳的功劳。因此,初乳决不要随便遗弃。
     2、常吃食物:现在流行吃野味,味道是好,但是对于反复上感的孩子来说,不要给他吃那些稀奇古怪,见也没见过的东西,因为那里可能会还有很多过敏因子、致病因子,也不要给孩子吃山珍海味,青菜萝卜即可。
     3、药膳      玉屏汤   八宝固卫汤    鸡汤   辛夷煲鸡蛋
     二、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1、增纳饮:山楂、山药、芡实
     2、开胃灵
     3、乌骨鸡汤
     4、银耳燕麦粥
     三、小儿营养不良
     1、鸡金淮山药粉
     2、山药米仁蛋黄粥
     3、健脾开胃汤
     4、珍珠虾球
     5、四君鹌鹑
     6、杞苡鱼汤
     四、小儿遗尿症
     1、龙眼荔枝肉
     2、金樱大枣汤
     3、参芪鹌鹑
     4、芡实莲子牛肉汤
     5、车前枸杞汤
     五、小儿寄生虫病的食疗
     1、蛔虫病:使君子  香榧子 生丝瓜子
     2、蛲虫病:向日葵子  生白果
     3、绦虫病:生南瓜子   山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常见病之疱疹性咽夹炎
儿童常见病防治全攻略(含用药指南) | 许教授3万字讲座整理精华(下)
宝宝感冒、咳嗽不再用抗生素了,备它就行
小儿急疹
咳嗽种类及治疗
六月育儿经:父母警惕六种宝宝夏季常见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