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五:中医之传承忧思(二)

在许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当中,中医的疗效是非常优越和独特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是确实可以明白的,是可以证实的。还有许多的疑难杂病和一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只能去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原因何在?古人有没有具体的方案,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其实那天沈谦益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讲解。

那么呢,膏、丹、丸、散、汤药,汤者荡也,膏者膏滋也,丸者缓也,散者散也,各有各的用。我们光用汤药,是不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很好地得到解决呢?恐怕不能。如果说汤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就没有这些丸散膏丹这一说了。每种剂型针对的边界是不太一样的,既有重合又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全面地系统地去整理和继承这些古人留下的东西,首先我们要知道边界。我们现在要么以汤药为主,要么以所谓的中成药作为一个方法,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都有所偏颇。


我们只有真正地知道了中医的源在哪里,穷源尽流,穷源尽尾,探本溯源,博极医源,才知道我们现在的问题倒底出在了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办。对这个常识,我相信群中的许多老师都做了非常劳高功苦的事儿。甚至呢,我们许多老师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半夏、附子、甘遂、大戟、芫花,甚至雄黄、马钱子,都在亲自做尝试,有一种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为什么我们会去这么做?为什么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些事情,那是因为骨子里流的就是对中医的情结。


古人看病和我们现在一样吗?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看病的方式或方法吗?我们现在到底继承了什么,丢失了什么?我们要好好的反思反思。我们在《千金》、《外台》当中,可以看到许多的方子讲述的症状,使我们匪夷所思,甚至见都没见过,他们都有具体的方案,药物的剂量比例都写得非常清楚。这些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疾病呢,古人见过这些疾病没有?如果他没有见过,他不可能写出来的,一般不可能故弄玄虚,写得言之凿凿。

当然还有些儒人们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或者自以为是而乱编的书籍,我们把这些主观臆断的东西刨除掉。那么这些东西当中的这么多的疾病,到底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疾病。我们是不是该做一些研究啊?是不是拿到临床上去验证验证啊?体验才可以理解,阐扬才能光大。


我们的老前辈写了许多的医书典籍,当我们用这些医籍中记载的东西去解决类似的情况的时候,有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有许多无效,是不能重复的。为什么呢?也许是我们看到的和前辈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也许是那个病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也许是病自愈的,也许是巧合,也许只是症状减轻了,而病根本就没好。而我们好多的前辈,由于种种原因写书经常是马后炮,而不是马前炮。偶然获弋,便觉天下没有敌手。这样的事情,恐怕我们在座的许多高手们也有类似的体会,觉得这个病就我看好了,别人没有看好,是那么一回事吗?你再倒过头来看看,所谓的看好,是看好了什么?是症状吗?还是病看好了?还是整个生命状态得到了提升?到底是哪个层面呢?


当你研究医道越来越深的时候,有些时候你会觉得很失败。你表面看是一个感冒,他可能就是一个癌症,你看起来是一个带状疱疹,他可能就是个癌症,你看起来稍露端倪的一个病,你说了句大话,这个病可能会招来很大问题,一步一步失治误治,一步一步把人家病硬是治成肿瘤癌症而不可救药。这些东西我们向谁去请教,我们向谁去验证,那些冤屈的冤魂,该向谁去讨个公道?我们真正看病,到底有几分把握?到底我们对医道有多深的了解?我们敢做这么多的论述,敢于说出这么多的一些推测,敢于讲出好多逆天悖经的好多东西,我们试问一下,你验证了吗?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临床疗效一定很好吗?所谓有效就好。那么这个效是如何评判的?有些人的症状缓解了但病并没有好,有些人的症状缓解了病也好了,有些人病情加重了病却退了,有些人症状加重了人也死了。那么怎么评判,评判的标准在哪里?

我们治的好好的一个病人,一切都很好,突然这个病人就死了,我们治的是对呢?还是错呢?有许多医案里讲的是天花乱坠,你临床验证的时候是那样的吗?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以前读了许多医案,现在好多医案我都不读了,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水份太多了。因为以前学识很浅,当然现在学识也很浅,我看到别人有不同观念的时候,我总是去评价评价别人的方子,这个方子热了、凉了。我们看过了那个病人没有?看过当时的状态没有?当那个药不下到那个程度,病是好不了的,只能伺其自愈。许多病是不能够完全自愈的,该怎么去办?许多药轻可去实,重可去怯,在治疗疑难重症的时候,超剂量用药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轻剂量用药也可以调神调气化。至于是不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需实践来检验。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到我这里来观摩过我看病的过程,我都非常欢迎大家来批评指正,来指导我的临床,希望能够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

有些同道来了以后就觉得,马大夫怎么内外妇儿皮肤血液肿瘤各种病都敢看?我说不是敢看,这是在基层叫病人们逼的。当所有的办法使尽的时候,他找到你的时候,你就是最后一站。有条件咱们上,没条件硬着头皮也得上。这时候风险和机遇都是等同的,一步一步的磨练,从失败中得到教训、经验,一步一步总结,形成了现在的我。当一个方、一个法我们用得炉火纯青,觉得自以为得其真传的时候,老天爷总会派几个叫你用这个方法根本无效的人,来告诫你,天下不是说你想把所有的病看好就能看好的。这时候你会反思,以前觉得非常确切的东西,到现在却不确切了,以前觉得百试百验的方法,到一百零一的时侯就会发生失效。


我这里的病人,从一个简单的感冒到肿瘤,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病非常多,可以说有些病人从头到脚一大堆所谓的病。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许多人问我这啥病,是什么情况,我真的叫不出名字来,但是我可以用中医的理法来使他的生命状态得到调整。


当你治疗的疑难危重病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有感觉自己的能力和疗效在下降。从以前的上工之列十愈八九到十愈其七,到十愈其六,后来连庸工的十愈其六都做不到了,为什么你的病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这个离你而去是永远的离你而去。为什么许多病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是病仍然没祛除,人走了呢?我们其实只是缓解了他的症状,而并不是把他的病能够真正解除掉。


所以说医学就是一个遗憾的学科,使人们会重新审视人生宇宙的真谛在哪里。俗话说活着就是修行,我们每个能够在临床上看病的医生,我们常常应该告诫自己,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用我们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痛苦的一个普通的人。因为有了古今圣贤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做了验证的东西,才显得我们可能比别人稍微高明了一点。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东西汇聚到一起,相互交流好和学习,尽管达不到那种境界,至少我们努力了,至少我们曾经这么做过。 

希望我们给整个中医界做一个榜样出来,我们是怎么去做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哪些是不应该去做的?从我们每一个人的临床当中做起。我经常在我们群里面,把我临床的一些方子发上去,并非炫耀,并非是自认为自己水平高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想给大家有个交流的东西。也许,给那些有心人看到了,他会去揣摩,也许他会去试用,也许他会通过这些东西,找到我们的根在哪里,也许通过这一个方子使他成为当地的一个名医,有可能的。


前段时间应邀在春播的学员当中去讲一些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点,他们的中医的底子,比起各位来说可以说是没有,但是他们那个执着的劲儿,那个想要为当地患者解除痛苦的心,我觉得一点不比各位差。所以说,我当时就当机立断,把自己多年治疗一些疾病的效方,在他们问的范围之内,毫无保留地全部讲给他们。我觉得这没什么,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通过研究古人的东西得到的验证和继承下来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只有稍微的一些发挥而已,谈不到创新。我个人觉得,教给他们,他们可以去体会,再去验证,可能这一个方,一个法,可以使他在当地的这些病人得到很大的收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谈很多高深的理论对他们来说是不接地气的,他们没法去继承,但是传授很简单的一个方,这时候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古人为什么说:“你跟我抄两个方儿吧”,张仲景为什么说“余素尚方术,请事斯语”。他们学员当中有很多人给我发来了微信、短信,讲完桂枝汤,立刻敢用桂枝汤,用完以后效果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一下树立了他的信心,我觉得中医呢,信心非常关键,有了好的疗效,他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进来,他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去运用这些东西,到后来就成了他拿手的看家本事,愈用愈验的效方,对吧。我们不追求他成为一个国医大师,但他在当地患者的心目中就是当地的神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传一刻第13期:马新童-中医之传承忧思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课后答疑四)
马新童——我的中医之路(上篇)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7)_诊断
第二届道医会 徐文兵医生献宝
身心同养 |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