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市县三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安在线-全媒体
加强市县三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0政协论坛:聚焦文化强省建设
【字体:  】  2010年12月10日09时35分   【视力保护:
安徽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文化,也有与历史和历代名人紧密相联的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可以说安徽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这是促进安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环节和内容。从全省范围看,主要包括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的各类文化活动。实践表明,在这五级机构中,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作用。加强市县两级三馆建设,不仅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城市人口文化需求,对上呼应省及国家各项文化活动,对下可以辅导、组织、汇聚、拉动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从我市情况看,“两头”(省和乡镇)得到较好扶持和发展,市县两级普遍状况不佳,中间环节断档,形成阻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被动局面。这种状况在全省也有一定的普遍性。
宣城市2000年撤地建市,现辖5县1市1区,85个乡镇,13个街道,762个行政村,135个社区。总人口275万,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依照相关政策,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此三项工程同时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目标是:到“十一五”结束,乡乡建立文化站,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总投资不少于40万元;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共计建设1747个工程点;到2012年,全市762个行政自然村村村建立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农家书屋的藏书不少于1500册。到今年6月,已完成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46个,农家书屋43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1619个,分别实现建设目标542%、50%、927%。在经费投入上,仅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实际投入22304万元。建设目标、建设规模、投入总量可谓十分可观,然而产生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
今年6月,我市组织了对全市已建成的三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回头看”大检查,检查中发现了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一是建成的文化站发挥作用不大,究其主要原因是:撤乡并镇以后,乡镇都是由原来2至3甚至4个乡镇并为一镇,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且南方山区不象北方村民居住集中,道路交通便利,而是居住分散,道路崎岖,平时也难以开展活动;因文化站多数只有1至2人,且不可避免地大都兼有乡镇的其他工作,让这1个兼职人员运行300平方米的文化站实在是勉为其难,“建成即投入使用”的要求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农家书屋的维护管理难,主要是书报刊的更新没有资金着落,2008年建成的书屋摆放的还是少量2008年的期刊杂志,真正求知若渴的人哪会行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来看这些早已过时的期刊。三是“村村通”的设备维护保养没有经费保障。四是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村村通”的管理体制不顺。30年前,曾提出过乡乡建文化站问题,经过努力,当时也基本上实现了目标。可时过境迁,当年的文化站大多消亡。因此,如不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机制,这些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起的民生工程,也很有可能要流于形式,重蹈历史覆辙。那么,如何才能让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活起来、动起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最首要也是最现实的是,一定要将乡镇、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纳入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实现文化资源整合和配置。
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将乡镇文化站直接纳入县(市、区)文化馆管理。人员、经费、活动由文化馆统筹管理。市、县文化馆负责对文化站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并组织实施考核。二是将农家书屋编入县图书馆流动服务站点。由市、县图书馆对其进行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结合送书下乡活动将各级馆的馆藏下架书刊分流配送至各个站点,并定期进行流动更换,缓解农家书屋藏书不足没有更新的难题。
但从目前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现状看,发展严重滞后,自身难保,作为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环节的市县两级文化馆自身的薄弱,以及管理上的脱节,致使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孤军深入”,生存发展必然面临难题。
“十一五”期间,宣城市市县两级三馆建设几乎没有进展。宣城市图书馆原为宣州区图书馆,2000年撤地建市时上划为市图书馆。现馆舍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馆舍面积狭小,人员编制目前仅有7人。市博物馆同样原为区馆,2000年上划为市馆,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编制10人。市文化馆组建于1988年,一直没有馆舍,长达20年的时间在文化局机关内办公,且只配备2人,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市是文物大市,现有馆藏文物近5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504件,馆藏及对外开放能力严重不足。全市现有县级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除宁国情况稍好外,其他县市区状况都不好。宣州区文化馆仅150平方米,没有图书馆,为此2009年被取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郎溪县文化馆为五十年代危房;泾县图书馆建成后交教育部门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二为一,泾县实际上没有公共图书馆;旌德县文化馆至今为“差额拨款”单位,全国罕见。受编制限制,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馆系统仅从院校招聘6人,图书馆6人,博物馆2人,整个队伍严重老化。两个专业剧团(市皖南花鼓戏剧团和市歌剧团)自1985年至今未进一人,由于人员严重老化早已瘫痪。市县两级如此现状,势必造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脱节断档的不良局面。据了解,全省市县两级文化体系类似这种情况的也非宣城一地。加强市县两级文化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已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1、尽快将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力争编入国家和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乡乡建立文化站的目标应以市县文化站建设全面达标为前提。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放缓乡镇文化站建设进度,加快市县三馆建设。
2、强化国家和省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敦促市县级政府加强三馆建设;
3、切实建立完善公共文化发展基金,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4、改革人事制度,给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多的自主权,激活用人机制。(宣城市政协)
稿件来源: 安徽政协网
编辑: 宋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附件3)
我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秦皇岛: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专项资金保障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
百花烂漫自芬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