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焦的形质论

    三焦的形质论

    王河宝;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6~

    摘要?《内经》首提三焦?《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三焦形质的论述可谓丰富多彩。本文从汇辑历代有关三焦内容着手?对其形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焦?形质?学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R223.13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Sanjiao

     WANG He-bao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 Abstract: Sanjiao as viscera was first proposed in Huangdi Neijing and was believed having name while invisible in Nanjing. After that the

    discussion on Sanjiaos appearance and quality was very colorfully by all

    previous dynasties medicine. The paper aggregated relevant contents

    of Sanjiao in history and discussed its appearance and quality.

     Key words:Sanjiao;Appearance and Quality;Academic Study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但没有明言三焦之形质?而根据其对三焦的论述?当为有形。《难经》明确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三焦形质的论述可谓丰富多彩?但有关内容多散在于各医史文献中。本文从汇辑历代有关三焦内容着手?对其形质进行了探讨。以期更系统化、明朗化?以促进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三焦有名无形论

    《难经》首先提出三焦有名无形说。《难经?二十五难》说?“心主与三焦相表里?俱有名而无形。”《难经?三十八难》曰“然?所谓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均明确指出三焦的形质是看不见的。《脉诀》亦云?“三焦无状空有名。”

    此后华佗、王叔和、孙思邈等诸多医家都追随此说。如华佗《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指出?“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有其名而无形者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三焦脉论》中认为“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

1/6页

    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而不可见?和利精气?决通水道?息气肠胃之间?不可不知也。”元代滑寿在《难经本义》中亦云:“盖三焦外有经而内无形。”李杲《医学发明?卷一》中指出“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孙一奎也倡“三焦无形说”?在《医旨绪余》中多有论述?认为三焦外有络而内无形?反对马莳等“三焦有形论”?至于《内经》有少阳之络、少阳之脉之称?似涉三焦有形?但只是指经脉而言?不是指三焦本脏。孙氏指出?“所谓三焦?乃上焦、中焦、下焦三处地位合而名之也??此三焦?外有经而内无形?故曰外府?名非五脏六腑之合称也?又曰孤府。”;《医旨绪余?卷上》~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条分》亦言?“观三焦之妙用而后知脏腑并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约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焦者元也?一元之气而已矣。”同时又指出了“三焦如雾、如沤、如渎?虽有名而无形?主气、主食、主便?虽无形而有用。”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其《医贯》一书中亦有此说?指出“三焦者??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说明三焦为无完整的实物可指的抽象器官。

    清代周自闲主张三焦有名无形。他在《吴医汇讲?卷十一》中指出“三焦字义?当属无形?盖火灼为焦?火即是气?以少阳为相火?即取焦字之义也。上中下有分司之任?故曰三。”他认为《内经》中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正是因为其无形?所以才举功用的相似性来比拟三焦的。

    近人张山雷在其《难经汇注笺正?三十八难注》中不但认为三焦有名无形?同时还否定了三焦有“主持诸气”的功能。他说?“姑以无声无臭之元气二字?作为三焦所主持?见得有此三焦之名?於吾身不无作用?究之此身元气?自有发源之地?亦不能空空洞洞?概以归之三焦?然则《难经》此节?仍是蜃气楼台?故曰有名无形。” 同样?

    [1]于慎中也否认三焦有形有用?持三焦“有名无形无用”观点。 2三焦有名有形论

     《内经》没有明言三焦有形质?但根据其对三焦的论述?当为有形质的。《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灵枢?本输》亦有“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的论述。《素问?灵兰秘典》曰?“三焦者?决渎之官?

2/6页

    水道出焉。”表明三焦为六腑之一?是沟通津液的器官?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是孤之腑?即称之为腑?则应是有形之物。另外?在《灵枢?论勇》中说?“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纵。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灵枢?本藏》云?“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明确指出三焦有厚薄、缓急、直结、理纵、理横之分?同其它五腑一样。可见三焦作为一个腑?不仅有名称?而且有形质。《灵枢?经脉》中有手厥阴心包络“历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循属三焦”?也佐证在《内经》中三焦是有形质的?和其它五腑五脏一样是一个实质性的脏腑器官。

    在《内经》论述三焦的基础上?后世一些医家认为三焦应与其他诸腑一样?有表里关系?一定是有名有形的?从而进行探讨三焦的形质所指。主要有腔子、脂膜、油膜、网油等说法。如《金匮要略》把三焦与腠理相联系?认为三焦的形态是人身的整体?外自表皮层?内至所有各个器官内外的网状组织?南宋?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中首先明言三焦为有形之物?认为“三焦有形如脂膜”、“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者”?指出“果其无形?尚何以藏精系胞为哉。其所谓三焦者何也?上焦在膻中?内应心?中焦在中脘?内应脾?下焦在脐下?即肾间动气?分布人身?有上中下之异。”唐容川亦云“三焦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连之油膜也。三焦发源于两肾之间?生两大板油联系体内所有脂膜?乃利水之要道。”;《医经精义?上卷》~

    明代虞抟倡三焦有形说?认为三焦指腔子而言。在《医学正传》中谓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六脏五腑之外出”即后所称的“腔子学说”。从部位上则认为上焦在胸中肓膜以上的部位?中焦在肓膜以下脐以上的部位?脐以下的部位则为下焦?总命名为三焦。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撰写《类经》时说?“此三焦之所以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观本篇六腑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府之形。”其在《类经附翼》中亦云“今夫人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腹腔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著内一层?形色最赤?象若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三焦为肾下脂膜如手者”。认

3/6页

    为三焦就是一腔之大府—整个躯体的体腔。上焦、中焦、下焦自然成了体腔不同区段划分的名称了。章璜在《图书编?三焦有形考》中亦云?“盖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可以系?若其无形?尚可以藏系哉??见右肾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

    清代医家何梦瑶在《医碥?卷一》中曰?“惟张景岳谓即腔子?‘脏腑如物?腔子如囊之括物?而不知囊之亦为一物。’” 赞成张景岳三焦“腔子说”。又说?“三焦既为腔子?则为有形?有形则有经脉?凡腔子中之经脉?但不分地立名?难于指称?故将其与各脏腑络系者?分属所络系之脏腑?名曰某脏某腑经脉?而以其无所系者?名曰三焦经脉。”唐容川在其《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正式提出了三焦是网油即周身之膜的说法。

    近代持三焦有名有形观点的学者?对三焦的形质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等现代医学的发展?近世许多学者从形态学生理学方面来认识三焦?如张锡纯、谢利恒等认为三焦是网油膜。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一卷》中指出?“三焦为少阳之府?既名为府?则实有其物可知??至唐容川独有会心?谓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诚为确当之论。”又说“三焦亦是膜?发源于命门?下焦为包肾络肠之膜?中焦为包脾连胃之膜?上焦为心下隔膜及心肺—系相连之膜。”至此三焦落实到了具体组织上。民国时期

    [2]谢利恒亦同样有这种见解。章太炎则首先提出了三焦是淋巴腺、淋巴管的解释?他根据《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论述?指出?“三焦者?自其液言?则所谓淋巴液、淋巴腺?自其液所流通之道言?则所谓淋巴管。腺云?管云?尤血管之与脉管也。内之水源?即脏腑间之淋巴腺与管?外之水源则肌腠间之淋巴腺与管也。脏腑间有毛细管?此云孙络?血中津液满溢?与其与滓当去者?皆自毛细管渗入淋巴腺?故曰血气所注也。”后来祝味菊、陆渊雷等医家

     [3]也赞成此说。钟益生认为上焦是胸导管的起始部?是最大的主要淋巴管。中焦包括肠淋巴干、腰淋巴干及乳糜池?下焦是指大肠、肾脏、

    [4]膀胱的淋巴管?并包括全身的大小淋巴管和淋巴结。赵棣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

4/6页

    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

    [5]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钱秉强认为三焦是以门静脉系为主的胸腹腔

    [6][7]内部分静脉血管?韩平常等认为三焦是循环系统?巫君玉以现代

    [8]的解剖为基础?认为三焦是胸膜、腹膜?及肠系膜等?陈亨平持三

    [9]焦“受体说”?陈潮祖持三焦“膜腠说”?等等?不一而足。 3结语

    三焦形质和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均受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当时社会的文化状态和人们的认知水平相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三焦理论也将进一步趋于完善。而三焦形质的纷争?至今仍沸沸扬扬?莫衷一是。现代多数医家与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相联系?对三焦解剖学实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多种假说?如三焦为网油说、三焦为精府说?三焦为胃部上下之框廓说等等?虽然尚未取得同一认识?但古今医家学术的争鸣为进一步探讨三焦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焦理论并没有因为三焦形态的不确定性受到太大的影响。清代吴鞠通运用三焦辨证治疗外感热病?使三焦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吴雄志首开三焦辨证治疗内伤杂病的先河?后世医家越来越多的把三焦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独特的疗效。相信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入?三焦理论和形质也会如中医其它藏象一样?逐渐明朗化来。

    参考文献?

    [1]于慎中.论三焦有名无形无用[J].山西中医.2001?176~?7-8. [2]章太炎.章太炎医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3] 王雪华,于越.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 24(1):34-37.

    [4] 赵棣华.考古問今探三焦[J].江苏中医1965?9?28. [5]钱秉强.内经三焦新探[J].新中医?1989?;3~?12-14. [6]韩平常?徐健.浅谈三焦与循环系统的相似性[J].吉林中医,1995,15(5):45.

    [7]巫君玉.瓣杏医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4-66.

    [8]陈亨平.三焦——受体说之我见[J].黑龙江中医药?1997?;4~?52-53.

    [9]宋兴.陈潮祖教授“膜腠三焦”说[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4?

5/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焦的形态与功能辨析
中医解惑:三焦究竟是有形还是无形?
【专业分享】人体发现一个新器官——但其实中医早知道!
三焦
禅一谈武(八段锦8)
命门功用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