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监会喊话“谨防存单变保单”,小编以亲身经历教你四招

80后、90后要注意了,你们的父母被人瞄上了。最近,保监会发布紧急通知,老年储户们到银行存款要当心“谨防存单变保单”!这种销售误导的案件在几年前很猖獗,现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利率的持续走低,另一边则是一大批打着“保本3.5%”的保险产品在银行渠道销售量猛增。这一热闹景象背后则是普遍存在的“误导销售”现象。

 

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个别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人员在介绍理财型产品时刻意回避产品风险,模糊产品性质,夸大产品收益,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

 

保监会昨日公布的1月投诉统计数据显示,在人身险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177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99.44%。其中,涉嫌欺诈误导160个,主要表现在保险销售人员夸大产品收益、借理财或储蓄为由销售保险产品、未如实告知保险期间及缴费期限、隐瞒保险责任及免责条款等。

 

几年前,小编的老妈便是“存单”变“保单”的受骗者之一。那年,老妈去某银行办理存款转存业务时,只是自言自语嘀咕了一句,“怎么这么点利息呢?”随后银行里一个热情的工作人员就上来了,“那转存这个吧,这个利息多。”

 

在业务员推荐下,她办理了相关业务。过了一个多星期,和小编说起此事,才发现她是购买了一份保费为10万元人身保险。幸亏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损失。

 

下面,小编结合受骗经过总结几个防范要点,80后、90后,你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空回家和爸妈讲一下啊。 

防范要点之一
平时多和老人沟通

 

那天和老妈闲聊,就是因为她多说了一句话,“最近存款利息多了。”我就奇怪了,也没调利率啊?仔细一问、拿来材料一看,根本就不是存单啊,而是一张保单:保费总共10万元,而且一万元已经交了。

 

“你不是已经有寿险吗,怎么又买了一份?虽然有点利息,但要连续缴费10年,这中间要用钱也拿不回来啊!”我这一说,老妈着急了,“那怎么办?怎么办?”

 

还好才过了一个星期,发现的及时。所以年轻朋友,平时一定要和父母多交流,如果他们说搞了个什么高收益的产品,你就要当心啦。 

防范要点之二
有心理准备

 

老妈之所以“存单变保单”,就是因为她相信“银行不会骗人”。“那天也不知道怎么就迷糊了,叫我办就办了。”

 

可是要知道,银行内部也可能有骗子,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也有不规矩的,在金融乱象横行的今天这点心理准备一定要有。 

防范要点之三
别被网点拖延

 

我及时发现后,就督促老妈第一时间通知购买保险的银行网点,让她找那个业务员把保险退了。

 

过了几天,我问“咋样啦。”善良的老妈说,“那个业务员态度不错,他说先收集材料,然后报到上面公司,一周以后才能办手续。”

 

我一听就疯了,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了,再过一周,什么意思啊?这不是拖我嘛,如果过了犹豫期,保单就生效了,硬要退就按“退保”算了,那样的话10万元保费可能就会损失1万多块钱呢。

 

我把这个道理一说,老妈又吓了一跳。 

防范要点之四
充分利用“犹豫期”

 

“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此期间,保险人会无条件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己收全部保费。 

 

我算了一下,“犹豫期”还有两天,对老妈说,“这个业务员是铁了心要骗你了,咱们不和他玩了,直接到总公司去退保。”

 

第二天,网上查到这家保险公司在上海的总部,直接过去。有个专门办理退保的窗口,竟然要排队——被骗的人太多了啊。

 

一说是“被误导销售”,对方就明白了,填好一张表格,保单就失效了,几个工作日之后已经交的一万元就退回来了。

 

可是如果过了“犹豫期”怎么办呢?说实话,那就很被动了,只能直接到出售保单的银行网点去投诉,强调自己被“误导销售”。能否全额退款,那就要看协商的结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绝“存单变保单”行为
保监会:保险营销员佣金要与服务挂钩
很遗憾,“存单变保单”的套路还在上演……
在银行买保险要注意啦!小心套路里的这些“坑”
新形势下,是否还有必要去香港买保险?
买香港保险,这些内幕你都清楚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