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浮者宜麻黄汤,那可否用桂枝汤?
第51条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2条 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2条,公认的看法是需要与35条合参,35条详证略脉,此2条详脉略证。粗看很有道理,细参漏洞颇多。脉浮和脉浮数如果可发汗,宜麻黄汤,那桂枝汤还有用武之地吗?
方有执曰:“伤寒脉本紧,不紧而浮,则邪见还表而欲散可知矣。发者,拓而出之也;麻黄汤者,乘其欲散而拓出之谓也”,这显然是牵强附会,为解而解了。程郊倩曰:“麻黄汤,为寒伤荣之主剂,然亦当于脉与证之间互参酌之,不必泥定「紧」之一字,始为合法也。脉浮无紧,似不在发汗之列,然视其证,一一寒伤荣之表病,则不妨略脉而详证,无汗,可发汗,宜麻黄汤”。他其实是发现问题所在了,“脉浮无紧,不在发汗之列”,但基于伤寒论无错误的前置条件,所以又找了个台阶,“不妨略脉而详证”,以至于后世医家将此二条都视为详脉略证的条文。只是无人替桂枝汤喊冤,如果脉浮就可以用麻黄汤,桂枝汤怎么办?
刘渡舟刘老说:“浮脉主表,数有紧之意”,那桂枝汤证的脉浮数可以理解为脉浮紧吗?显然不行啊!数为热,这里应该是指发热而言。胡希恕胡老说:“这它是简文啊,那桂枝汤它脉浮不,也脉浮。脉浮病在表这是肯定的”,如果是简文,如何区别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
如果我们顺着上下文看,49条、50条是讲脉浮数、脉浮紧时,如果尺脉微、尺脉迟不可发汗。51条,52条是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分析,如果没有尺脉微、尺脉迟,只是脉浮或脉浮而数,可以用什么办法。康平本证实了这一猜想,这两条条文,在康平本中退两格,是49条、50条的子条目,所以,这两条条文是属于有前置条件的,仅对49条、50条负责,不存在以上诸医家分析的那些情况。而且,这两条也不是仲师所写,为后人所作,在《脉经》中就不是“宜麻黄汤”,而是“属桂枝汤证”。
如果我们非要将其放在伤寒论中讨论,那么,就应该有个前置条件,无汗!如果病人符合第3条,“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那这两条条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肯定是没有典型的麻黄汤证,因为标准证候仲师用的都是“主之”,因为病情不典型,所以才用“可”、“宜”,以示有商榷之意。伤寒脉浮紧,浮为在外,紧为寒,现在是脉不紧,只是浮,如果有汗,那是桂枝汤,必须在无汗的前提下,寒邪有趋表欲散的趋势,才是“可发汗”,用麻黄汤顺势而为,将寒邪驱出体外。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到另一种情况,“言浮而不言迟弱者,是浮而有力也。然必审其热在表,乃可用。若浮而大,有热属藏者,当攻之,不令发汗矣”。 
如果脉浮而数,数者,急也,数则为热,伤寒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脉浮而数是说明伤寒要传经,那传了没有?没有!因为浮为在外!脉浮而数说明还是表证,同样,如果有汗,那是桂枝汤,只有在无汗的前提下,才是“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课前思考:

患者本自汗出,为什么要用桂枝汤发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42条
《伤寒论》试解No.16
远怀说伤寒(32)——条文卌二、三、四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
伤寒论讲座 揭示条文背后的病机
伤寒方证总结图表(附送100条伤寒临证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