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人去世难免痛哭,但忌讳眼泪滴到尸体上,迷信说法不可信但怕人

民间大殓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曾聊过人死后做子女要赶紧做的一些事情(见《人死后要赶紧做7件事,件件急,有一件如不及时做传会“诈尸”》一文),要赶紧给死者穿殓服,这是民间所说的“小殓”风俗。

(小殓)

下面还会有“大殓”程序,这篇文章就来说这事。

所谓大殓,就是将尸身放入葬具的仪式(对于小殓与大殓,有不同说法,有的地方称尸身入棺为“小殓”;棺盖封死、准备出殡为“大殓”)。而何时大殓、如何大殓,中国各地的风俗并不尽一样,但大差不差的。

一般都是在人倒头后三天内大殓,具体要看死在什么季节和尸体保存情况。如果是眼下的夏天,根本等不了3天,要及时、提早大殓,否则“破了”,即尸身腐败发臭就坏事了。

(漂亮的彩棺)

大殓时间,民间最早的1天,最晚7天,有“三一五七”的说法,即“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意思是,夏天要在24小时内大殓,春天在3天内举行,秋天可长至5天,冬天不要过7天。

入棺时,先要在棺底铺放灰包,有的地方放草木灰。铺的时候要用笆斗往棺内倒,倒时要说好话——“一斗变十斗,代代富贵有”,“一石变十石,辈辈吃不完”。

有的地方直接铺上一层黄泥。过去抬棺都说“死人重”,为什么重?与棺内铺了大量灰土不无关系。为什么要铺放灰土?主要是为了吸收尸水,鲜尸在腐烂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液汁渗出来。

(大殓垫棺)

铺完灰土后,在上面铺草纸,放库钱和冥币等,也有的铺一层茶叶或是碎纸,也是为了吸水和避尸臭,而纸钱是给死者准备赴黄泉的“路费”。

然后放席子或是垫子。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死者的配偶还健在,过去会把席子割一半留下,待以后配偶然去世时使用,寓意是夫妻将来到阴间还睡一张床上。

这席子上还有东西要铺,会放上一块板,俗称“七星枋(板)”,一般长约100公分,宽约20公分。因为上面刻有北斗七星,故名。这块板很重要,是为了子孙后代好。

(七星垫背钱)

摆放时,也要说好话——“安七星,子孙富贵万万年”。有的七星板直接挖出七个圆孔,以象征北斗,一般会在七个孔内嵌入铜钱(银元)一类古钱,这就要说——“安古铜,代代子孙中状元”。

这种钱,民间俗称“垫背钱”。

放垫背钱一俗至今尚存,即使将骨灰盒放入公共墓地穴位内,都有在骨灰盒下放钱的现象。

垫背钱一般放7枚(也有9枚),就是不用七星板,也得摆放成北斗七星(九星)状。有的地方垫背钱是散放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只要放了就行。散放时撒多少枚钱是有讲究的,不多不少,与死者的年岁一样,如活60岁放60枚,70岁放70枚。

过去就是再穷的人家,都会放几枚铜钱垫背,否则不吉利。为什么?老话说放垫背钱对后代好,寓意“后背(辈)有钱财”。

而将垫背钱摆成北斗星状,还象征“北斗主死”,顺顺利利引去阴间天国。

有的地方会在棺材下葬前,撒钱于墓穴底,也叫垫背钱,也是一样的用意。

(挂钱)

垫背钱是“喜钱”,有的家属会从死者身下悄悄摸出一两枚铜钱,事后用红线串起来,给小孩挂着玩。老话说,垫背钱能辟邪消灾,挂垫背钱小孩好养。也有一种说法,摸垫背钱是向亡人乞财气,得垫背钱者会发家,家里有钱。

接下来就可以移入尸体了。

移尸时要注意,如从外面抬来,不能让死者见光,需要时用伞遮一下。老话说,如果收殓时让死者见到天日,家里会闹鬼。

(入棺)

入棺时,直系亲属可以围观,这叫“亲视含殓”。老北京会说:“XX(父亲、母亲一类),您迁居啦”,有的地方则称,“XX,住新房去”。

此时子女会忍不住扶棺痛哭,哭可以,但有一忌讳,就是眼泪不能落入棺内死者身上。为什么?迷信说法不可信,但有点怕人——说死者因此牵挂家人,黄泉路上不想走,走不动,家里阴魂不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民间出现了“收殓不哭”风俗。

其实,不只收殓时眼泪不能滴到尸体上,就是其他时间也忌讳这一点。

移尸时一般由孝子抱头,孝妇、孝女抱脚,其他亲属扶双手。

(民俗死生体验)

尸体入棺要端正,居中。一都流行仰面直肢,头脚离棺的距离有讲究,一般男性头要顶棺头放,女的则要脚靠棺尾,俗称“男顶天,女立地”。

有的地方在大殓时要请来地理先生,由他校验尸身摆放是否居中,俗称“吊线”。一根两端系铜钱的红“金线”(一种细线),从棺头到棺尾拉出一条中线,然后从脸上方,正对着死者的鼻尖,垂下一根拴了铜钱的线,看看尸身是否端正(注意,这根线不能丢的,下面棺下葬时还要用到)。如果遗体放进去正巧在中线上,叫“天落向”,大大吉祥,主子孙后代升官发财。

有的地方,如广州在校验尸身是否端正时,垂下的线一端会挂短竹枝,对着死者鼻端,俗称“钓鱼金”。

(校验尸身在棺内是否端正)

尸体摆放妥当后,两边用草纸、棉絮、灯芯草,或是锯末包等塞紧固定,或是塞入死者生前穿的衣物,以保证尸身不会在棺内活动。

有的地方用干燥的墙头土碾细后包成纸包,放入棺内两侧,以固定尸身。活多少钱,包多少包。也有地方纸包须是单数,最多不能超过年岁。

然后盖上被子,一般只盖至胸部。

有的还会在被子上放印钱幡,这是去阴间途中护身钱符,有的会放“照身镜”。

但棺内忌讳放裤子,但收殓时会出现裤子,南北都讲究的。为什么?裤谐音“富”,让死者把财富(裤)带走,这不吉利。

为了“得富”,会有一个小动作:拿来一套衣裤,上衣放在被子上随葬。但裤子不放进去,会留下来给孝子——这叫“亡人得衣,子孙得富(裤)”。

有的地方,如过去广州一带,直接用死者的裤子,先由助丧主持把裤子放进棺内,随后再让孝子亲手把裤子拿出来,这叫“扯富(裤)”,寓意是子孙发家致富。

广州过去还有在收殓时,让孝子将一把斧头送出门外的做法,俗称“送苦”,寓意“苦(斧)去甘来”。

(殓成盖棺)

大殓时,被子不只一床,有的地方尸身下要铺8层褥子,上面盖7层被子,即俗话说的“七上八下”。铺的是儿子置办的,盖的是女儿买的,这叫“铺儿盖女”。被子也可以是亲友送的,但最上层一定要是孝子置办的,这是“子孙被”。

收殓用被褥俗称“寿被”或“寿褥”,多为丝绸夹被,上面绣寿星一类图案,故名。但寿被与寿衣一样,不可以用缎子来做,缎子谐音“断子”,不吉利。

(陀罗尼被)

清朝时,信佛的还有盖往生被的风俗,祝愿亡人早日超升转世。此被又名“陀罗尼被”,被面上书梵文,被色金黄,故又称“金被”。

晚清慈禧收殓时,最上面盖的就是这种被子,那可真正的金被,梵文都是金钱绣出来的。很可惜,盗清东陵的孙殿英不认货,毁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择日之逐日大殓吉时
老北京传统葬俗——大殓入棺
人生除死无大事,古人的丧葬习俗:噙口钱、垫背钱、封九窍
垫背钱与北斗七星
汉族丧葬的程序
古代帝王死后多久才下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