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时代,什么才是孩子的铁饭碗?

作者:川妈

业“从一而终”,我们的孩子又如何能找到他们的铁饭碗、金饭碗?

最近,著名周国平先生的一次演讲,说到我的心坎上: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今天,借着高考的契机,想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教育的本质:自我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什么是“遍地资源”。

周国平先生在他的演讲中,也提到了互联网带给他的教育思考:

我想谈一个问题,互联网凸显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的重要性。也因此暴露了现行教育在培养自我能力方面的很大的不足。

对于教育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在自己的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以后, 决定他优秀还是平庸最关键的就是他是不是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具备了在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我们学校用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我相信走出校门以后,重新洗牌不可避免,生活实践不会在乎你在学校里分数的高低,只会检验你素质是否真正好。

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他的平庸很快会暴露无遗。

摘自周国平《生态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确实,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品,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成本都在降低。

信息壁垒被打破了,大家就不必在资源获取上花费过多的功夫。

此时,如何把信息用好,把它变成“我”的知识,才是致胜的关键。

自学孩子的优势,也因此被凸显出来。

因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去找想要学的东西,并把它们吃透、搞懂。

自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信息、资源筛选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周国平先生认为越是在互联网时代,自学能力就越重要的原因。

对于自学能力,周国平认为,不论孩子资质如何,都是普遍适用的。

如果你家娃是天才

这个特性在天才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人类文化的任何一个领域,一切做出重大贡献、创造性贡献的人物,都是自我教育成的,而不是学校和老师教出来的。

摘自周国平《生态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这一番话,让我想到了最近火出圈的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

谁也想不到,这个身着运动衣、头发稍显凌乱、面对镜头有些局促的大男孩,竟是北大人口中的“韦神”,数十年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

他从小就展露出了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别的小朋友在田间地头疯跑时,韦东奕就已经对着家里的数学书读到痴迷。

小学一年级,就感受到了“华罗庚数学”的快乐,初中时加入校奥数队,高中时进了奥数国家队。

之后更是一路开挂,国内外各大数学竞赛金牌、满分……

相比大多数人,韦东奕无疑是天赋型选手,他一早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一头钻进去。

这就是“天才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你家娃不是天才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信息资源的发达和共享,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但要享受这个好处的前提:

一是,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知道自己要什么;二是,具备相当的鉴别能力,因此能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没有这两点,信息就像潮水一样涌来,你只是被动接受,成为海量信息的通道。

这些信息和你毫无关系,它不是促进了、而是败坏了心智的成长。

摘自周国平《教育生态中的变与不变》

大部分的孩子,或许不像韦东奕一样,从小天赋异禀、目标明确。所以,他们更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加持。

因为,一旦他们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B站大神“何同学”,我是从他那条涨粉百万的5G视频,开始关注他的。

那条视频哪怕现在看,依旧觉得很赞。不仅有实验、有干货,还有情怀、有思考。

很难想象这样一条视频,是一个大学生自己独立创作、拍摄完成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持他做到了这些?

是兴趣,更是兴趣背后衍生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酷爱数码产品,何同学从13、14岁开始就在看相关的视频。一路看、一路积累,慢慢自己也开始尝试。

还有意识地去研究、学习数码产品和视频制作的知识和技巧,这才有了这样一个优质的UP主。

何同学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有自学能力孩子的成长历程。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

然后通过甄别,选择有价值、意义的信息和资源,为自己所用,将热爱的东西,做到极致。

这就是自我教育的内核,也是为什么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可以让孩子走向优秀的原因。

我想说的话…

说实话,自学能力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但当看到周国平先生的演讲内容时,我还是非常受触动。

虽然我们都知道,考试成绩、985和211名校,不能保证孩子的未来一片坦途,但我们依旧渴望孩子能够抓住这些。

所以,我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让孩子搞定知识、提高成绩上。

诚然,学好课本知识、考一个好成绩,绝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只盯着这个看,就会有点危险。

毕竟,我们所希望的是孩子对知识始终充满渴望,成为“终身学习者”,而非以“打工者”的心态去应试,成为一台“刷题机器”。

职场所需要的,也永远是“真才实学”,而非“履历光鲜”。

名校的光环、优秀的成绩,或许可以成为孩子进入一家好公司、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但它们也仅仅是敲门用的。

想要真的踏进去、乃至后面一路高歌,凭借的还是优秀的“学习能力”。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内驱是自我学习的起点

美国作家Alvin Toffler曾说:

21世纪的文盲,并不是不会读、不会写的人,而是那些不愿学习、不会学习、不懂得再学习的人。

我觉得,他对学习能力的解读,很准确。

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对知识的一次性死记硬背,而是始终拥有好奇心,始终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有欲望才有动机,才能驱动自己持续学习。

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要有兴趣。

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从小一路成绩优秀,但高考一结束,立马放飞自我,完全不想接触任何知识、技能,只想当咸鱼。

还有的孩子,甚至名校毕业后,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出门学习工作。

为什么?

说到底,在他们眼中,学习不过是为了出成绩,高考结束了或者大学毕业了,就再也不用理会那些东西了。

反观另一些孩子,上学时成绩没有那么理想或者拔尖,但进入社会后,却异军突起。

他们闲不住,每天都在想着做点什么、学点什么,很多人也确实在自己的领域搞出了名堂。

两种孩子的智商、情商或许相差不多,甚至前者更胜一筹,差别就在于后者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热爱的事情。

就像B站UP主Vicky宣宣,因为喜欢音乐,15岁就在尝试自己作词作曲,创作音乐。

她会因为脑海中忽然出现的灵感旋律而急匆匆地跑回家,拿起吉他编曲作词,然后拉着小伙伴一起做后期。

整个过程不用催促、更不用逼迫,她自己就恨不得24小时都沉浸其中。

这就是兴趣和热爱的力量。

有研究发现,6-12岁(小学阶段)是孩子找到自己兴趣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为人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到处撒钱去帮孩子找兴趣,或者用“有用”的功利标准去评判。

而是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画画、音乐、陶土、编程……不管是什么,哪怕是种地。

只要孩子能踏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做,就已经说明了他喜欢,我们就要无条件地去支持他。

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许孩子始终无法爱上学习,但最起码对它有“欲望”,明白通过学习他能获得满足,进而驱动自己“想学”,而不再是家长、老师“要他学”。

独立阅读是自我学习的基础

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他人学习,通过学习其他人的成果而获取知识、技能;二是经验式学习,自己在实践中边干边学。

而阅读正是获取信息,然后总结、内化的过程,是开展他人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同时它也是经验式学习的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所以,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往往首先是较早开展独立阅读的孩子。

不过,孩子“会自己看书”并不意味着他就掌握了阅读能力。通过公号文章和“非虚构阅读营”,我一直给大家传递这样的观点。

比如,阅读要均衡,孩子不但要看虚构类的书籍,同时还要涉猎非虚构类的书籍,逐渐走向5:5的均衡状态。

比如,泛读的阅读乐趣固然要有,但精读的技巧,孩子也要逐渐型塑。例如,五指复述法、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等等。

当孩子真正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已成大半。

积极反馈是自我学习的催化剂

自主学习的难点,主要在于“自主”二字。

学习,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总会遇到枯燥、困难。我们大人有时还会偷懒、畏难退缩,孩子如何才能坚持下来,直面挑战?

这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有一个方法很有效,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正反馈。

在教育上,我一直觉得可以让孩子有点“虚荣心”。

因为,来自他人和外界的肯定,也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虽说外界的表扬、赞许,本身是一种外驱力,但只要被表扬的孩子真的认同这种赞许,它就可以从外驱力变成内驱力。

让孩子产生一种“我还可以更好”的冲劲。

就像何同学曾在一期视频里说:

为了让自己花了很多功夫的视频,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他每天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在思考标题、封面和措辞。

这个过程其实挺枯燥的,但是他能坚持下来。

一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做视频这件事,二是因为他真的很享受、很喜欢刷大家对他视频的评价。

大家对于他视频的积极反馈,让他有了更强大的精神内核,去支撑他继续往前走。

作为父母,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得到更大的成就感。

不过,表扬和鼓励时,一定要走心。

不要过于夸张、空洞,而是要基于事情,给出最中肯的正面评价。

因为,大一点的孩子,不会像小孩子一样,对我们的表扬深信不疑。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为了让正反馈起到该有的作用,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关于如何夸孩子,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一些文章:

  • 别再表扬孩子了,有害无益,该试试用“鼓励”替代了
  • 努力的孩子却不够优秀,大多是因为它…

自学能力、自我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不可能用一篇文章就把它说明白。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除了天才型孩子,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学能力,都是在成长中逐步养成的,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他们具备了这种底层能力,不但高考不用担心,更远的未来也更有保障。

还是那句话,铁饭碗,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凭实力挣得。

参考资料:

  • 周国平《教育生态中的变与不变》

川妈说说

上了那么多年学,最大的收获到底是什么?肯定不是那一沓证书,也不是五花八门的专业知识,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习思维和能力。有时想,如果有一天离开学校、不能做老师了,我会怎么样?会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吗?

难过肯定是有的,还有不舍和遗憾。但,我肯定不会因此灰心丧气、迷茫。虽然人到中年,我依然相信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最大的底气,不是别的,是我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停止学习,一直在向前走、探索新的可能,也更相信自己学得动、也学得会。

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只要不停下来,起跑线再落后、人再不天才,就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国平:做一个死不悔改的自我教育者|演讲给父母的启发(干货)
好文共赏:周国平先生谈自学
【周国平】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
周国平: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快乐的孩子学习好!周国平想约你摊开聊聊这个话题
中考后的孩子该如何度过初三暑假,迎接高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