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莽的头颅竟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之久,它有何特别?
提起新朝,你可能不甚了解,但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名,你一定听说过。
毕竟曾经有人曾说,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穿越”这一回事,那么王莽一定就是“穿越皇帝”。
王莽生前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工具,有一些甚至与现代工具如出一辙,让人啧啧称奇。而王莽死后,他的头颅却被历代皇帝当成宝贝,收藏了272年之久。
谋逆之路
西汉从汉成帝开始,政治权力逐步转移到了,以太后王政君为中心的王氏外戚手中。
而王莽就是王政君的亲侄儿,依靠家族的力量,王莽的仕途,走得十分顺利。
那个时候的王氏专权,王家众人不是侯爵就是将军,整日里只知道贪图享乐,声色犬马,可王莽却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他对待母亲百依百顺,将兄长的遗子视若己出,甚至当亲生的孩子犯了法,他也绝不姑息。
王莽凭借着他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行为,成为了世人眼中的道德模范,一时之间,声名远播。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世人眼中,光明磊落的贤臣,却怀有谋朝篡位的心思呢?公元前8年,王莽坐上了大司马一职,在历史上,38岁就当上大司马的只有王莽一人。
王莽上位之后,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了,他利用手上的权利,在朝中排除异己,打压政敌。
没过多久,王莽就将政治大权归拢到了自己手里,大权在握的王莽心中,早有称帝的想法,为了能够更加顺理成章,王莽一直在寻找机会。
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终于等到了时机,他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了孺子婴禅位,随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如愿以偿登上皇位的王莽,开始推行政策,进行改革,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废除奴隶制度,将盐,铸钱,铁等行业归为国有。
这些改制都带有浓厚的现代色彩,这也是他被认为是“穿越者”的原因。
可改革虽好,也要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王莽突如其来的改革损害了很多士族大家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们深受其害。
于是,经历了长时间社会动荡的人民们揭竿而起,民间掀起了反莽浪潮。
公元23年,王莽被起义军所杀,他的头颅被悬挂在闹市之上,路过的百姓一看是王莽的头颅,纷纷投石击之。
后来,这颗头颅就被历朝历代的皇帝收藏起来了,直到公元295年,才在一场大火中被焚毁。
头颅的特殊性
要说这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什么奇珍异宝没有见过,何必将一颗头颅珍藏几百年。其实,这些皇帝们当然不是真的把王莽的头颅,当作收藏品,只是因为留下王莽的头颅,能大有作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将身体的完整性看得十分重要,在电视剧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罪犯临死之前还想留个全尸,保留最后一丝尊严,就是这个原因。
王莽作为新朝的皇帝,身份地位极高,将他的头颅砍下来,就是取得胜利的象征,是可以炫耀的战利品。
刘秀作为义军首领,将王莽的头颅收藏起来,也是在昭告天下,自己是最终的胜利者,是民心所归的正统皇帝。
不仅如此,这个头颅还能发挥警示后人的作用。众所周知,王莽能够成功篡位,与西汉末期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离不开关系,是他们荒废政事,宠信外戚才让王莽有可乘之机,才断送了百年基业。
留下王莽的头颅,代代相传,能够给后代的上位者敲响警钟,告诫他们一定要励精图治,削弱外戚权利,要懂得制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穿越皇帝
前文中就曾提到,王莽推行过很多新奇的政策,这些理念完全超脱于当时的古代人,而最让人怀疑他是穿越者的,还是他发明的游标卡尺。
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就知道,游标卡尺是一种现代的测量仪器,据说是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发明的。
但在社会技术低下的西汉时代,王莽却能轻易地创造出这样的仪器,这可比西方足足早了一千多年。
游标卡尺
而且,将王莽发明的游标卡尺和现代的对比,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再加上王莽推行的那些具有现代理念的政策,就很难不让人怀疑王莽是个穿越者了。
虽然新朝只成立了短短十数年,可王莽留给后世的遐想却长达上千年。
而且从后世发展情况来看,王莽的头颅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能安邦兴国,一个国家的发展,还得靠百姓。
举报
评论 113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拨云见日V167
不是穿越了,说不定那个时候的科学技术本来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游标卡尺就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回复·4小时前
查看全部 2 条回复
winzhiwang94
头颅在公元295年被焚毁,那图片上那个头颅是假的喽?
回复·6小时前
查看全部 46 条回复
太阳的恩宠24
怎么不说刘秀呢,他也是穿越过去的专门治王莽
回复·3小时前
low咯OK8
秀不是穿越的,他是位面之子,为了平衡而出现
回复·2小时前
勇退方海阔2
刘秀就是当时的“卫道士”。
刘秀搬起水井正喝,忽见王莽追兵赶到,匆忙一放,就歪了两千年
在我的家乡河北省新河县,过去,一提起白穴口的那口老井,妇孺皆知。但如今,就是本村30岁以下的年轻人,知道的也不多了。
出新河县城沿公路一直往东走六里地,就是我们村。在村子的南口立着一块写有“白穴口村”村名的石碑,石碑是县政府立的。
石碑后面记载着村名的由来——据传,村庙内香炉底下有一穴眼,每逢阴雨前穴中往外冒白气,故名白穴口。
看来,就连村名都带点神气呢!不过,我们村更具神气的,还是距村东约一里地的那口老井。
老井究竟有多少年历史了?谁也说不清楚。
传说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对反对他的派系和农民起义进行血腥的镇压,尤其是对汉室宗亲更是大肆屠杀。
当时刘秀对王莽政权构成的威胁最大,是王莽的心腹大患。王莽下决心一定要除掉他,并亲自带官兵追杀,刘秀就四处逃窜、躲藏,于是民间就留下了很多关于王莽赶刘秀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刘秀为躲避王莽的追兵而单枪匹马,仓皇逃命。
由于正值盛夏,天近晌午,骄阳似火,天气燥热,加上有好长时间没有喝上一口水了,刘秀的喉咙里感觉直冒烟,口渴的厉害,再也跑不动了。
他四处找水喝,刚好发现了我村的这口井,回头望望王莽的追兵还没有赶到。他于是跳下马来,想要喝水。
可是身上没带喝水的东西,又没有汲水的工具,这可怎么办呢?因为刘秀毕竟不是普通人,他是“真龙天子”,力大无穷,如有神助——情急之下,他竟将这口井搬了起来、埋头便喝。
待他咕咚咕咚大喝一气后,痛快地叫道:“好甜的沙糖蜜水!”你猜咋地?这本是一口苦水井,可经过刘秀这位“真龙天子”皇封以后,就真得变成甜水井了。
刘秀喝完水之后,还说了这样一句:“只许人吃你,不许你吃人!”从此以后,这口井只供人用来吃水,从未淹死过一个人。
我母亲今年80多岁了,听她亲口讲过,我爷爷就曾不慎掉到过这口井中。爷爷不会凫水,可他浮在水里就是不沉底,好像站在一张八仙桌子上面。
后来,村民们在挖泥掏井时,果然,挖出过一块大方砖,这也许就是爷爷所说的“八仙桌”吧。当然,这块砖是否是刘秀留下来的,上面是否有“只许人吃你,不许你吃人”这十个字,这块砖是不是仍保存在老井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刘秀刚喝完水,正在心满意足之际,忽然看见远处尘土飞扬,人喊马嘶,知道是王莽的追兵赶过来了,心里一惊,慌忙把这口井往地上一放,由于慌乱,井没有放正,从此这口井就变成一口斜井了。
后来,村里人多次把井修正过,可一觉醒来,第二天发现井又倾斜如故了,所以后来大家也就不再修了。多少年来,这口井就一直保持着倾斜的姿势。也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村里人管这口井叫“老井”。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这口“老井”一直是我们村男女老少的吃水井,活命井。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吃都是沙甜的,无论春夏秋冬、旱年涝年,从没有干枯过。
不但比其他村里的水好喝,比村里其他井水也要好喝。因此,虽然离村子远一点,但家家户户都到这口井里去挑水喝。
若逢天旱不雨,别的村子里的井都干了,周围村里也都来老井挑水吃。所以,这口井不仅养活了我村的人,而且还养活了邻村的人呢。
据村里七八十岁老人们讲,他们亲眼见过周围的沙塔、宋亮、仁里、六户、十户等村人都来老井挑过水呢。
同时,还有这样一个说法,谁家有人得了眼病,就在 “端午节”那天起个早,从老井挑一桶新水,回来泡上柳树叶,这样的水就可以做眼药用呢。
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村里很多人就是用这个办法治好了眼病。
村子里还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遇到久旱不雨,就去淘老井,一淘老井老天就会下雨。按老辈人的说法,老井的底下是“海眼”,通着东海龙宫呢。
我这50多岁的人,从小就是听着这些传说长大的。过去对“淘井下雨”之说也是半信半疑的,可一次亲身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
记得是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很多天都没下过雨,地里庄稼都快旱死了,那时又没有机井和河水浇地,于是在社员们的纷纷要求下,村干部终于下决心淘老井了。
中午放学后,我们一帮孩子跑到淘井现场去看热闹,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老井”的真面目,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井口上放着三块大条石,围成三角形。井口很粗很粗,井壁全是用大青砖砌成的。由于年代久远,井壁已不是正圆形了,而是像被什么东西压瘪了,像鸭蛋形,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井壁果然是倾斜的!
井口上支了一个大木头架子,上面挂着“滑子”(滑轮),通过“滑子”把人和挖泥的工具送下去。
当时见到有两三个人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光着脚站在井底挖泥,把泥挖到一种叫“溜子”的木桶(一种口圆底尖便于脚蹬挖泥的器具)里面,再由上面的人用“滑子”拽上来。
我们几个孩子趴在井口往下看了好一会儿,后来等大人们收工了我们才回家。回家时天还很晴,可没想到,正吃着午饭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紧接着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就下起来了。
下午人们一看,老井里的水都满了。这下可好了,大雨下了,庄稼旱不死了,井不用再淘了,大家乐呵呵地收工了。这是我记忆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淘“老井”。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村里打了一眼机井,定期往村中央的水坑里抽水,大家都到水坑里挑水吃,逐渐就没人去“老井”挑水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刚分地那会儿,到了种红薯的时候,人们还会从“老井”里提水浇秧窝。
我们家在老井那儿还有一块地,村里人管那方土地也叫做“老井地”。
再后来,老井年久失修,在历次大雨的冲刷下,井石掉于井中,井口逐渐塌陷,变成碾盘大小的一个大土坑了。
只是井口周围的一圈枯草向人们述说着,这下面就是那口走过近两千年风雨,用自己的沙糖蜜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白穴口人的“老井”!
解放前在老北平的天桥上就有“拉洋片”的老艺人说唱我们村 老井的故事:
“南宫有个新河县(宋代新河县曾划归过南宫),新河县有个白穴口,白穴口有个斜歪井,刘秀搬井把水喝……”。
老支书也说出了埋藏心底多年,但一直未能实现的一个夙愿,“老井是咱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不能在咱们这一代失传了呀!
多年了我就想把老井重修起来,在上面盖个亭子,再把咱村前街埋在地下多年的两个石狮子立起来,然后再立块碑,让子孙后代都永远记住这口老井,记住我们村的历史。”
可是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老支书的心愿至今未能实现。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在我们新河这一带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掐茅草叶、蝲蛄救主、耕夫救驾、桑葚与椿树、挽庄的蛤蟆干鼓肚等等,除了以上民间传说,还有许多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故事。
如本县很多村名的来历就与此有关。“护驾”村就是源该村耿纯、耿彦兄弟救了刘秀一命,护驾有功而被封。“望腾”村的来历是刘秀经过本村逃跑时,跑丢了马鞭子(忘藤)。
“车张砖”村是由于刘秀曾躲到砖车之下才得以逃命。“白神首”村建有刘秀的点将台,后人在此建“光武庙”,后将庙改称“神首庙”。
附近八个村亦改为神首村。以上内容《新河县志》均有记载。
《新河县志》还记载,“淮阳王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由信都(今冀县)进击钜鹿,暮入堂阳界,骑卒各持火炬,弥漫遍野,堂阳城中大惧,遂开城迎降。”
这段文字充分说明刘秀征战中确实到过我县(汉时称堂阳县)。我村“老井”的故事也应该就是在那个时期发生的。据此推算,老井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啦。
作者:古井晓月
举报
评论 2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幽默海燕yJ
我们青县就有村叫王莽庄
民间故事 王莽赶刘秀
“扳倒井”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一路追杀。这一天,刘秀骑着一匹枣红大马逃到了黄河岸边的米湾村。此时的刘秀,已一天滴水未进,大热的天,连惊带吓,只觉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奔跑了一天的枣红马也精疲力尽。说来也巧,正好村口边有一口井。
刘秀艰难地翻身下马,来到井边,可无打水的工具,井水又深,根本无法喝到。刘秀环顾了一下四周,村里静悄悄的,因战乱连个人影也没有。刘秀很无奈,他又怕耽误时间被王莽的人马追到,就狠心催促枣红马赶快上路。
然而,枣红马也许太渴太累,喘着粗气就是不走。刘秀含着泪对马说:“马啊,我不是不让你喝水,实在是没办法啊!如果能把井扳倒,让水流出来就好了!”
刘秀一番话感动了井龙王,井龙王连忙施展法术,井真的倾斜了!清澈的井水流到井口。刘秀和枣红马趴在井口边,痛快地饮起来。枣红马饮足了水,立刻浑身有了力气。
此时,王莽的人马大叫着追杀过来,刘秀赶忙跃上马背,枣红马长嘶一声,翻蹄疾飞,转眼间就把追兵甩得无影无踪。后来,当地百姓就把这口井称为“扳倒井”。至今仍完好地保留在那儿。
上王村与下王村的鸡叫
河岸边有两个村,分别叫上王村与下王村。上王村在河东岸,下王村在河西岸,两个村中间只隔着条小河,相距不远,可鸡犬相闻,可是鸡叫的时间东岸的上王村比西岸的下王村要早两三个钟头。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王莽赶刘秀,穷追不舍。一天傍晚,刘秀被王莽追到上王村。他精疲力竭,实在跑不动了,就在上王村住下了,打算第二天鸡叫就动身,继续奔命。心想鸡叫就动身应能把王莽甩掉。
再说王莽,这天晚上追刘秀追到下王村因人困马乏没有过河,他在下王村住下了。王莽想:"我明天鸡叫就过河动身追,刘秀一定跑不掉!"
说也奇怪,上王村的公鸡那晚上不到三更就叫了,刘秀听见鸡叫,慌忙起来逃命。而王莽住的下王村呢,直到天大亮,鸡才懒洋洋地叫了几声,王莽赶紧起来过河追赶刘秀,可此时刘秀早已跑远了。
窑透村的来历
王莽紧追刘秀,刘秀顺着一条河谷往南逃。眼看就要被王莽撵上了,他情急之下,逃进一个小村庄,藏进一孔破窑洞里,能听得见外边追兵的喊声。
有一士兵兴许是扫见刘秀藏到窑洞里,就喊来追兵立即把守窑洞口,并得意地对洞内喊:“快出来吧,我看到你了!”刘秀在洞内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追兵若进洞搜查就坏了,便自言自语地说:“窑透吧,窑透吧,窑透了好让我逃跑。”
话音刚落,窑洞突然透进光线来。他站起身用手轻轻一推,竟露出一个大窟窿来,他立即纵身钻出去逃跑了。王莽的追兵在洞外不见刘秀出来,就派兵进洞搜查,原来窑洞两头是透气的。刘秀早就从窑洞另一头逃跑了。从此,这个村子叫窑透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亳州市双沟镇传说故事
王莽撵刘秀 杨连山辑
王莽的头颅有何特殊? 为什么会被历代皇帝当成宝贝, 珍藏了272年
济源故事:没有坡头的连地村,就没有刘秀的皇位!
董永传说:陶村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