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谈018:元认知学习法(3)

1

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就像不分对象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下流的标志。尼采的这句毒舌说出了学习的第一要义:你需要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

如果我们将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看做一个树形结构,在学习早期,你常常需要执行搜索操作,了解好知识在哪里。你会发现,有些人的搜索速度、质量强于一般人,能很快发现一个领域中最靠谱的知识。这批人往往掌握了发现好知识的「模式」。

什么是模式?世界万物,自然涌现,在时空中塑形成功,固化下来,是为模式。在学习做什么上,你需要掌握「好的模式」来处理大量信息,发现好知识。具体而言,这四个「好的模式」格外重要:

一堆书大于一本书;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经典大于碎片;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

这就是元认知学习法的第一把锤子:主题学习。

2

先说说一堆书大于一本书。教大家一个心智小窍门,做任何事情,解决一个难题,要思考如何批量解决问题。例如你要找一个男朋友,你要想着怎么吸引一批优质单身男性,所以我常常建议优质大龄女青年成为优质社群的发起者;例如说你要创业,思考如何做一个好公司,你就要想着批量创造一批好公司。

如果你单想着我怎么找一个男朋友,做好一个好公司,你是很难得出一个巧妙的结论,因为人类的大脑不是这么设计的。人脑不善于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更善于在不同事物之间找不同。譬如说问你的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区别,你会马上在万分之一秒中得出众多结论:第一性别不同;第二外观不同;第三爸爸用的手机是iPhone6,妈妈用的是安卓手机…

所谓知识,无非是信息。利用找不同,你可以在一瞬间,得出众多信息。人类大脑有很强的模式处理能力,它能快速地将两个人不同之处找出来,这份能力太强大了,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拿到好的答案,要思考如何批量。

因此,我从来不买一本书,而是一箱一箱买书。买书要求多,此时你并不清楚同一主题,谁讲得靠谱,也就是对知识的树形结构进行广度优先搜索,此时乱读无所谓,读到烂书也无所谓;当了解该主题之后,此时一定要精读。就怕买书少,读书快。正如曾国藩所言: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子厚自述所读书,亦不甚多。

好书与好书会相互竞争。假设你要学习认知语言学,作为一名之前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它的新手,那么你第一步是买数十本认知语言学教材。拿着不同的教材,你看不同教材反复在讲什么问题,你就很明白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了。

比如,你拿出三四本教材来对照一下。你发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三四本教材反复地在讲范畴以及隐喻。大家就明白,这是认知语言学最核心的内容。不同书籍反复出现的新鲜词汇即为学科基本术语。通过维基百科查阅清楚意思,再扫教材案例。四十小时可掌握认知语言学要义。


3

主题学习是快速进入任意一个领域的最好办法。如果将上述方法推广到学习任意一个学科,就是快速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最小知识法则」。学习任意一个学科,你都问自己三个问题:

知识的源头

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波澜。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个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它的源头是从哪来的?以认知语言学举例,认知语言学它最早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诞生?认知语言学它是因为什么样的背景诞生的,有什么样的东西在支撑它这一门学科的成立?因此,此时大家不要去看它现在的教材,而是要看它最原始的那一本著作。认知语言学是莱考夫1980年写的那一本《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读后,我们大体会明白认知语言学是因为「范畴与范畴化」而诞生。

核心话语体系

第二个问题咱们要明白,某个学科它因为某个原因诞生了,那么它必然是有自己的一套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话语体系。比如认知语言学,它跟「认知修辞学」与「认知心理学」就是不一样的思路。那么它的侧重点是什么?仍以认知语言学为例,我们大体会明白,它关心「基本层次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

二级推演体系

任何一个学科,只要它产生了一个只属于该学科的特殊话语体系,那么,这个话语体系会延伸到下一个层面,推演出二级话语体系。咱们就要明白认知语言学的这个二级结论是什么。这就是「象似性原则」与「经济原则」相互冲突,导致人类心智与语言的一些有趣之处。比如我们的语言习惯一定是有生命的大于没有生命的;人类先于动物;阳性大于阴性。比如咱们只会说美女与野兽,而不会说野兽与美女;只会说夫唱妇随、男耕女织,而不会说女耕男织。


这就是学习任何一个学科要掌握的三个最小知识。我将其称之为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最小知识原则」。如果你掌握了某个学科的三个最小知识,你就容易理解该学科的全局,不至于被它枝节带歪路。但是,功夫在诗外,任意一个学科都存在「知识的诅咒」。此时,我们需要跳到掌握任何一个学科的第四个问题:

其他学科它是怎么看待这个学科的大问题。

仍然以认知语言学举例,此时,我们就关心的是社会心理学如何看隐喻,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的「自我归类论」与「社会认同论」解决的问题。

4

接着我们再说说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经验的疆界》这本书将寻求智慧的人分为三类。在寻找智慧的路上,存在不同路径。

  • 一类是笛卡尔信徒,这一类人崇尚科学,擅长分析。他们喜欢一板一眼地演绎,追求简练但普适性强的理论。他们主要来自科学领域,如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与经济学等。

  • 一类是讲故事的人,这一类人强调故事、暗喻与阐释意义,虽然经常以偏概全,但是也同样喜欢对人类状况刨根问底。他们尤其喜欢雕琢语言的细微之处,从中挖掘出意义。他们主要偷师文史哲、人类学与宗教等。

  • 第三类人是适应者,这一类人强调历史的复杂,试图通过对人如何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复杂生态圈的分析来加深对智慧的理解。他们将人、动物、技术、各类组织、整个社会都看做是适应的产物。他们的历史观是,认为历史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具备多重均衡,智慧可以非随机增长。


同样,区分一手信息与二手信息也可以沿着这三个维度去区分:「最小模型」、「最小故事」、「最小行动」。我建构的模型是否能像相对论那样,抽象级别足够高,无法分解,是谓「最小模型」。

对于最小模型,主要看其抽象级别,视野开阔程度,是否足够高屋建瓴。可以借助Google学术的h指数某个学科领域中的Top100科学家来快速掌握本领域中的已有模型,然后基于种种已经存在的模型,最终挖掘出本学科最高级别的「最小模型」。

一般来说,尽量不要购买自己所在专业的专业类图书,直接以一手文献为准。比如心理学类图书,看主流数据库与几本高引用刊物即可。多数图书,就是观点与论据。一手资料,它建构观点与论据的模式更值得你学习,而二手资料会打乱与破坏原创美感

对于最小故事,则看其影响人类社会的程度,能否作为故事广为流传。比如在今天,是否在TED全球大会讲过故事,侧面反映科学家实力。当然,最好的「最小故事」来自历史上的人物传记。

故事与模型不同,故事不像模型一样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也不追求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是否正确;而是注重是否激发了某种反因果、惊喜的情绪等。

当我们还是猴子时,那些在猴群中传播的那些行为,比如相互挠痒痒。是这样的行为最终将人类从猴子串接为猴群。当人类语言诞生,相互挠痒痒的这类社会互助行为变为故事与八卦,将人类社会组织在一起,跨越动物的局限,最终从村庄到城市。学习不仅需要模型,更需要故事。

无论模型还是故事,都是他人见解。串联理论到实践,生发自己的行动,就需要「行动」。如果说认知科学致力于挖掘人类抽象级别最高的模型,解开大脑与意识之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人类学、叙事学、文艺学、诗学、修辞学致力于讲述最动听的人类故事;那么,行动科学致力于串接人类,如何从理论到实践。

《改变》一书是行动科学源头著作,作者尝试将数学群论与人类行为结合,最终诞生了一个神奇的学科:行动科学。另外,我推荐过的《教聪明人学习》是行动科学创始人克里斯·阿吉里斯经典之作。行动科学将仍然在系统内的改变称之为「第一序改变」;将跳出系统之外的改变称之为「第二序改变」。 比如老师越是关心问题少年,问题就越多;而老师有意忽视学生,反而重新获得对方的重视。这就是行动科学的「第二序改变」带来的神奇效应。

因此,你可以沿着这三个维度,去区分一手信息、二手信息,

  • 是一手的模型与否?抽象级别是否足够高?

  • 是一手的故事与否?是否制作了某个广为流传的新故事内核?

  • 是一手的行动与否?是否提供了某种新型「第二序改变」?

5

接着再说说经典大于碎片。时人读书,喜欢追新。却不知读书追新,是将知识根基建立在空中阁楼之上。如果将知识理解为大海,在任何一个世纪,都存在一些优先级别更高的学科,是为「元学科」。潺潺溪流,肆意大海,更多学科由此生发。某种意义上,「元学科」是学科的学科;知识的知识;方法的方法;技能的技能。


在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五大「元学科」分别是网络科学、认知&神经&心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诗学。这五大元学科,有着三大共同特点:

  • 其一,有一个足够简单的规则,能够描述事物的次序与组成;

  • 其二,这个足够简单的规则,能够以小容大,兼容无穷大的差异化;

  • 其三,它能投射到尽可能多的世界。


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便是大海水。同样,如果说可用之书只包含十篇论文左右的知识密度,是细枝末节;杰作与神作则是生发新思潮的源头。十年光阴,我将读过的代表21世纪人类智慧巅峰与知识源头的「五大元学科」经典著作,汇编成册,是为《开智正典》。

收藏请点: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1691053/

6

最后,说说为什么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在前文《工作谈004:好思想,坏思想之三》中已经详细论述,此文不再累述。在一个信息过载时代如何应对信息洪流,你需要铭记:

我现在面对信息过载的方法是: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比如如果我自己去看人工智能的报道,我效率很慢,但在开智社群,我就不会丢掉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到头来,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最重要。这是我沉浸在信息过载社会多年的体会:信息原来不重要。所以我现在反而更加强调时间超前的地理性。
信息过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就是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

小结

读书万卷,取友千载;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阳志平

2016-6-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
赵彦春论语:认知语言学——认知画面的前景
杨小璐:电影《降临》里面的语言学“密码”
蔡曙山|综合的时代:从认知科学到聚合科技及其未来发展
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