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必读 |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简介



Bobath疗法

Bobath 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 和她丈夫神经学家 Karel Bobath 在20 世纪40 年代共同创立,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技术。Berta 女士于1970 年出版其Bobath疗法理论专著《Adult Hemiplegia:Evaluation and Treatment(1stED)》,随后又先后于1978 年、1990

年两次修订再版。在Bobath 夫妇1991 年辞世后,作为推动Bobath 疗法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Bobath指导者培训协会International Bobath Instructors Training Association(IBITA)承担了大量研究工作,成为现代Bobath 疗法发展的核心。


以现代神经科学和康复科学为理论基础,Bobath 概念重新界定.它是通过对每一位中枢神经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学习、评价、治疗及演示来验证假设的过程。Bobath 是一个总结的概念,与障碍程度无关,中枢神经损伤的各年龄段的患者均适用,是对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姿势紧张,运动机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运动学习理论作为实践性的概念,对运动这种感觉的再学习过程。治疗目标是通过促进姿势控制和改善选择运动,发挥患者最大功能。


Bobath 观念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现代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神经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之上。当代Bobath 观念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WHO2001)都强调人的一生所有阶段的功能的整体性。残疾是个体健康状况、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复杂联系的结果。ICF 与Bobath 概念相结合,身体结构、功能层面对应神经损伤患者肌力、相反神经支配、运动模式的改变,活动对应神经损伤患者平衡能

力、移动能力和移动选择性下降,日常生活活动、生活相关活动受限,参加对应神经损伤患者选择、主动性及参加受限。



vojta法

 又称Vojta诱导疗法,是由西德学者Vojta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建,是一种集诊断、治疗、预防为一体的运动疗法。是以神经运动学为出发点,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的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通过正常运动和姿势的诱导,达到抑制和阻止异常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目的。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

Vojta的生理学机制

1、脑的可塑性。神经组织虽然不能再生,但完全可以再构造,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并且年龄越小再构成的代偿能力越强,治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促进髓鞘化。经常受到刺激的神经,其纤维的髓鞘化作用加强。

3、促进突轴传递作用。增加刺激可促进突触递质释放。增加突触电位。

4、正反馈回路机制。刺激引起的结果,又作为第二刺激信号,经深部感觉传入中枢,如此反复刺激反复强化,可使运动模式得到记忆和加强,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5、促进皮层内运动代表区﹝神经核团﹞的形成和完善,如头、手、唇、足等。

6、空间和时间性易化机能。

7、肌肉收缩方向的转换。


'Motor Learning'(运动学习)

也是非常好的脑瘫治疗方法,它更强调运动的力学分析,强调训练应遵循运动的学习过程,在训练技巧上注重诱导主动的功能性动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Shepherd教授是其代表之一,她和Carr教授创立的“中风病人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for Stroke Patients)是该方法在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很多技巧也适用于脑瘫的治疗,而且效果很好。

感觉统合

即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特定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对不同的感觉通路(视、听、触觉等)而来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输入信号进行解释、联系、和统一。所以感觉统合是一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必须以灵活的、不断变换的方式比较、选择、联系、加强和控制感觉信息,即大脑必须统合信息才能产生注意、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
本质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让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是家庭和学校替代不了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才可能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

原则

1)、找到孩子可以自己尽力玩的活动。

2)、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

3)、让孩子感到情愿。

4)、协助孩子建立自然的情绪,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发展。

5)、感觉统合训练因人而异。

6)、根据失调类型和程度,每次训练约一个半小时。

感觉统合的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训练,可细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觉、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

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

PNF理论基础

Sherrington 的神经生理学理论基础

外周本体感觉等输入信号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凡是引起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感觉刺激,使与该运动神经元相邻的运动神经元处于阈下兴奋状态—易化作用;使已经处于兴奋状态中的运动神经元停止释放冲动重新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刺激—抑制作用。

大脑支配肌群的运动非单一肌肉收缩,由组合运动模式(螺旋或对角运动)组成,只有整个肌群的协同运动,增加本体感觉信息的传入,可以增强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

PNF的解剖学基础

依据为大多数肌肉纤维的附着和排列表现为螺旋形和对角形,这种排列方式符合神经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螺旋或对角线运动是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这是因为所有的对角线模式中总有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肢体发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例如,洗脸,梳头,吃饭,行走。对角线运动都越过中线,也利于身体双侧运动的发展。

PNF技术的治疗原则

充分调动人体运动发育内在潜能;遵循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利用反射调整各种活动(早期和成熟期);人类各种功能性运动都是由屈、伸肌相互作用完成的,先由屈曲性动作逐渐发展到伸展性动作(如由坐爬发展到站立行走);完成每个功能活动都有目标性,而目标的完成常由一些方向相反的动作组成(如进食动作、坐站动作),均由组合运动群来实现目标,组合运动群即是多关节、多轴位的综合活动 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正常的运动和姿势都是依靠肌群间的相互平衡与协调收缩完成;运动行为的发育表现为运动和姿势总体模式的规律性程序,包含在综合性活动中,总体活动模式的发展包括:对称——不对称——反转——单侧——对侧——斜线反转;

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听、触觉刺激);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


Brunnstrom技术

一、概念:

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偏瘫患者,也可用于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应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反射来促进运动恢复的进程,然后修正运动模式。

二、原理:

随着发育进程,正常人的脊髓与脑干反射在大脑皮质高级中枢调节下得到修整,使其重新组合成有目的整体运动功能。发生脑血管意外后,因高级中枢调控失常,使肢体的共同运动,原始姿势反射和联合反应等重新出现,这意味着倒退回早期的发育阶段。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运动之前,能够而且应该运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正常的各种皮质下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使瘫痪肌肉能产生收缩反应,以启动运动的恢复过程。因此,本法提倡在初期利用共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三、基本方法:

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应,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继而将与随意用力相结合,以产生随意运动,并使患者体验其感觉;然后将其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使反复练习,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为引出运动反射,对于肢体多利用紧张性反射和共同运动,对于躯干多利用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射,为增强治疗作用,还要利用各种感觉刺激,由于本法需通过大脑皮质水平来调节运动和提高控制能力,训练时要求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因而此法以中枢促进为特色。



水疗训练

    水疗训练是将水的生物学、生理学、动力学效应与水的温度(热动力学)、水静压(静水压力)、水浮力、阻力等不同信息传递和作用于人体,以水和游戏为载体,将运动、感觉、感知、意识和行为管理融合在治疗学软环境中,通过利用水温度、浮力、阻力、流体静压力和导热作用以及在水中针对性的运动功能训练,实现缓解肌痉挛、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协调性的作用,对提高身体平衡和感觉统合能力有着特别疗效。



核心稳定性训练

即核心肌群训练,对纠正腰椎前凸十分重要。核心肌群通常为位于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肌群,也学者认为附着于腰椎-骨盆-髋关节联合体上的盆带肌(8 对)、大腿肌(11 对)、背肌(9 对)、腹肌(5 对)和1 块膈肌,都是核心肌群。根据肌肉的功能不同,Bergmark 将核心肌群分为核心大肌群和核

心小肌群两大类。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大肌群和核心小肌肉进行的力量训练,核心小肌群在维持核心稳定性上起着重要作用。Frank 等提出动态核心肌肉稳定性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通过腹肌、脊柱的肌力或者是其他肌肉良好的协调和中枢系统对腹内压的控制来实现提高核心稳定性。





悬吊训练和振动训练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是悬吊训练治疗的英文简称。在挪威,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在90 年代初期,由康复医生和PT 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 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2000 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其已有14 年的经验,其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在骨关节疾病、慢性疲劳损伤的防治和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等运动康复领域均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案例。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

S-E-T 悬吊技术是将身体的一部分悬吊在固定的绳索上,通过主动干预技术早期激发神经网络建立正确控制功能区,恢复平衡功能,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来渐进地解决大脑控制失常所产生的不正常用力和异常姿势。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锻炼肌力。






模式训练

1960年代,模式治疗被提出作为脑伤儿的新型治疗形式。模式的概念是由格林.杜曼发明的。它主要的理论:个体发展(从单细胞到成熟)概括了物种进化史,因此正常儿童蠕行、爬行、扶走、熟练行走的神经发育阶段直接与两栖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猿人的进化相关。杜曼认为精神发育迟滞表明个人无法经由正常的阶段顺利发展, 他们的治疗来刺激这些阶段的正常发展,称为“模式”,即让病人不断重复当前阶段的动作。比如蠕行(腹爬), 病人摆动头部,一侧手臂腿部弯曲而另一侧伸直。不能自主完成该动作的病人则由4-5人来协助运动。该模式必须持续至少5分钟,1天4次,旨在将正确的模式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在杜曼的整套治疗计划中,还有感官刺激,呼吸练习及一套提升(右)脑半球优势的项目。该理论认为模式方法让脑伤儿童在视觉空间、动作协调、社会性及智力方面得到改善甚至趋于正常,对于正常儿童亦可提升其发展。

微信号:Mosaic-sh
魔塞克儿童康复
爱心铸就事业  科技改变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脑瘫儿童的常用干预方法介绍
【康复课堂】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中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的应用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新思维中西医相结合、采用多种康复手段、着重以功能康复为主的全面康复医疗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摇摇不坠的秘密之平衡障碍的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