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小暑、三伏天中暑了怎么办?看看《伤寒论》怎么说的?
userphoto

2023.07.21 山西

关注

三衍道人讲伤寒

现在已经是小暑、大暑节气,三伏天,既然是暑期,那么很多虚人一到夏天就很容易中暑,出现汗多、头晕、头痛、乏力、心烦、身热等情况。

最近有几个正在吃药的患者,突然出现虚脱的表现,心慌、大汗,其实这就是小暑节气,人的阳气耗散太多,身体储备不够,或者不小心吃了生冷寒凉之后出现的。

所以,为什么到了夏天,反而腹泻呕吐这些急性肠胃炎那么多呢?阳气都耗散到外面去了,里面的阳气不足,脾肾阳虚,稍微吃些生冷就会中寒腹泻。

因当今人们经常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食肥甘厚腻。致使体内湿热郁结,气机紊乱,久则耗伤气阴,本就造成气阴亏虚,湿热郁结,脾胃虚弱。到了夏天,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跑到体表,自然内里的气阴就更虚弱了。这样一来,体虚的人便更容易伤暑了。

刚才说的那些其实就属于先兆中暑,而在中医认为属于伤暑的范畴。虽没有真到晕厥的程度,但是这类慢性的问题的确让很多人困扰。

那经典中有没有相关的描述呢?

先来看《黄帝内经》和其他经典:

1、《素问·举痛论篇》曰:“炅则气泄”。“炅”即“热”。又“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所以,人会出现口渴、乏力、头晕、汗多等。

2、《素问·四气天神大论篇》曰:“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心阳不足,天阳已盛,人与天不能相应,所以人会有心烦、意乱之感

3、《释名》云:“暑者,煮也。热如煮物也”。暑一般都兼有湿,有蒸腾之象。人就容易有肢体肌肉酸重、头重等症状。

再来看看《伤寒杂病论》有没有类似的描述和治疗呢?《金匮要略》中就有相关条文:

1、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2、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瓜蒂二十个

右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以上条文讲的是,“暍”病,其实就是中暑的意思。第一个方剂是“白虎加人参汤”,其实从罗盘来看就很清楚,三伏天属于正阳阳明区域,小暑位于手少阴心、垢卦,大暑位于手太阴肺、遁卦。

正阳阳明,正好用的处方就是白虎汤。但是因为刚才说到的阳热耗散,所以要用人参来益气养阴、补太阴之气。

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暑热节气,人的阳气不足,容易引起水循环不好,出现身体肿胀的感觉。我最近的很多患者就出现了双下肢水肿,或者不肿、但是手指关节、下肢肿胀的感觉。《伤寒论》就是用“瓜蒂”来行水。

瓜蒂:一般是用来催吐痰涎,或者积食。但是看《本经》曰:'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就可知其改善水循环的作用。

其实,之前笔者也发表过相关文章,用两款处方就可以有效预防,点击链接就可以看了:热茶还是冰水,哪个更解暑?两个解暑神方,推荐给你

这是预防的。那么,如果有中暑的症状了,我们就用《金匮要略》推荐的这个处方:白虎加人参汤来处理,古方剂量不知道的话,我大概转换过来,有相应症状就照方抓药,就可以解决了。

知母30克,石膏50克,生甘草30克,粳米50克,西洋参10克另炖,北沙参30克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同,要是吃了药不舒服,最好还是到红房子来找专业的医生开方处理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暑(3)
金匮·暍病论治
金匮略要 说 (渴证)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笔记二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5)苍术与白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