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编 教义规戒 自然

  自然,在道教教义中是指“道”的存在、运动、变化的一种特性或状态。道教以“道”名教,将“道”作为教义思想的核心。由“道”出发,从不同角度派生出了“朴”、“一”、“柔弱”、“无为”、“不争”等观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强制、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发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灭的一种性质和状态。《通玄真经》卷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题注称:“自然,盖道之绝称,不知而然,亦非不然,万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无所因寄,故曰自然也。”①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万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

  “自然”这一概念,首见《道德经》。“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四大,指道、天、地、人。道法自然,就是说,道是自然而然的。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称:“疑惑之人,不达经理,乃谓大道仿法自然。若有自然居于道之上,则是域中兼自然有五大也。”又称:“大道以虚无为体,自然为性。

  道为妙用,散而言之,即一为三,合而言之,混三为一,通谓之虚无自然大道归一体耳。非是相生相法之理,互有先后优劣之殊也。非自然无以明道之性,非虚无无以明道之体,非通生无以明道之用。”这就是说,“道”不是由自然派生出来的。《道德经》还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意思是事情成功,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如此。杜光庭认为,道是无私的,“不亲其亲,不子其子,有生成遂长之功,不矜于下,不见物得其所,不知上化所为,以为自然而然也”。②《南华真经·缮性》篇赞扬古时社会:“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至一,就是至道。

  至一的社会就是体现了道的社会。认为在这个社会中,无为而常符合自然。郭象注称:“任其自然,故至一。”③《淮南子》较多以“自然”的观念论述天地之道和为政之道,称“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意谓不论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凡事都要循道而行,自然而然,不可勉强。认为天高地厚,昼日夜月,阴阳变化,列星高悬,船浮于水,车行于陆,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两木相摩而热,金火相守而流,圆者常转,窾者主浮,自然之势也”。又称“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认为至人之治,“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淡然无欲而民自朴,无祥而民不夭,不忿争而养足,兼包海内,泽及后世”,④《通玄真经·自然》篇,则从人主之术的角度充分论述了“自然”治政的内容,认为人主推行王道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下徭,因循任下,责成而不劳,谋无失策,举无过事,言无文章,行无仪表,进退应时,动静循理,美丑不好憎,赏罚不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以,事由自然,莫出于己”。当然“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但是圣人也要立法以规范社会,“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⑤立法的目的就是使民众“自然”,生死都心情舒畅。

  早期道教继承了道家关于“自然”的思想。《老子想尔注》称“自然,道也”,“自然者,与道同号异体,令更相法,皆共法道也”。⑥《太平经》则称“元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也”,就是说,自然和元气一样,都是高于天地的东西。又称“比若地上生草木,岂有类也。是元气守道而生如此矣。自然守道而行,万物皆得其所矣”。⑦意思是,自然而然地循道而行,万物都可以得到它自身所处的地位,这也是将“自然”视作“道”的一种特性。葛洪《抱朴子内篇》明确指出“自然”是天道的特性,称“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而万物的“变化”又是自然的特性,“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葛洪还在《明本》篇中评论了班固贬司马迁“先黄老而后六经”的公案,认为“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核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⑧认为自然就是天道。《黄庭内景玉经》也多有以“自然”代替“道”的经句,如:“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还魂返魄道自然”等,据梁丘子注,“三八二十四真人,皆自然之道气”,“虚无十有二气,自然为先”,“拘魂制魄,令不动作。帝在身中,道以自然”。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入自然品》,引用一些道教的经典,将“自然”同修道成真相联系。《妙真经》称“自然者,道之真也”,“人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意思是,得道的人是懂得道的自然而然的特性的,如果要勉强为之,就不能得道,也就是“不知其所由然”。《洞玄自然经诀》提出所谓真人,就是“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于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 然
道教教理教义
通则和谐 通则合道
道教
刨根问底每日说道学文化:道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道教的教义:天道、地道、人道、自然、无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