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评论能不能专业点


                   颂明

偶然看到了浙江台音乐节目《天赐的声音》。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丁太升对于萨顶顶和黄龄演唱的点评。他尖锐地说: “在萨顶顶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僵硬,矫揉造作,她是不生动的……”

我并不了解丁太升先生,从节目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然而,对于他在节目中一系列点评我觉得很专业。因此开始关注他了。我注意到他215日微博中的话:“专业鉴赏团”不是“夸夸团”,“综艺舞台上,人们习惯了一团和气,习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稍微说几句真话,果然就有人受不了了”。

对这番话我由衷地赞同。这也正是我憋了很久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当然,我不是针对演艺界,因为我自己就不懂演艺。我是指文学界,尤其是“文艺评论”。很久以来,我们的文艺评论显得太不专业了。不是从对作品本身的剖析出发,而是从“观点”出发,从概念出发,从小圈子出发吹吹拍拍,只说好话而不得要领。成了名副其实的夸夸团。评论文章充斥着MALAJIS怎么说,HONGSHAONIUROU怎么说,而且是越古老越权威。评论家成了老旧的留声机、时髦的复读机。我们有些文学教授的前提就是“别人都是傻子”,你们听我来说,我就是真理。殊不知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批评家。都会依据作品对于自己的触动程度来作出自己的评价。

那是不是“大家”的言论就无须学习了呢?当然不是。我们阅读“大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我们学习“大家”美学判断的原则、方法尤其是“原因”,决不是拿他们的结论代替我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这就好比外科医生,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把握病情,做好手术,手到病除。你不能只会喋喋不休地说“书上怎么说”,“老师怎么说”来代替自己的手术。

文学创作要源于现实的真实生活,文艺评论要依据作品的本身。无论你有什么立场,文学总是有着客观的艺术的标准的。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立场来分析作品,不能让先贤或者洋人代替我们思考,更不能靠背书来解释、解决问题。 我们只能依据作品的艺术形象、作品的表现力以及其社会影响来对作品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这就是文艺评论的专业性所在。

                       2020218日星期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际文艺与评论】为了忘却的“陆涌”丨 胡金全诗诵作品
丝路新散文创刊词
『专业须知』编导“必考点”总结
批评是一种真诚的精神会话
1万小时能培养出优秀文艺评论家吗?
专业评论是文艺评论的“定海神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