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公主16剑拔弩张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太平公主为了架空李隆基,在太上皇李旦庇护下,拉拢了不少轻于去就的大臣,羽翼一下就丰满起来,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太平公主的势力强大,让李隆基很不舒服,他本来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可以大显身手为所欲为了,没想到现在却却处处受制,李隆基绝非寻常之辈,他会容忍这样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吗?他会拿出什么办法来抗衡太平公主呢?

全文:

在先天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的11月份,也就是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还不到半年,长安城里忽然传出来一条消息,说太上皇李旦要让皇帝李隆基去巡行边疆去,那咱们说皇帝巡边,它是不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呢,也不能这么讲,因为咱们都知道唐朝尚武,好多皇帝还能带着兵去亲征去呢,巡行边疆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咱们也要知道,当时正处在太上皇李旦,太平公主,还有玄宗李隆基,互相矛盾交织,彼此争斗的时候,那在这种情况下,太上皇让皇帝出巡边疆,可就不同寻常了,当时长安城里也议论纷纷,说现在时局不大稳当,太上皇让皇帝离开京城,这是什么意思?那么李旦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下这么一道诏令呢?咱们上一集讲过,李隆基虽然说提前接班当了皇帝,但是大权还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而太平公主又控制了多位宰相,所以真正李隆基他能够行使的权力比较少,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让他很不痛快,心想我都当了皇帝了,怎么大事都管不了呢,想来想去症结出在哪儿啊,为什么他当了皇帝,倒不能大权独揽啊,他觉得症结就出在太平公主这儿,因为有太平公主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在野党存在,所以李旦才能挟太平以自重,李旦这个太上皇才能够对朝政指手画脚,这是太上皇。

那么大臣也是一样,大臣嘛,因为有太平公主的强势存在,所以对这个皇帝就不大有信心,他们都在想李隆基当皇帝到底能当多久啊?因为对他不大有信心,所以对他也就比较三心二意,李隆基现在想,如果我要是能把太平公主拿掉的话,太上皇也就会消停一点了,就不会什么事都指指点点了,大臣再没有别的人来诱惑他了,他也就会心甘情愿地追随我,所以这时候呢,李隆基就想要清理一下太平公主的势力,那怎么清理太平公主的势力呢?咱们说过其实自从唐隆政变以后,李隆基当上太子,就一直在跟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斗法,不过呢,他当太子的时候,每次斗法都是姑姑太平公主先出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李隆基觉得我是皇上了,无论如何这个名分比较高啊,所以呢,他就想主动冲击一下太平公主,咱们俩还斗,这一次我先挑一挑你,那么他想主动冲击一下太平公主,怎么冲击呢?当时有几个谋臣就开始在李隆基身边活动了,李隆基有谋臣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咱们都知道像姚崇啊,宋璟啊,张说啊,这都是李隆基的谋臣,只不过这几个人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都已经被贬到地方去了,可是咱们也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些老人给贬到地方去了,那么新人马上就涌现出来了,这时候涌现一个什么新人在给李隆基当谋臣呢?涌现出来一个叫做王琚的人物。

这王琚又是何许人呢?王琚是个年轻人,当时,也就是30岁上下,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是一个老革命了,怎么叫做年轻的老革命呢?因为这个年轻人啊,当年参加过反对武三思的斗争,那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说过,唐中宗是通过神龙政变当上的皇帝,可是神龙政变之后,他就开始提携武三思的势力,打压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他是想要夺权,夺权就不能让大臣辖制自己,所以是打击大臣,在他打击的这些功臣之中呢,有一个人叫做王同皎,这个人的势力不同寻常,王同皎是什么人啊?他既是政变功臣同时还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婿,身份比较特殊,那正因为他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王同皎就觉得,你皇帝再打压功臣,也不应该打压到我这儿,可是呢,当时唐中宗李显还真没有他这个面子,照样把他给划到功臣的行列之中了,照样打压他,提拔武三思那么王同皎就很生气啊,心想我怎么这个女婿,混得连武三思都不如了呢?他就想搞一个军事行动,把武三思给干掉,那么搞军事行动就需要有人出谋划策,当时王琚就是给王同皎出谋划策的谋臣之一,王琚当时才20出头,但是天文,历算,占卜无所不通,很得这个王同皎的信任,所以王同皎想着去谋害武三思,就让王琚帮他出主意,可是这事儿,他们两个谋划来谋划去,还没谋划成的时候就败露了,败露了以后呢,王同皎就被唐中宗处死了,王琚这个谋臣也是连夜逃脱,然后就流落江湖。

咱们说流落江湖,他到底流落到哪儿去了?他从长安一路往南跑,跑到江都去了,这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咱们知道扬州在唐朝,那可是一个财富聚集之地,当时号称扬一益二,扬州城的经济繁荣程度是第一位的,所以扬州城里有好多富商,这个王琚逃到扬州之后就隐姓埋名,给一个富商家当了佣人,帮人家搞点文字工作,算算账,写写信,干点这样的事,可是俗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啊,这个王琚在富商手下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啊,这个富商就看出来,王琚不是一个凡人,这个人保证是有背景,有水平的人,怎么处置这个佣人呢?这个富商也很有水平,富商也没有问他,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过去的背景如何,为什么非要流落我们家,这些一概不问,就是把自己的女儿直接嫁给他,富商把女儿嫁给了佣人,而且还送给他们一笔丰厚的嫁妆,让小夫妻俩另立门户去了,你也不用在我这儿当佣人了,帮他度过了好几年岁月。

那么后来唐中宗李显不是死了吗,唐睿宗李旦接班了,这个时候王琚觉得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有一天啊,他就找自己的老岳父,跟他说,我是这么一个背景,过去我反武三思来着,所以被迫流落到这里,现在睿宗接班了,恐怕要给我平反昭雪,所以我想回长安,谋个前程去,他的老岳父,又是慷慨解囊,赠给他一笔钱,资助他回长安的路费,王琚就带着这笔钱回去了,到了长安之后,他也没有急着找睿宗,没有急着摆功劳,说我过去就是斗士,现在你看武三思果然是个坏人吧,你应该给我当官,他没有干这些事,他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拿着他老岳父给他的这笔钱,在长安城出城的交通要道旁边,租了一间小屋,住下来了,

这是干嘛啊,守株待兔啊,专门等达官贵人经过,因为出城都得从他这儿出啊,他就等着,那么王琚最后等到了谁呢,他等到的这个贵人就是李隆基,李隆基当时还是太子呢,他喜欢玩儿,喜欢出城去打猎去。有一天呢,王琚眼看着这个李隆基,早晨就经过了他们家门口,往山里去打猎去了,这时候他没拦住李隆基,等着,等了大半天过去了,薄暮时分了,李隆基带着猎物回来了,这时候啊,王琚从他们家里出来了,拦住了李隆基,说太子殿下,到我们家坐一坐吧,李隆基一看这个人,穿着一身儒服,穿着一身儒生的衣服,而且谈吐好像很有教养的样子,再说自己打了一天的猎了,确实是人困马乏啊,说那就坐一会儿吧,跟着王琚就进了他们家了,一到他们家看啊,这那儿是一个家啊,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就一个面黄肌瘦的妻子,还有一头耕牛,一看这耕牛,就是他们家惟一值钱的东西了,李隆基在这儿坐了一会儿,就想走了,这时候王琚可不干了,苦苦挽留,说殿下,一定要在我们家吃一顿晚饭再走,李隆基这时候就奇怪了,说你们家就这模样还请我吃饭,你自己有没有饭吃啊,坚决不干,那么王琚是坚决挽留,李隆基当时是太子啊,太子要招贤纳士啊,所以不好深拒绝别人,心想算了,让我吃就吃吧,管他端上什么,我就随便吃两口就得了,在那儿等着吃饭,没等多一会儿,这个饭菜就端上来了,李隆基一看是大块肉,大碗酒,非常丰盛的一顿饭,奇怪啊,这是哪儿来的呢?反正不管哪儿来,先吃吧,饱饱地吃了一顿,吃饭期间就跟王琚聊天,一聊天,发现这个人言辞锋利,不是一个凡人,那么酒足饭饱之后呢,李隆基告辞了,这回王琚也没有留他,把他送到门口,一送到门口李隆基愣住了,说那头牛哪儿去了,牛不见了,倒在地上了,成了一堆牛肉了,原来啊,人家王琚是用家里惟一的财产,耕牛,给他置办的这顿晚饭,那么李隆基心里是无限感慨,觉得这个人真是对我不错,回到宫里之后,马上跟他的爸爸,唐睿宗李旦跟他说,有这么一个牛人叫做王琚,能不能给他安排一个官当。

咱们说李旦对于李隆基推荐的人才,是不是非常感兴趣呢?李旦当时并不感兴趣,因为当时李旦还是皇帝,李隆基还是太子,李旦还一心打压太子的势力呢,所以不愿意他整天招贤养士,不过既然是太子说话了嘛,李旦也不好不给面子,说那这样吧,让他当县主簿,就是一个副县长,给王琚安排了这么一个副县长的职位,那李隆基满意不满意呢?他当然不满意,可是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啊,他是一个太子,他斗不过他的父亲,而且毕竟他跟王琚只是一面之缘,也没有太深的交情,他想算了算了,这样的人才,以后有的是,就没再过问这件事,可是他把人家王琚给忽略了,王琚可不能忽略他啊,王琚当年在那儿守株待兔,好不容易待到他这么一个贵人,怎么能够轻易就从他的视野中溜走呢,那不行,那不是王琚的目的,所以没过几天,王琚又主动来找李隆基来了,这次他就有名头了,他说我当县主簿,这官虽然不大,但是这是太子李隆基推荐的啊,我无论如何得来谢一谢太子,就到东宫感谢太子来了,进到东宫以后,到了院子里了,王琚故意左顾右盼,摆出一副很傲慢的样子,那人家东宫官员就不干了,你是哪儿来这么一个野小子,你不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的院子吗,太子就在帘子后面呢,就在屋里头呢,你怎么能在这儿左顾右盼呢,这时候啊,王琚把眼一瞪说话了,说外头都整天说太平公主,谁知道太子是什么东西啊,这时候呢,李隆基在帘子后面听出来了,这个说话口气不小,这个人有来头,把帘子打开一看,哦,原来是王琚啊,赶紧把他请进屋里,说先生啊,我刚才听你话里有话啊,你有什么高见啊,王琚就跟他说了,说太子殿下,我知道你也是个人物,当年你立了大功,你是把韦皇后给干掉了,不过你可要想清楚,韦皇后她是因为谋杀亲夫,人心不服,所以陛下你要干掉她,那真是一呼百应啊,你没费多大劲儿,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要对付的人是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也是有功之人啊,

而且呢,又有大臣支持她,不仅有大臣支持她,皇帝陛下李旦,这是她的亲哥哥,对她也是百依百顺,一旦她发难,太子你还能招架得住吗?李隆基一听,这个话是直指要害,可不是嘛,他整天正在琢磨怎么跟太平公主做斗争呢,王琚一个外人已经看出来了,他马上就把王琚拉到身边了,说先生说的是啊,可是我现在在考虑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我爸爸这个人为人很仁慈,很友爱,他的亲兄弟姐妹之中,现在就剩下一个太平公主了,我要是对太平公主做什么手脚的话,我爸爸得多伤心啊,把这个孝道问题给提出来了,那么王琚怎么回答呢,王琚说,殿下讲孝,可是你讲的孝,那是一般人的孝道,你要知道天子的孝和常人的孝是不一样的,常人所谓孝,那就是让父母开心就是了,可是天子的孝一定是要安定国家,现在陛下要是斤斤计较于你父亲的情绪,不敢有所作为的话,万一哪天太平公主发难,你们父子两个都要吃亏,那那个时候你还讲不讲孝了,把这个问题又给李隆基说了一下,说你不要考虑孝道问题,当然我们也知道,李隆基并不见得真的考虑孝道,不过这话总要说出来,才能掩人耳目,李隆基一听行啊,王琚是一个辩才啊,分析问题分析得很透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说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这是一个人才,马上就跟他说了,得了,你别去干什么县主簿,那副县长有什么干头,你就在我身边得了,给我当谋士,不过呢我得请教你一句,先生你有什么技能,可以在我身边啊,因为我给您求个官,我总得说明您擅长什么啊,王琚说我这个人几乎是无所不能,比方炼丹啊,讲笑话啊,演个小品什么的,我那都是专业水平,你就给我安排一个弄臣的职位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掩人耳目。

就这样,李隆基就把这个王琚给留在身边了,留在身边他发现啊,王琚真是不得了,不仅仅言词犀利,头脑敏捷,而且特别风趣幽默,自己是越来越离不开他,那后来李隆基不是从太子混到了皇帝,手里掌握了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马上他就任命王琚为四品的中书侍郎,这也是他能任命的最大的官,现在李隆基发现,他还需要跟太平公主斗一斗,而且这次他想主动出手,他第一个就想到王琚了,想跟王琚商量商量怎么斗才好,可是问到王琚的时候,王琚说陛下干嘛不去问一问刘幽求呢,刘幽求是宰相,而且刘幽求搞过政变,他应该经验丰富,给李隆基又推荐了刘幽求。

解说:王琚是李隆基身边的心腹谋臣,他一直劝李隆基打击太平公主,李隆基也颇为动心,可是,当李隆基真正想采取一些措施挑战太平公主的时候,王琚却没有自己出面,而是向李隆基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幽求,我们曾经在《唐隆政变》一集中讲到过,刘幽求极富谋略,但一生仕途坎坷,最后投靠李隆基的麾下,才得以施展才华,就在王琚刚刚向李隆基推荐刘幽求之后,刘幽求忽然主动派人来找李隆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幽求当时自己心里已经在酝酿一场政变了,那刘幽求为什么自己酝酿政变呢?很简单,因为刘幽求觉得自己的官当得不够大,咱们讲过,刘幽求是个野心家,在唐隆政变之中,他是个功臣,而且他是李隆基这边的党羽,政变那天他写了一百多份诏令,所以自己觉得自己很有功劳,很有功劳又是李隆基的党羽,现在李隆基都当皇上了,他心里想着我怎么也是个首席宰相,可是事实上是不是呢?事实上不是这样,咱们说过了,太平公主当时势力很大,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好的岗位都让太平公主给谋到了,安排给自己的手下人了,虽然说刘幽求也是当了宰相,但是离首席可差远了,在他之上还有什么窦怀贞啊,岑羲啊,这些都是在他上头,那刘幽求就很郁闷啊,心想我是皇帝的跟班啊,我怎么斗不过你太平公主的跟班呢,那看来还是太平公主太厉害了,我只有把太平公主搞掉,我的主子,皇帝才能够真正大权独揽,我也才能真正被安插到理想的位置上去,那怎么把太平公主搞掉啊?咱们知道刘幽求是政变起家的,所以脑子里有一个固定的政变思维,这时候呢他又想搞一场政变了。

可是咱们也知道,这个政变啊,是需要军队帮忙,这时候要搞政变,他就得联络军队,那他能不能联络到军队呢?他还真能,因为当时有一个羽林将军,正好是李隆基的心腹,这个羽林将军叫什么名字呢?羽林将军叫做张暐,他怎么成了李隆基的心腹了?这个张暐原来是潞州的一个县令,咱们知道,李隆基在当太子之前,当的是潞州别驾,所以张暐曾经是李隆基的手下,张暐是一个什么人呢?他们家特别有钱,他为人又特别慷慨豪爽,一辈子最喜欢结交豪杰,这像谁啊?这有点像当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啊,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豪杰,那么李隆基在潞州当别驾的时候,张暐就倾心结交李隆基,每天陪他打猎,陪他喝酒,而且还关心他的私生活,怎么关心呢?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在潞州的时候,他看上了一个歌女,可是又不好意思把这个歌女带回自己的别驾府,就把她安置在张暐的家里头,张暐每天把歌女招待得很好,这个歌女特别得李隆基的宠,后来还给李隆基生了一个儿子,也是李隆基最大的儿子,那因为你想张暐就成了有功之人了,毕竟儿子是在张暐他们家生下来的,所以当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就把张暐从县令直接提拔到中央,当羽林将军,这也很好理解,李隆基想用自己的亲信故旧去控制禁军,那现在呢,刘幽求想搞政变,想要跟军事将领勾结,他就马上找到张暐,说张暐你看,咱们皇帝现在多窝囊啊,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皇帝窝囊连累着,我们这些皇帝的跟班也窝囊,你看我们处处低太平公主的跟班一头,怎么办呢?咱们还不如搞一场政变,把太平公主给干掉算了,这事儿我想由你去游说皇帝最好,为什么呢?你有兵权啊,你又是皇帝的故人,你跟他一说,皇帝肯定答应,就劝这个张暐去游说李隆基,那么张暐去没去呢?张暐是一个粗人,他当即就去了。

那也就是在先天元年的八月份,李隆基刚刚当上皇帝才一个月,张暐就去找李隆基去了,跟他说啊,咱们搞场政变吧,张暐是怎么说的呢?张暐说了一大段话,他说“宰相中有崔湜、岑羲,俱是太平公主进用,见作方计,其事不轻,殿下若不早谋,必成大患,一朝事出意外,太上皇何以得安,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唯请急杀此贼,刘幽求已共臣作定谋计讫,愿以身正此事,赴死如归,臣既职典禁兵,若奉殿下命,当即除翦”,什么意思呢?这一大套话,我们翻译翻译,就是两层意思了,第一层意思,就是太平公主党羽众多,整天在一块儿搞阴谋,以后肯定生变,不如及早剪除,这是第一层意思,那么第二层意思是什么呢?第二层意思,说你看现在我和刘幽求,我们俩是一文一武,刘幽求出脑袋,我出枪杆子,我们俩一块儿拥护你,让你把这个政变搞成,这你不就可以真正当皇帝了吗,只要您下令,我们是万死不辞啊,张暐主动跟李隆基说了这么一番话,那咱们说,已经当了皇帝的李隆基他是什么反应啊?他很高兴,因为怎么样搞倒太平公主是他日思夜想的事情,现在居然有大臣主动提出来,无论如何这得嘉奖一番啊,于是他就好好好好地慰劳了一通张暐,跟他说这事可是大事,你先放在心里头,千万别跟别人乱说,一旦时机成熟,咱们再发难也来得及,你可千万别泄露啊,你要是泄露出去,咱们可就都玩儿完了,跟着张暐说了这么一通,安慰他一番,让他走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张暐嘴巴不牢啊,而且不是为人豪爽吗,喜欢和人喝酒,没过两天跟朋友喝酒,一喝酒就吹牛,一吹牛,说我是个有本事的人,我正要跟皇帝搞一件大事,和盘托出了把这个计划,那么和盘托出之后,当时喝酒是没感觉,可是人喝酒总有醒来的时候,这张暐一醒来,脑子一下蒙了,天啊,我刚才都说了一些什么话,我是不是把跟皇帝的计划都告诉别人了,这样一醒,他心里可是紧张啊,紧张那就赶紧去找李隆基去吧,到李隆基那儿说,我可是犯了大错了陛下,我把咱们计划跟我一个朋友说了,您赶快想办法啊,那么李隆基一听他这个话,也是害怕啊,吓得脸都绿了,说张将军啊,张将军,你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呢,我不是跟你千叮咛万嘱咐啊,说这个事儿可是大事,可千万别泄露出去,你怎么这么两天就泄露出去了,你辜负我在先,你可别怪我对不起你啊,那李隆基到底要干嘛啊?

解说:李隆基的阴谋,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手下人泄露出去了,这下可惹了大麻烦,一旦传到太平公主的耳朵里,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李隆基现在该怎么办呢?

他当即写了一纸奏疏,上奏太上皇李旦,把这个刘幽求和张暐给告了,说这两个人那是两个奸臣,他们挑唆我和我姑姑太平公主的关系,他们劝我,提防着太平公主一点,我觉得这样的人不能留在身边,请太上皇裁决,把这两个人给卖了,那咱们说应该怎么样评价李隆基这个行为啊?有人说李隆基太不地道了,你看一到关键时刻就出卖朋友,其实话不能这么说,李隆基是一个很精明的人,这事做得非常精明,怎么精明法呢?他这样干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这叫主动承认啊,主动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了,总比等着别人揭发你强吧,这是态度问题啊,争取主动,第一个好处,那么第二个好处是什么呢?第二个好处啊,这个事情由自己说出来,就可以往有利于自己的这方面来说,那你说这个事情要别人揭发,这是什么性质啊?这是皇帝和大臣图谋不轨,想要杀死一个大功臣太平公主,是这样的事,如果从李隆基嘴里再说出来,是什么问题呢?他说的是这两个大臣挑拨离间,首先跟我没关系,另外这两个大臣也只是挑拨我和公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事情就等于大事化小,所以李隆基出这一招,他不仅仅是给自己开脱罪责,不仅仅是丢卒保帅的问题,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自己这两个谋臣也减轻一下罪责。

那么李隆基给太上皇李旦上了这么一个奏章,那太上皇李旦是什么反应啊?太上皇李旦,那也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他当然明白儿子这点鬼把戏,如果不是你皇帝,首先有这样的想法的话,大臣怎么敢跟你胡言乱语啊?还不是你首先看不上太平公主,想要把她的权力夺掉,那你李隆基为什么想要夺太平公主的权力啊?那还不是为了把她摆布清楚之后,再来摆布我这个太上皇啊,我刚刚传位给你一个月,你就想搞这样的动作,你小子也太不地道了,李旦没有被他迷惑,照样心里非常反感,那反感他怎么表达出来呢?你说把皇帝废掉,这事儿还没有这么大呢,既然皇帝你说是这两个大臣后面挑唆,那就严办他们,马上把刘幽求和张暐都给抓起来,把他们交给法官,法官当然看着太上皇的脸色行事了,所以马上给刘幽求和张暐判了一个以疏间亲罪,说是一个外人挑拨人家骨肉,这在当时是一个罪过,那这个罪名怎么处理呢?法官判了,处以死刑,立即执行,这可把李隆基给吓坏了,他没想到这事儿这么严重,那他损失大臣,可再损失不起了,你看他有多少大臣都被贬走了,姚崇、宋璟原来都跟着他,都走了,张说跟着他也走了,现在再损失刘幽求和张暐的话,他身边不就没人了吗?这他可承受不起啊,怎么办呢?赶紧替他们向太上皇求情,说这两个人啊,虽然这次犯了错误,但是以前毕竟立过功,看在他们以前立功的面子上,饶他们一命吧,太上皇说既然你是皇帝,你给他们求情,我就给你个面子吧,把这两个人都贬到遥远的南部边疆去了,照样调离李隆基的身边了,那么因为刘幽求和张暐都流放到南方去了,到此为止,这场还在策划中的政变也就算彻底流产了,这场政变不仅仅没有能够清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反倒给李隆基自己找了无穷无尽的麻烦,给他找了什么麻烦啊?

解说:李隆基果然是一个聪明人,在关键时候,他主动投案自首,保住了两个大臣的性命,可是,尽管如此,这场流产的政变,还是搞得李隆基狼狈不堪,让他一下子处在不利的位置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场失败的阴谋,到底给李隆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它至少给李隆基带来三方面的恶果,哪三方面呢?第一方面,李隆基的势力更弱了,我们刚才说过,李隆基身边的人,因为他跟太平公主斗法,是一拨一拨地被贬到地方去,现在如果再去掉一个文臣刘幽求和一个武将张暐的话,不仅仅给他出谋划策的人继续减少,他对军队的控制力也大大减弱了,张暐是羽林将军啊,所以这样一来呢,这个政变没搞成,李隆基的势力更弱了,这是第一个恶果。

那么第二个恶果是什么呢?第二个恶果是这次策划一出来,人家太平公主可就占了舆论上的优势了,怎么占舆论上的优势呢?以前你总说太平公主作为臣子,她整天觊觎皇位,整天搞小动作,现在事实证明,搞小动作不是人家太平公主,是你李隆基啊,而且这个案子已经公开审理过,天下人都知道啊,那以后太平公主要再做点什么事的话,人家就不叫搞小动作了,那叫正当防卫啊,太平公主在舆论上更占优势了,而且因为李隆基居然想要用兵力来打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的防范也就进一步加强了,以前我们说,太平公主致力于搞定宰相,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现在太平公主又开始向禁军也插手了,她向禁军怎么插手啊,我们知道唐朝任何政变,其实都要动用北衙禁军的力量,北衙禁军啊,本来跟唐玄宗李隆基,还有跟太平公主都有交情,因为唐隆政变的时候建立的交情,那么禁军本来是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摇摆的,也没有确定到底帮着谁,可是现在情况很清楚了,羽林将军张暐跟着李隆基结果什么下场啊?不是流放到南方了吗?那这些禁军将领想明白了,皇帝不行,还是跟着太平公主有把握一些,那就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羽林将军也又投靠了太平公主了,你看太平公主现在武有这些羽林将军,文有这些宰相,她的势力更强了,这是这次流产的政变给李隆基带来的第二个恶果。

那么第三个恶果是什么啊?第三个恶果是太上皇李旦和皇帝李隆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本来嘛,太上皇李旦,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心机,也有野心,对他也有意见,但是遇到大的关键的问题时候,还是帮他啊,本来是儿子和妹妹进行斗争,他在关键时刻,李旦不是向着儿子了吗?提前传位,让儿子当上皇帝了,可现在儿子刚刚继位才一个月,就要搞政变来对付他们,这让李旦觉得不寒而栗啊,虽然说李旦也清楚,儿子这个政变针对的直接对象是太平公主,但是如果太平公主被歼灭的话,他自己不是也要受制于儿子吗?这可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所以呢,就因为李隆基搞了这么一件事,唐睿宗李旦对他的印象也是空前地变坏,而且因为有这么一件事,也再次拉近了太上皇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距离,他们俩现在心又贴近了,那么现在重新把心贴在一起,重新联合在一起的太平公主和李旦,想要怎么来对付李隆基呢?

就在先天元年的11月,就发生了我们在本集开头讲的那一幕,在太平公主的鼓动之下,唐睿宗李旦就抛出了一条诰命,说让皇帝做好准备去巡行边疆,巡行的范围有多大呢?东边从现在咱们北京这一带开始走,西边一直到甘肃,你整个到北方去溜达去,那么这道诰命一出来,对于李隆基来讲,可是晴天霹雳,这是他皇帝生涯的,一次巨大的威胁,为什么啊?因为以当时的情况看,一旦他离开京城,恐怕接下来就要被废掉,太上皇可能要换皇帝,虽然说太上皇并没有说清楚,到底让他哪天出发,可是越没有说清楚具体日期,李隆基就越觉得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利剑,这柄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斩断他的性命,也斩断他的政治生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太平公主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请看下集,太平之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玄宗传》(一到二)
《隋唐系列》中睿相继十六:唐睿宗传位李隆基与王晙义保刘幽求
712年,八品小官王琚去给太子李隆基道谢 他刚走进院子就叉着腰大
唐睿宗李旦
5唐睿宗李旦(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684―690年、710―712年再度在位,稳定韦后之乱后的动荡政局,终年55岁)
唐中宗-唐玄宗:李隆基的成长经历与逆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