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则天32无字丰碑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公元705年,武则天以82岁的高龄完美的谢幕了,这位曾经叱诧风云的女皇留下一个最后惊人之举就是她陵前的无字碑,是谁立下了这块无字碑?空无一字的高大石碑又会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启示呢?

全文:

解说:公元705年武则天以82岁的高龄完美的谢幕,这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王,留下的最后一个惊人之举就是她陵前的无字碑,是谁立下了这块无字碑,空无一字的高大石碑,又会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启示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这种传奇性不仅来自他的女性身份,更来自她登上帝位的曲折经历,以及她统治期间的风云叱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武则天都是一位极具个人色彩的皇帝,然而就是这位个性张扬而又迷信文字的女皇,此后却留下了一块无字碑,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呢,空无一字的石碑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索和启迪呢?中国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为您精彩讲述。

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那个前陵是立着两块碑,西边那个碑是唐高宗的,上面密密麻麻刻着是唐高宗的丰功伟绩,那东边那块碑是武则天的,高大巍峨,八米的石碑,但是一个字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的无字碑,那武则天为什么要立这么一块无字碑呢?古往今来人们给出了好多种解释,第一种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劳太大了,根本没有办法用文字来描述,第二种呢,恰恰相反,说武则天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写出来。那第三种呢,就是比较浪漫的说法,说武则天觉得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所以干脆留下一段空白让人们用想象力去填补。那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正确呢,其实呢,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这个碑是武则天死后才立的,跟武则天本人的思想活动没有任何关系,,那咱们说是武则天后人给他立的,后人为什么又要立这么一块无字碑呢?其实这就得唐朝,不是,从中国古代的陵寝制度说起了,帝王陵寝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本身就是不立碑的,因为皇帝的功劳太大了,功劳天地没有办法用短短的一篇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呢,帝王陵寝之前历来是不立碑,但是武则天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吗,到他的丈夫唐高宗死后以后,她就觉得非得用文字来描述一下丈夫的丰功伟绩,于是她就自己给唐高宗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一片文字叫做述圣记,那么武则天给唐高宗立碑之后,到武则天自己死后,帝王立碑又形成一个新的传统了,所以她的儿子李贤也想给武则天立一块碑,那立一块碑先选石头,石头选好了图案也刻上了,麻烦也就出来了,写什么字呢怎么评价武则天呢,武则天死后唐朝也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了,皇帝换得像走马灯一样,几乎所有的政治势力都曾经登台表演过,而且每一种政治势力对武则天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则天光是尊号就换了七八个,从则天大圣皇帝,变成则天大圣皇后,再变成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直到唐玄宗的天宝八载,也就是749年最终成了一个稳定的尊号就叫做则天顺圣皇后,他749离武则天去世的905已经过去40多年了,近半个世纪,那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能给武则天一个定评,所以写碑的事情也就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了,所以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无字碑,那古往今来人们都是怎么样评价武则天的呢?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的变,比如说在唐朝,特别是在唐前期,因为所有的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子孙,而且因为唐朝的这个儒家正统观念还不是那么严重,所以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但是呢,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了,到了南宋,程硃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了,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是持续走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咱们都知道明末清初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也称为王传山,他对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就是人神公愤这么一个家伙,这个评价已经相当低了,可是到了近代了,因为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又开始给她做翻案文章,所以经过漫长的历史这么反反复复一层又一层的涂抹,武则天的故事那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越来越神奇,具体到我这儿,我会怎么评价这个独一无二的女皇,以及他如此传奇的一生和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呢。

解说:武则天陵前高高竖立的无字碑,虽然历经风雨,却也尽得风流,为后世留下了无限自由想象的空间也让武则天这位旷世奇女子更加神秘和浪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武则天,那么蒙曼老师看来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个人认为武则天一生最大的特点在于她的矛盾性,不仅仅政绩是矛盾的,性格也是矛盾的,那咱们先看政绩,武则天的政绩咱们分四个角度来讲第一个角度,经济角度,那武则天在经济方面的成绩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是经济发展与民户逃亡并存,那咱们今天讲经济发展有一个特别的指标叫做DGP国民生产总值,那中国古代没有GDP,但是中国古代也有两个重要的考察经济的指标,一个是人口,一个是粮食储备。那武则天时期的人口状况怎么样呢,公元652年,也就是永徽三年武则天当皇后的前两年,唐朝一共有380万户人口,那到武则天退位的这个神龙元年705年,人口已经增长到了615万户,53年的时间人口增长近一倍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那再来看粮食储备情况,武则天时期国家存了多少粮食了,长安四年,也就是武则天退位的前一年,有一个官僚给他上书,就说“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神都那就是洛阳了,说我们洛阳储藏粮食是连续好几年都储存得是满满当当非常充实,那咱们就得考虑了,所谓充实那是储存了多少粮食,1971年一个考古发现,就帮助我们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了,1971年在洛阳的韩家仓,这个发掘出了唐朝洛阳韩家仓的遗址,韩家仓一共有290个储存粮食的洞库,每一个洞库他是有能够盛50万斤粮食,290个洞库每一个储存50万斤加起来韩家仓能够储存多少粮食呢,咱们用乘法一算是七万二千五百吨,一个粮仓就储存七千多斤粮食,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那从人口和粮食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是一面。

但是呢,特别矛盾的是武则天这个时候,也正是均田制开始瓦解,逃户现象开始严重的时期,什么叫逃户呢?逃户就是老百姓脱离户籍了,那什么又是均田制呢,均田制是国家把自己能够控制的无主荒地分给老百姓,但是同时又用户籍制度把老百姓牢牢的控制在这个土地上,不允许他迁徙,你就在这儿给我种地,同时给国家提供赋役,就是赋税兵役和徭役,这些负担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讲是非常沉重的,那均田制从北魏开始实行,到武则天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了,老百姓不愿意再忍受国家的这种奴役了,怎么办呢,就逃吧,就从原来居住的那个地方逃走了,那逃到哪儿去呢,有的逃到城里打工去了,有的当然就给大户人家做了这个佃户了,那还有呢,就是到一些新的国家还没有控制到的地方去开荒去了,那咱们这么一解释,那均田制瓦解,以及逃户出现这是好事啊,是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没错,可是在当时他毕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减少,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出现,所以呢,当我们考虑到武则天时期的经济状况时,我们心里就有一点矛盾,因为他没有那么稳定,他是经济发展和民户逃亡并存的,这是我们讲政绩的第一个方面。那第二个方面呢?咱们讲政治状况,武则天时期政治状况是怎么样的呢,也是用一句话概括,叫做任人唯贤和酷吏政治并存,那武则天在政治方面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的用人方略了,她完善了科举制,同时鼓励自荐或者是推荐人才在这方面留下了好多佳话,我们过去也给大家举过例子,我们今天再举一个例子,也是好多人都熟悉了,张嘉贞的故事。

那是在长安二年,武则天派一个侍御史到河北去办事去,这个侍御史人挺好,办事能力不强,到河北去了之后他就发现,没有头绪一团乱麻,怎么办呢,这侍御史就问当地人,说贵处有没有人才呢,那河北人说了,有啊,我们这儿有一个叫张嘉贞的人就特别厉害,这个侍御史就把张嘉贞给请来了,请来了就问他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那么张嘉贞给他分析得是头头是道,明明白白,这个侍御史一听,特别高兴,说这样吧,干脆你替我写一篇奏章给皇帝算了,于是张嘉贞就替这个侍御史写了一个奏章交给武则天了,那么武则天拿到这个奏章一看,就把这个侍御史叫来了,说爱卿你最近进步神速啊,这个侍御史是一个忠厚人,他说这个奏章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叫张嘉贞人写的,说皇帝这个人也是人才啊,干脆你把我的官给他当得了,他肯定比我干得好,武则天一听就笑了,说你看看,你真是个老实人,我堂堂皇帝难道自己就没有一个官可以进贤吗,还用把你的官给他,立刻召见了张嘉贞,然后让他做了监察御史,同时这个肯于推荐贤才的侍御史也升官了,那咱们说张嘉贞到底是什么人物呢,他也是开元年间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宰相,所以说武则天那是为开元盛世的到来进行了人才储备,可是呢,我们说完武则天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之后,我们头脑又想出一个问题,也是政治方面,酷吏政治,那怎么解释武则天用酷吏这个问题呢,因为酷吏咱们讲过,他破坏了法制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而且使得皇帝和大臣相互信任关系融洽的这种局面再也不见了,不管我们给出酷吏政治多少理由,我们都必须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酷吏政治即使在中国古代社会,就是帝制时代他也是黑暗政治的代表,所以呢,当我们考虑到武则天的政治贡献的时候,我们头脑里同样是充满矛盾的,因为她任人唯贤和酷吏政治并存,这是政治方面的。

解说:通过以上蒙曼老师的讲述,我们看出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发展和矛盾并存的,那么在文化和社会方面,武则天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文化方面武则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她一方面促成了文化的昌盛,但是另一方面也消磨了尚武精神,武则天咱们知道她是一个诗人,相当有文艺才华,而且也非常热衷于搞各项文化活动,讲一个故事,武则天有一次带领百官去畅游龙门,就是咱们现在洛阳旁边这个龙门石窟,到这儿看了一圈很高兴,诗性大发,就命令群臣都赋诗,来记录这一件事,同时跟他们有一个约定说谁是要把诗先写成了,我就替他锦袍一件,这锦袍那就是当时的高级时装,大臣们都很感兴趣,一个叫东方丘的人就先写完了,三步两步跑到武则天御座跟前,把诗呈给武则天了,武则天看对呀,写成了,马上把锦袍亲自披到这个东方丘的身上了,可是呢,东方丘刚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落座还没有坐稳当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宋之问的诗人也写成了,也三步两步跑到武则天御座跟前把自己的诗作呈给武则天,他武则天一看宋之问这诗写得是文理具美,不仅有文才,而且呢,有哲理比东方丘那诗写得好多了,怎么办呢,难道就因为人家晚了半分钟一分钟就让人家屈居第二吗,武则天自己从御座上走下来了,走到东方丘面前说得了,第一不是你的了,把这个锦袍从他身上又给揪下来了,重新赏给了宋之问,这个故事就叫做龙门赋诗,夺锦袍。当时那是群臣一片沸腾,那咱们也知道一句话,叫做上有所好,下必效颜,武则天这么热衷于诗歌创作,那当然就吸引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才子潜心研究诗歌发展规律,那么武则天促进了社会对文化方面的狂热爱好,到唐玄宗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到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程度了,一个小孩都以不能够讲究这个文学创作书法艺术等等这些文化活动为耻,这是促进了文化的昌明,可是在另一方面,对文学的推崇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这尚武精神的消磨,你想想在一个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国度里谁还想去当一个赳赳武夫呢,那就很没面子了,所以到武则天时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汉人将领越来越少了,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及唐太宗时期,那这个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到唐玄宗那个时代,基本上能够带兵打仗的都是胡人将军了,那这种状况,对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说文化昌明他也是一面双刃剑,这时文化方面的。

那第四个角度,咱们看社会方面,武则天在社会方面的成就是什么呢,一句话,是社会结构调整和血腥杀戮并存。那咱们讲过,在唐高宗统治初期朝廷还是把握在关陇贵族的手里,关陇贵族势力非常大,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呢,唐高宗才要联合武则天跟他们斗,最后通过废王立武这个事情打击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那么在此后的50年时间了,武则天为了进一步截取权利,控制朝廷,她是一次又一次的清洗那些倔强难治的元老大臣,一次又一次的提拔那些根基浅薄的后进新锐,那通过她50年的运作到她统治结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就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贵族官僚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平民出身的官僚力量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科举出身的官僚,在官僚队伍之中已经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了,可是呢,咱们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这种社会结构的调整和这种社会流动的实现,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血腥杀戮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无数人的鲜血铺就了这一条流动的道路,那咱们说到武则天的社会成就的时候,我们仍然是有矛盾的,这样看来我们就得这么说了,武则天每一项政绩都伴随着矛盾,那借用林达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每头下一缕阳光,就撒出一片阴影。

解说:正如蒙曼老师所说,武则天每一项政绩的取得都伴随着矛盾冲突,但是无论如何整个社会在他的治理之下,还是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纵观武则天的传奇一生,我们会发现她总是站在风口浪尖,却有始终能够保持平衡,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武则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为什么在她的身上会出现那么多的奇迹呢?

我个人认为一个有吸引力了人必定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武则天能够一千多年来被人反复评论,必然有其特殊的性格魅力,这种魅力表现在哪里呢,我觉得这种魅力也表现在她的矛盾性,这个人性我还是从两个角度来讲,第一个角度,武则天是最自信的,但是同时又是最不自信的说她自信,咱们都能接受,因为一个女人在这样一个传统的男权社会里,能够一步一步的上升最后做到皇帝,没有自信力行吗,民间有一个故事流传特别广,也非常鲜明的体现出武则天性格的这种自信和刚强,咱们都知道,就是洛阳牡丹的这个故事,说武则天在大冬天,隆冬时节忽然想开百花盛开的场景,于是她就写了一首诗叫做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吹。那这诗众花神一看都很紧张,武则天这么一个厉害人物,让花开怎么办呢,我们抗不过他,我们开吧,所有的花都开了,只有牡丹不听这一套,牡丹说现在明明是冬天,我是要到春天才开花的,我为什么爱听他的呢,坚决不开,所以武则天第二天早晨去游静苑的时候,看到百花盛开只有牡丹还是那个样子,非常生气,把牡丹连根拔起,把牡丹那个杆也给烧了贬往洛阳了,这就是洛阳的名花交古牡丹的来历,当然这是一个故事,绝对他仅仅是一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编得相当精彩,反映出老百姓对武则天的一个基本认识,就是武则天不仅能管人,她还能管天,这看出来人们对她的这种自信力是相当认可的。可是在另一方面,武则天她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悖于传统文化的,她也是充满了不自信感,充满了不安全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武则天特别喜欢改年号,她一生一共参与改了32个年号,那咱们知道唐朝皇帝其实本来年号是相当稳定的,比如说唐高祖统治了那么多年,只用了一个年号叫做武德,唐太宗也是他一辈子也用一个年号叫贞观,那唐高宗在没娶武则天当皇后之前也是一个年后叫永徽,可是武则天一当不得了,她当皇后当了28年,一共用了14个年号,平均两年换一个年号,那当皇太后的时候呢,是五年用4个年号,当皇帝的时候是15年用14个年号,平均一年多一点就换一次年号,最极端的时候她一年就用3个年号,比方说公元696年,这一年呢,本来是叫天则万岁,可是这一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封禅完了之后,她给改成万岁登封了,改了万岁登封才刚过三个月,她又修成了一坐通天宫,于是又把这个年号改陈万岁通天了,那你是武则天为什么这么不厌其烦的老改年号,关键就是她太不自信了,太焦虑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说,她是最自信的,但是又最不自信的。

第二方面武则天是最冷酷的但是同时又是最温情的。武则天冷酷基本上都不用再举例子,咱们都知道,连亲生儿女都能杀,所以说清朝有一个学者叫赵毅评价武则天是千古未有之忍人。说自古以来没有谁比她更残忍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像对狄仁杰,我们知道武则天是相当的温情脉脉,她不让狄仁杰给她下拜,说你一拜,我浑身骨头痛,那这样的关系,即使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也是罕见的,不光对国老狄仁杰如此,武则天对一般的小官僚,其实也常常表现出这种人情味,举一个例子,武则天不是一个佛教徒吗,好生勿杀,不允许全国人民宰杀牲畜,让全国陪他一块儿吃素,这吃素有人能接受,有人就接受不了,就馋这个肉,老想找个机会搞点肉吃,有一次一个小官僚,叫彰德,生了儿子了,他高兴,就私会同僚,把同僚请到家里去了,偷偷的宰了一头羊,然后分给大家吃,那同僚吃得都非常高兴,好长时间没尝到肉味了,吃得很高兴,有一个同僚也在那儿吃,可这吃不地道,吃的时候他还把一块肉给揣到袖子里头,吃完了之后回家就写了一个奏章,说彰德这个人违反了皇帝的禁令,私自宰羊吃肉,同时把这一块肉作用证物交给武则天了,那第二天武则天上朝说完大事就问彰德了,说听说你生了儿子,我挺高兴,彰德赶快谢恩,可是武则天接着就说了,这肉从哪儿来的呀,把那肉就挤出来了彰德吓得真是叩头如捣蒜,这时候武则天就说话了,他说我禁止宰杀牲畜那是在平时,如果谁家遇上喜事或者丧事,我是不禁止的,所以你不用害怕,但是呢,以后你选择客人可千万要慎重一点了,你知道我怎么能知道你生儿子又吃肉吗,就是这个人告诉我的呀,把那个表就给拿出来了,那个告密者当时是无地自容,那武则天为什么能让那么多的英雄贤才为她所用呢,一方面固然是她知人善任,能够赏识他们的才华,另外一方面肯定也和她这样人性化的管理有关,所以说武则天是冷酷的但是也是温情的,那我为什么在这儿一定要强调这个矛盾性了,我想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性,使得武则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让我们觉得亲切,吸引我们停下来驻足思考,那在这个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武则天为什么能够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当上皇帝?第二个问题,武则天建立了大周王朝治理也挺不错,为什么又会及身而止,不能传承下去?第三个问题,武则天当了亡国之君为什么又会受到后世的崇拜和敬仰?现在咱们节目录制到这儿,我想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答案了,第一个问题,武则天他怎么能够当上皇帝呢?我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时世创造英雄,第二句,性格绝对命运。具体说来,就是唐朝妇女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唐高宗多病的身体以及贵族政治解体,平民势力开始兴起的这个整体社会环境,给武则天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但是,无论如何武则天的成功主要还应该归因于她杰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武则天为什么又会失去皇位呢?我也总结了两句话,第一人是时代的产物,第二句,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权利归属,但是人很难突破文化传统。武则天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呢,她终究没有改变男权社会的这个传统,她还得回到传统中去,而这个传统呢,只容许一个女人充当妻子和母亲,那第三个问题,武则天亡国之后为什么没有被彻底打倒呢?我还是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武则天回归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奠定了她在唐朝的地位,第二句,武则天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武则天她死之后所有后面的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子孙,这使得她在唐朝一直享受着来自子孙的崇拜和祭祀,而她通过50年的统治留给中国的是一个文化昌明机会相对均等的社会,这个社会呢,对此后一千多年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则天作出了这样的历史贡献,所以她不会被历史所抛弃,那么武则天去世之后留下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此后的近十年的时间里,都继续笼罩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等到历史真的走出了后武则天时代,那也就迎来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可以说武则天是一手拉住了贞观之治的尾巴,一手又掀起了开元盛世的开篇,郭沫若先生给武则天写过一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上联叫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个评价非常到位,下联是什么呢,下联叫做芳剑剑阁,光被利州。郭老是给武则天家乡写的,所以我觉得他范围写小了,武则天真正的历史影响我觉得至少应该叫做芳流华夏,光被九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狄仁杰的坎坷仕途:中年才做到法院庭长,63岁从宰相沦为阶下囚
武则天之谜
武则天de“无字碑”
这才是无字碑的秘密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一)
让历史给与她最公正的评价,或许武则天的选择是正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