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亡清兴六十年17帝师督辽
 孙承宗是1563年生,1638年死,享年76岁。他是直隶高阳人,今河北高阳县人。这个人他经历很有意思,60岁了才开始到辽东任职,那60岁以前的经历,我给他分作三段。第一段是从秀才到举人。孙承宗是在万历六年,就是1578年得了秀才,这一年他16岁,32岁才考中举人,所以,从16岁到32岁中间有16年,这16年他做什么?我说他是半工半读。就这16年,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准备科考。他先给大理寺右丞叫姜壁这个人做家庭教师,这个对他很重要,他开始接触朝廷里面的官员,过了不久,万历20年,1592年,孙承宗又到当时的兵备道,叫房守士家里做家庭教师,这很重要,他开始接触兵备道。又过了一年,他就到了北京,入了国子监,在那里头读书,这个对他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又过了一年,就是万历22年,1594年,孙承宗就考中了举人。所以,孙承宗从做秀才到考中举人,中间经过了16年的时间。
  第二段,从举人到进士。孙承宗中了举人之后,还是半工半读,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不久,房守士就做了大同巡抚。大家知道,大同是明朝北部的九边之一,地位非常重要,孙承宗做了房守士的家庭教师就到了大同,到了大同,这段经历对孙承宗太重要了,因为大同是北部的边城,军事重镇。
  第三段,从进士到帝师,皇帝的老师。《明史·选举志》它讲,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所以,孙承宗从进士到编修,到帝师,到尚书,到内阁,他走了一条官员高端发展的道路。就这一点来说,孙承宗是有幸的。他到了翰林院,在翰林院十年的时间,就到了52岁,52岁这一年,孙承宗新的机遇又来了,因为他是翰林,他就到詹事府做事,詹事府是辅导皇太子的机构,虽然官品不是很高,但是大家注意,他接触了皇权的政治核心。这个太子是谁?就是我们过去讲过的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他做了朱常洛的老师,但是万历48年,万历皇帝死了,死了他这个太子朱常洛继位,就是泰昌帝。泰昌帝很不幸,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吃了那个红丸就死了。
  前面我们讲过明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那个红丸案就是讲的泰昌皇帝的死。泰昌皇帝一死,谁继位呢?就是泰昌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就是天启皇帝。泰昌的死,对孙承宗来说是不幸的,因为他刚辅导了太子,太子刚做了皇帝一个月就死了,但是,又给他提供一个新的机会,什么新的机会?因为泰昌皇帝儿子天启又做了皇帝,这样,孙承宗又接着做天启皇帝的老师,就作为帝师了。当时,天启皇帝很小,16岁,孙承宗这个时候是58、59岁,接近60岁了,给一个小皇帝讲课,因为孙承宗常年当教师,很会讲课,也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所以他给天启皇帝讲课的时候,很受天启皇帝的欢迎,天启皇帝说了两个字,说什么呢?说他听了孙承宗老师的课,开心,就是豁然开朗,心里头很明白,就是很赞赏孙承宗讲课。天启二年,就是1622年,大家知道,我们也讲过,明朝又把广宁丢了,朝廷非常危急,这个时候,又有人提出来,请孙承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这个时候,天启帝同意了,就拜孙承宗为兵部尚书。这样,孙承宗三重身份,帝师、大学士、兵部尚书。这个时候,孙承宗的地位应当说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顶峰。
  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有了这件事情,孙承宗就离开了天启皇帝,离开了兵部尚书的岗位,到了辽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底下再讲。
  因为发生一件事情,我在前面讲过,袁崇焕是筑城宁远提到过,就是到天启二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辽东经略是王在晋,王在晋提出来是退,退守山海关,在山海关外面八里的地方,筑一个城来护卫山海关,袁崇焕当时是一个佥事,他不同意,他说要在宁远,山海关200里以外的宁远筑城守卫宁远,但是,他官小,人微言轻,王在晋不听,他写了两封信,奏告首辅叶向高。叶向高还算开明,接了这封信之后,他不能定夺,他同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谈起这事,孙承宗说,我去看一看吧,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决定,叶向高很高兴。这个事情也报告了天启皇帝了,天启皇帝也支持,这样,孙承宗就以皇帝老师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就策骑,骑着马到了山海关。
  孙承宗带着袁崇焕等人骑着马,出了山海关,阅视塞外的形势。孙承宗就到了前屯卫,前屯离山海关只40里地,孙承宗一看,有几间破房子,夜无犬吠,朝无鸡鸣,晚上狗叫的声音没有,早上起来鸡叫的声音没有,没有人居住,一片荒凉,孙承宗非常有感慨,登上高地,再巡阅东北的形势,又回到山海关,他心里头是支持了袁崇焕的意见,守宁远,他要跟王在晋谈,孙承宗做过老师地位又高,人又宽厚,耐心地跟王在晋谈。《明史·孙承宗传》记载说,他同王在晋谈话,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就是推心置腹地同王在晋谈,谈了七天七夜,够有耐心了,人家是皇帝老师,大学士,兵部尚书,跟你王在晋谈,王在晋这个人文言一点说叫做执着,我们老百姓说,叫太犟,不同意改,孙承宗一看,也说不服他,就回去吧,就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和宰相叶向高谈了这个事情,说我的意思还是守宁远,叶向高也同意,孙承宗借着给天启皇帝讲课的机会把这个事情也报告了,天启皇帝也同意了守宁远,顺便,孙承宗就说,王在晋这个人不可重用,天启皇帝点了头,接着就把王在晋辽东经略这个职务就免了,调他做南京兵部尚书,这是天启二年八月。
  孙承宗巡关是天启二年六月十五,他回去之后,王在晋调离是同年的八月,那这个缺谁补?辽东经略是个很重要的职务,谁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因为那个地方是死地,生死的死,胜仗打不了,败仗就要杀头,前头有熊廷弼做例子,传首九边,孙承宗说,我去督师。叶向高也很高兴,天启皇帝也很高兴,这样,孙承宗就以皇帝老师大学士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天启皇帝亲自送他,赐给他尚方宝剑,文武官员一直送到崇文门外。孙承宗在天启二年十月,就到了山海关就职。
  前面我们讲了孙承宗山海关的巡关,底下我就说,他到任之后,他督辽,就是孙承宗亲督率军民守御辽东。孙承宗到职之后,做了许多的事情,我归纳了一下,主要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关宁防线,就是从山海关到宁远,这200里路的这个防线。山海关到宁远,有四座重要的城池,原来撤的时候就毁了,重新修城,他修城,练兵,安置流民,数以十万计的流民没有饭吃,他要安置他,屯田,请饷,官兵没有饷,他借了这个特殊的关系,从皇帝请饷,给官兵发饷,调炮,孙承宗负责就把那个西洋大炮从北调到山海关,还请械因为他做过兵部尚书,他又是大学士,通过工部来调枪炮武器来充实辽东军队。孙承宗前后总算近四年的时间,来建这条防线。
  宁远城我们上次讲过,主要是袁崇焕等在修,修好了,他就继续往北,一直到大凌河,这条防线,就初步建立起来了,这条防线非常重要,后来袁崇焕又修整,这条防线,特别是关宁防线,就是山海关到宁远的防线,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始终没有攻占过宁远,就没有攻破过宁远防线。一直到了崇祯17年,明朝亡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吴三桂和多尔衮勾结,清军才越过了宁远,山海关,后来进了北京。这条防线后来20多年,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是孙承宗奠定的,这是孙承宗到关外的第一件事情。
  到了关外第二件事情就是选将,选拔将领。明朝到这个时候,关外的总兵基本上死光了,明朝编制是20个总兵,孙承宗到山海关的时候,前后死了15个总兵,因为辽东的事情,死了15个总兵,谁来统帅军队?所以,一个很重要事情就是选将。我想重点介绍五个人,对于辽事关系比较大的五个人。
  第一位叫马世龙,这个马世龙是武举出身,这个人的官做到永平的副总兵,那比较大了,孙承宗到了山海关,因为他是蓟辽督师,管蓟和辽,他就见了马世龙,孙承宗就很器重马世龙,把他调到山海关,军事上具体由他负责。
  第二位袁崇焕。孙承宗对袁崇焕,可以说是又是老师,又是朋友,又是部下。袁崇焕从七品知县,升到六品主事,升到五品佥事,右参政,四品,后来袁崇焕做到巡抚,三品,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孙承宗领导和培养之下。
  第三位,满桂。满桂是蒙古族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到塞里来住。这个人,据《明史·满桂传》记载,勇力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满桂这个人他是作战非常勇敢,孙承宗巡视的时候就见了满桂,一见满桂这个人,是相貌英武,力气很大,善于骑射,人又豪爽,孙承宗觉得这个人是个将才,就把他带到山海关,袁崇焕修宁远城,让满桂跟袁崇焕一块儿修城。满桂后来就升为总兵,下面我们讲到宁远之战的时候,满桂立了大功,最后满桂战死在北京的永定门外,以身殉明朝的江山社稷。
  第四位,赵率教。赵率教是陕西人,这个赵率教很能干,当时有很多的流亡的辽民,大约有四五万人,这赵率教就招抚这些辽民,身体强壮的当兵,老弱,他不有很多地吗?耕田,让你种地,自己有饭吃了,还有征回来的粮食补充军饷,已经征收了的丁壮,编成军队,严格地训练,短短的一段时间,他搞了前屯卫,是既经济兴旺,又秩序井然,孙承宗这个时候是做了督师了,他就到前屯去视察,孙承宗视察一看就很惊讶,他第一次到前屯的时候,是夜无犬吠,朝无鸡鸣,他这时候一看,前屯完全改观了,所以很高兴,就把自己坐的轿子,赠送给了赵率教,表示对他的鼓励。所以,赵率教在守辽的时候做出很大的贡献,底下我们讲到宁锦大捷的时候,要专门讲到赵率教。
  第五位,祖大寿。祖大寿就是宁远人,现在辽宁兴城人,他官做到游击。在哪做官呢?就在广宁做官。广宁那时候巡抚就是王化贞,我讲过了,广宁迎降,王化贞一看事情不好,王化贞就跑了,祖大寿这时候是广宁的游击,祖大寿当时有两条道路,一条带着军队到前线,跟后金军队厮杀,再一条就跑,祖大寿带着他的兵丁,还有一部分百姓,跑到了觉华岛,就是金边的菊花岛,也是要有杀头之罪的,孙承宗了解这个情况,也没有究他过去的错误,让他戴罪立功,所以,后来祖大寿和袁崇焕守宁远,又守大凌河等等,立下了重要的功勋。
  孙承宗在山海关任职期间,发现、信任、重用了这五个人,马世龙、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祖大寿,这五个人在后来的辽东军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因为孙承宗在这儿,井井有条,四年的时间,没敢发动进攻。所以,《三朝野纪》记载,自承宗出阵,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换矣,从孙承宗出阵这四年期间,关门,山海关很安静,朝廷里面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一会儿败报频传,也是比较安静。孙承宗、袁崇焕等建立这条防线,努尔哈赤父子两代,始终没有攻破关宁防线,这条防线同明朝共亡,这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的一个巨大的贡献。但是,正是孙承宗奋发有为的时候,朝廷里面发生了变局。
   遭劾离职。大家注意,这辽东的事情,不是孤立辽东的事情,它和朝廷里面是紧紧相连,朝廷是一盘棋,辽东只是这盘棋的一个棋子,所以,辽东的命运和朝廷中央的情况是密切相关,孙承宗在辽这四年,朝廷里面发生一个大的变故,就是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斗争,结果东林党失败了,阉党胜利了。本来局面是很好的,首辅叶向高,大学士,皇帝的老师,兵部尚书孙承宗,大学士韩爌,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杨涟等等,或者是东林党,或者是倾向于东林党,东林党在朝廷这个时候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了,所以,袁崇焕才能步步升,正是东林党比较得势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就是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这24大罪,任何一条都可以杀头,不要说24条了。所以,东林党跟阉党是一个决战的时候,公开决裂的时候。东林党软了一下,有人就建议这个叶向高,把魏忠贤抓起来杀了,叶向高软了一下,魏忠贤借了这个机会就反铺,先把杨涟左光斗关到监狱里头,严刑拷打,最后给打死了,就逼着宰相叶向高、大学士韩爌等等,就一个个逼他,叶向高辞职了,没法做了,大学士韩爌也不做了,杨涟左光斗也杀了,那孙承宗怎么办?
  孙承宗是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之臣,又是皇帝老师,还是兵部尚书,又亲自握兵,督师蓟辽,十几万军队,魏忠贤对年高望重的孙承宗不敢轻易下手,他就想拉拢这个孙承宗,站在自己一边,魏忠贤就派了一个太监叫纪用,就找孙承宗疏通,让孙承宗给魏忠贤送点黄金白银,表示投靠魏忠贤。孙承宗对待这个太监纪用什么态度呢?五个字啊,不与交一言。就是不跟他说一句话,用我们今天话说,不理,晒着你。这个纪用回去就跟魏忠贤报了,魏忠贤火了,就要整这个孙承宗,总你得有茬啊,借着茬整啊又找不出茬来。
  天启四年11月14,是天启皇帝的生日,孙承宗就申请,他来给皇帝过生日,皇帝是他的学生啊,就到了通州,这时候就报到朝廷里头了,这时候当权的叫魏广微,他得到消息以后就急了,赶紧找魏忠贤,说孙承宗带了大兵来了,要清君侧,借用汉晁错那个典故,清君侧,株晁错,这个魏忠贤一听就吓坏了,带着军队清君侧,就是要杀魏忠贤啊,魏忠贤就到了天启皇帝的床边,绕着天启皇帝床边,一面绕一面哭,一面哀诉,哭得非常动心,天启皇帝一看也没办法,说算了算了,别让他来了。这一下不得了了,魏忠贤马上就找内阁有关人等,连夜发了三道上谕,这三道上谕夜里头城门都关了,现把大明门打开,就急着送给孙承宗,就不许你进不城,并且通知,孙承宗要是进齐化门,就是朝阳门,反接以入,把手反过来,捆进来,把他逮捕了,孙承宗一看,没办法了,就又返回到山海关了。这样,就阉党和孙承宗公开决裂了,借了个茬,就是孙承宗手下大将马世龙,到了柳河,辽河三岔河的地方,想偷袭一下,结果情报闹错了,后金派一个人,做了个假情报,去了以后他们伏兵就起来了,死了五六百人,按照边事上也不算大事,死几百人一个偷袭,不算大事,但是阉党拿这个事做文章,弹劾马世龙,直接牵扯到孙承宗。孙承宗一看,他那几个同僚也都退的退,死的死,孙承宗60岁出关,4年已经64岁了,于是说干脆我辞职,我回家吧。这样就回到北京,后来又回到高阳养老。
  孙承宗辞职离开辽东,这是一个大事情,为什么是个大事情呢?引起了整个辽东局势的巨大变化,引出了宁远之战。下一讲我讲宁远之战。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清军南下,孙承宗的7个子侄、6个孙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口人壮烈殉国,孙承宗临死前发誓:“只要孙氏不绝,必灭清!”
地图上的战争:辽东200多里防线内撤,袁崇焕有多无奈?
袁崇焕与宁远城之战
明-末代皇帝-崇祯将兵部尚书袁崇焕凌迟3543刀
袁崇焕以二万破十三万,炮轰努尔哈赤,虽宁远大捷,却救不了大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