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女传》故事10
《列女传》故事10
  田永明
  邹孟轲母
  邹国孟轲的母亲,号孟母。她家挨近一处墓地。孟子当时年龄很小,非常喜欢在坟墓之间,以挖筑和填埋墓穴为游戏。孟母看到后说:“此地不是我可以和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便离开这里,在市场傍边住了下来。孟子来到这里后,游戏的时候,便学着小商贩沿街叫卖。孟母看到后又说:“这里也不是适合我和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又带着孩子迁居到学校傍边。孟子到这里之后,在游戏时便设置礼器,学习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揖让进退之礼。孟母看到后说:“这才是孩子可以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便居住在这里。到孟子长大后,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必要的技艺,后来成了著名的大儒。所以,君子说孟母善于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诗经》中说:“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意为“那美好的人,用什么来给你呢”),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孟子少年的时候,上学去后不久又回到家,当时孟母正在纺线,问孟子说:“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还是那个样子。”孟母听后,用刀割断织机上的布。孟子被母亲的举动所震惊,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孟母对他说:“你荒废学业,就和我割断织机上的布一样。真正的君子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通过发问而拓展智慧。这样,静则能得到安宁,动则能远离祸害。现在你荒废学业,便不免今后成为奴隶,而不能远离祸患。正如我只有织布才能有饭吃,如果半路荒废而不再劳作,怎么能让家人有衣服穿,让家里长时间有粮食吃呢!妇人荒废,则会没有饭吃,男人荒废,则会堕落而没有道德,那样的话,不是成为小偷强盗,便会成为被奴役之人。”孟子听后非常震惊,从此之后每天早晚勤学不息,拜子思为老师,经过不懈努力,便成了天下著名的大儒。所以,君子说孟母知道做母亲的道理。《诗经》中说:“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孟子娶了妻子之后,有一次,当他走进卧室的时候,发现妻子袒露着身子在室内。孟子很不高兴,于是便离开了不再进门。孟子的妻子向孟母告辞且要求离开孟家,她对孟母说:“我听说讲究夫妻之道,并不把内室包括在里面。而现在我私下在内室稍有懈怠,而丈夫看见了我,却非常不高兴,这是把我当客人看待。从妇人的礼仪看,为人妻居家不应该如客人那样拘谨。所以,请让我回父母家。”于是,孟母唤来孟子,对他说:“按照礼仪规范,将进门的时候,要问谁在家,这样是为了向人致礼。将进入厅堂,一定要大声打招呼,意在告诉里面的人。将进入人家的门户,眼睛一定要朝下面看,就是怕看见人家有过失。现在你不认真体察礼仪,却用礼仪来责备他人,这不是离礼仪很远了吗?”孟子听了母亲的话,连忙谢罪,于是便留下了妻子。君子认为孟母真正是知礼义,且明白婆媳之道。
  孟子在齐国时,脸上有忧虑之色。孟母看到后问:“你好像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孟子说:“也没有什么。”他日闲居时,孟子围拥着楹柱而叹息。孟母看到后说:“先前看到你面有忧色,你说没有什么,现在你围拥楹柱而叹息,又是为了什么?”孟子回答母亲说:“我听说,君子按照自己的才能而选择合适的位置,不会苟且而接受奖赏,不会贪慕荣誉和俸禄。诸侯不听从建议,则不会上达其意,听从了建议而不用,则朝廷便不会去实践。现在道义在齐国不被采纳,我想离开远行,而母亲您年岁已经大了,因此我才感到忧虑。”孟母说:“妇人的礼义,不过是做饭供家人、作酒供祭祀,奉养公婆,缝补衣裳而已。所以只有在闺中的修持,而没有超出这个之外的想法。《易经》上说:‘在中馈,无攸遂’(意为妇人在家主中馈食供给),《诗经》中说:‘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说的就是妇人没有自作主张的意思,而唯有遵守三从之道。所以说妇人在年少时追从父母,出嫁则追从丈夫,丈夫死则追从儿子,这是妇人之礼。现在你已经成人,而我已经老了,你行你的礼义,我行我的礼仪。”君子说孟母最知妇人之道。《诗经》中说:“载色载笑,匪怒匪教。”(意思是面带笑容教育,而不是面带怒气的宣教)说的就是孟子的母亲。
  这则故事之后的颂文是:
  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大致意思是:孟子的母亲,能对孟子不断进行教育,选择合适的居住地,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技艺,了解人伦大礼,儿子学习不努力,断机以警醒,儿子终于道德修成,成了当世第一。
  这个故事里,一共读了四件事情:一是“三迁”,二是“断机”,三是“去妇”,四是“去齐”。“三迁”的故事,意在表彰孟母对孩子教育环境的重视;“断机”的故事意在说明孟母对孩子的严格,“去妇”意在说明孟母对儿子以礼规劝,“去齐”意在说明孟母希望儿子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这些又全都在礼仪的前提下,其中明显的包含着儒家对礼仪的很多规范。在这四个故事中,尤以前两个故事对后世影响为大。
  由于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自然关于他的故事也很多,不同的记载中也有差异,单以《列女传》所涉及的几个故事,便有其他版本,下面再找一些与之相关的记载,比较着阅读,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韩诗外传》中“断机”的故事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断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这个记载说,孟子在读书时,突然停了下来,后来又再诵读。母亲知道他肯定是贪玩。当问孟子时,孟子说丢了东西,后来找到了。因此孟母才断织以告诫,从此之后,孟子不再贪玩。
  《韩诗外传》中“去妻”的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曰:“何也?”曰:“踞。”其母日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这个记载说,孟子看到妻子坐姿箕踞(两腿张开)不雅,认为妻子无礼,向母亲请求让妻子离开。孟母问情情况后,认为是孟子无礼,不是他的妻子无礼。说他入私室而没有提前打招呼,才看到妻子不雅的坐姿的。最后的结果是孟子不敢让妻子离开。
  这两则记载,虽有不同,但大致意思还是相同的。
  2010年12月31日
  附原文: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夫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君子谓孟母知妇道。诗云:“载色载笑,匪怒匪教。”此之谓也。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烈女传·母仪传》第十篇·邹孟轲母
孟子曾欲休其妻
孔子孟子都闹离婚,究竟为啥-今日头条
【名人礼仪故事: 孟母教子以礼】
第十八章第四节
听南师讲故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母教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