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通史35——战国之齐燕韩争雄

            上古史__战国之齐燕韩争雄

   公元前四世纪初,齐国宰相田和将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齐康公迁到一个海岛上,说,“你不愿意享乐吗?那你就在这里享乐吧,再没人干涉你了,别忘了祭祀你的祖先啊?”

   然后田和就自立为国君了,那田和自立为国君可不是贪婪,田和的祖先是陈国国君,也是侯爵。在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时,陈国贵族陈完投奔到齐国,因德才兼备受到齐桓公的任用,做了一名收田税的官,改名为田完。

   到田完的曾孙田文子时已经做到士大夫了,当时是齐景公初期,经历了庆封之乱后,齐景公也成熟了,就亲政了。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他志大才疏,虽然勤奋,也任用了一些贤臣,却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不关心国民的生活。只关心什么?“税收收够了没有啊?犯罪的都狠狠处罚。”所以国民都骂他缺德。

   这时田文子的儿子田乞也是士大夫,仍负责收税。他改革了量具,收税时用旧的小斗收粮,国民借粮食则用改革后的大斗借出。国民当然感激他了,那他就像大禹一样,拥有了无数的粉丝呗。

   最重要的是田文子的子孙四代都这么干,连自己家收粮,借粮也这么干。那田家收获的粉丝就更多了,就像夏启一样,对吧?那自然在贵族的争权过程中就占优势了。有无数国民的支持,他几乎谁也不怕,实在不行可以一呼百应,打跑你的。事实上被他打跑的贵族有好几个,所以田氏家族在齐国就做大了,后来一直把持朝政,无人能撼动。别人妒忌也没用,因为田家教育的好,后代的书都读得好,对财物又不贪婪,还总是救济国民,那自然是民心所向了。所以几百年来,齐国国民只认田家,根本不在意齐国国君姜氏了,有没有姜氏都无所谓了。

   在这种情况下,田和自立为君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的。并在公元前四世纪早期时,请魏武侯帮忙,就被周天子封为诸侯了,称为田齐太公,这就是田氏代齐。

到他的孙子田齐桓公,也就是田午继位后,设学宫招揽天下人才,说要集中天下人的智慧来应对天下的诸侯。这个口号响亮吧?所以吸引了天下很多有识之士投奔齐国,并大多被田午量才使用,齐国的精神立刻就不一样了,那是生机盎然呀,国力当然也增强不少。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美好局面。而齐国本身就是大国,有了这么多人才为齐国效力,所以称雄诸侯就不奇怪了。

 田午的儿子齐威王时,继续招揽人才的国策,先后重用了邹忌,田忌和孙膑等人。那邹忌是个平民琴师,借琴理讲治国方法,劝齐威王别再沉溺于酒色歌舞,要像琴弦一样上下协调一致,发展生产,操练军队,深得齐威王信任。被任为宰相对齐国进行改革,秦国的实力进一步提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很有名气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齐威王的从谏如流像魏文侯一样。

   齐国两次打败魏国,庞涓自杀以后魏国衰落,齐国再次成为东方强国。齐威王的外交能力很强,先后会见过秦孝公、赵武灵王、魏惠王。特别是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事,很有意思。

 魏惠王说,“我有十颗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夜晚能照亮前后各12辆车走夜路。”

 齐威王看都没看他,“我才不把那玩意儿当宝物呢!我有三个大臣镇守三个方向,楚国人,赵国人,燕国人都不敢私自越境,甚至都不敢到东边的河里来捕鱼。我还有一个大臣负责治安,路人掉了东西都没有人捡走,他们都是我的宝物。齐国的人才比所有国家的人才加起来都要多,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对齐国的作用,可不是照亮12辆车那么简单,那可大了去了。”

 那魏惠王最大的缺点就是留不住人才,商鞅去了秦国,孙膑去了齐国,其他的就不说了。一听齐威王这么说,那是心中羞愧满脸通红啊,赶紧告辞走了。

 而且齐威王还有个好老婆,就是一个叫虞姬的妃子,对他影响特别大。一发现齐威王沉溺于酒色歌舞时,就及时劝谏他,把齐威望王拉回到正路上来,也说明齐威王知错就改,从谏如流。

 他的儿子齐宣王即位后,继续齐国招揽天下人才的国策,并把百家争鸣局面推向了顶峰。齐国就成了中国的文化中心,什么孟子、邹衍、慎道、告子等各学派的上千人云集到齐国,学术之风盛况空前。这是齐宣王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只此一项,历代君王少有比肩。

 不过齐宣王有些自负,更做不到从谏如流。他最大失误,就是趁燕国内乱时派兵进入燕国并纵容部下在北京城内抢劫,让燕国人怀恨在心。而且不听孟子的劝告及时归还燕国人的土地和财物,为30年后,燕国大将乐毅差点灭掉齐国埋下了隐患。

 孟子有一篇文章里讲,“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劝谏齐宣王的故事。这说明齐宣王心胸宽广,但知错不能改,那么这样的人能教育出来优秀儿子就奇了怪了。

 所以他的儿子齐愍王,就是志大才疏,好大喜功,更任性的人。并仗着齐国当时的实力,贸然吞并宋国,一下惹了众怒,被刚刚崛起的燕昭王抓住机会,派大将乐毅联合五国之兵攻打齐国,揍得只剩一口气儿。齐闵王自己也被人抽了筋吊起来,活活疼死了。

 虽然后来田单对燕惠王用反间计,逼走乐毅,并利用火牛阵打败燕国军队复国,但齐国的实力却大不如前了。

 

再说说韩国,韩国是赵衰的养子,晋国卿大夫韩厥的后代韩康子建立的。在三晋中实力最弱,直到韩衰侯在魏武侯的支持下灭掉郑国后,实力才迅速上升,挤身于强国之列。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韩昭侯继位。由于能力有限,国力下降,经常挨揍,韩昭侯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就也开始招聘人才,虽然没有招到大神级人物,不过也招到一些大泥鳅。其中法家人物申不害受到韩昭侯的重用,在韩国实行变法,也增强了韩国的实力,提高了韩昭侯的威望,起码不是谁想揍就能揍的了,韩国自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了。

 当然,韩国的变法与齐国、赵国和燕国的变法改革差不太多,都是局部的,调整式的变法改革。既不如楚国吴起的变法改革,更不如魏国李悝和秦国商鞅的变法改革。

 不过变法就比不变法强,能变法的国君大多都是明君,并善于听取不同的建议。不过韩昭侯死后,他的儿子韩宣惠王,能力就太一般了,被秦国揍就成了家常便饭了,沦为秦国点心就是早晚的事了。

       

再说说燕国,战国七雄里最后一个变法的就是燕国。燕国的开国之君,是召公爽的儿子,因地处边陲,远离中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力自然就弱了,经常被齐国、中山国和东胡部族欺负。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燕昭王即位时,燕国刚被齐国洗劫完,全国人都恨死齐国人了,燕昭王也不例外。所以他励精图治,要把燕国打造成一个强国,那自然就得招人才了,但燕国和秦国当初一样,太偏僻了,所以没人愿意来,那咋办?燕昭王采纳大臣的建议,建了一个高台,高台的桌子上堆满黄金,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到燕国,先送你10两黄金再说,然后再量才录用。

 结果燕国的黄金台一下子就出了名了,吸引了各国的人才。因为这表明燕赵王求贤若渴呀?什么邹衍、乐毅、剧辛等都来了。燕国一下子就热闹了,有了那么多人才的参与,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活力。

 最后经过28年的变法改革,燕国的民风就不一样了,那真是焕然一新呢,和赵国人差不多了,要不怎么叫燕赵多悲歌之士呢?那就是爱国的表现。

 特别是乐羊的后代乐毅,被燕昭王任命为大将,把燕国军队训练的战斗力直线上升,要不怎么能率领五国联军把齐国揍得半死呢?因为主要兵力就是燕国军队。

 还有一个本土将军秦开也长本事了,被东胡人抓了一次俘虏之后,找到打东胡人的窍门儿了。回头把东胡人揍的全部抱头鼠窜,为燕国拓展了上千里地盘,一直干到鸭绿江边儿。燕国几百年来从没这么牛过,一时间声威大震,称雄诸侯。

 只可惜燕国文化根基太浅,燕昭王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那是无志、无才又无德,人才迅速流失,国力迅速下降,就再也雄不起来了。最后只能靠荆轲那样的悲歌之士搞点儿刺杀活动了,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公元前三世纪开始,铁农具已经完全普及了,牛耕也大量使用,公田基本消失,粮食产量普遍提高,富余人口大量增加。这既为大规模军队作战提供了兵源,战争的破坏力也大多了,而频繁的大规模战争开始吞噬大量的人口,也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中国第一次遇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厌战思想普遍出现,渴望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思想自然也出现了,这是形成中央集权的原动力之一,并越来越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认可。所以秦王嬴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也是顺势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战国历史事件( 公元前475~221年)
《大秦赋》:称霸一时的齐国,为何在战国后期成了打酱油的角色?
田氏齐国兴衰(三):齐国由盛转衰
为什么战国七雄,最强的齐国怎么先被灭了?
春秋战国年表及战国七雄年表
中国历史概述(四)——战国七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