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三十八章》学习笔记:层次有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八章》

 

按:此章讲人之生存状态的不同层次,用“有德”和“无德”的关系来展开。

先来几个排列组合:无为而无以为;无为而有以为;为之而无以为;为之而有以为。以道观之,它们是自高而下的几个层次。而道、德、仁、义、礼,在老子看来,也是自高而下的几个层次。义从仁,仁从德,德从道;道、德、仁、义还是“质”的层面,讲实质;礼就是“文”的层面,讲形式了。前几个层次,对道、德、仁、义、礼来说,有的比较完整,有的就谈不上,或者说微乎其微,可以忽略。比如,于道而言,大概只有第一种情况;于德而言,几种情况都有;于仁而言,只有后两种情况;于义而言,只有最后一种情况;至于礼,咱们看着挺好,但老子已经觉得它够得上排老末了,你看他说连高级一些的“上礼”都会出现“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的现象,几种情况是连一个也不占了。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认为,风俗浇薄,失掉了淳朴厚道,才会出现“礼”这么个东西。“礼”属于“文”,属于形式上的东西,所以说它是“道之华”;搞出这么个东西,是个别所谓的圣人的聪明之处,但就社会整体而言,却标志着“愚之始”。因为作为行迹公开化的东西,其两面性中的负面作用也颇为巨大。所以他主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主张去礼而守道。

但我们客观地说,老子之论只是根据层次的高下来排列的;所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不应直接或完全理解为社会退化论(因为社会、个人在时间方面的先后变化上,有此现象;在空间方面,也有。时间上的,与上章所论“有往必复”的“往”有关,此不赘;空间上的,只是一种先天存在),应该理解为层次有别论。世界之整体与部分是同时存在的;世界之不同层次也是同时存在的;即便是一个人身上,不同层次的东西也是同时存在的。人们有“文”之方面的需要,那么“礼”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必定会应运而生。相对而言,“礼”的层次可能是低一点,但我们认识理解得多了,到位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作用。“礼”是工具性事物,是具体事物,像其它工具或具体事物一样,关键不在于它是不是有副作用,而在于我们该怎样善用它。

因此,我们最好的态度仍然应该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尽量追求高层次的东西;却不能“去彼取此”,不能完全否定低层次的东西,而是要善用它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名句300句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第三十八章:道德沦丧的步骤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 原文和翻译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86.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不图虚华 讲究现实(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处厚弃薄,处实去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