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将奇谋:四、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四、退避三舍  后发制人

          ————晋文公城濮败楚军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长期流亡国外。当他来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已经预见到他回国执政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便拿他当贵宾接待。为了日后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楚成王问身处逆境的重耳将来如何报答他。重耳说:“玉帛珍宝,你们楚国有的是,还叫我用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虽然如此,总也可以说说怎样报答吧?”重耳于是回答道:“倘若托您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执政,我愿和楚国结为友好之邦。如果不得已和楚国交战,双方的军队在中原相遇时,我一定命令晋军避军三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以报答您今天的盛情。如果您还不能谅解,那么我就只好全副武装与您周旋了。”

  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作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晋文公一心一意治理国家,晋国很快强大起来。

   这时,楚国也日益强大,经常攻打别的国家。公元前633年冬,楚国联合陈、蔡、郑、许等国军队,攻打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决定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以吸引楚军,解宋国之围。

公元前632年春,晋国攻下了曹、卫。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忙命大将子玉迅速撤离宋国。子玉非常骄傲,停止攻宋后,又转而向晋军进攻。两军相遇后,晋文公下令晋军退避三舍,以实现自己的诺言。有些将领反对这样做。大臣狐偃说:“退避三舍,一可以实现国君的诺言,二可以避开楚军的锐气,待其斗志松懈时再与其交战,更有胜利的把握。听了这些话,大家都想通了。于是,晋军后撤几十里,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下来。

   子玉以为晋军撤退是害怕楚军,拒绝了部下提出的停止追击的建议,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城濮。他狂妄地说:“晋国的末日就要到了!”

   两军对阵,楚军以左、中、右三路进攻,晋军以上、中、下三军应敌。晋军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法,先由下军副将胥臣向楚军右军进攻。楚军右军是由陈、蔡联军组成,战斗力较弱,很快溃败。这时,晋军上军主将狐毛假充中军,竖起两面旗帜(当时只有中军才有两面旗帜),佯装退兵。晋军下军主将栾枝也在战车上拖着树枝,扬起尘土,伪装败逃。楚军以为晋军主帅败逃,就驱车追杀,被晋军中军主将先轸拦腰截住。晋军上军、下军也掉转头来,和中军一起合歼楚军。楚军左军又被击溃。子玉见左、右两军皆败,急忙退出战场。他怕回去以后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拔剑自杀了。

晋军退避三舍,后发制人,即避开了楚军的锋芒,娇纵了楚军;又激励了晋军的士气,选择了有利的战场,从而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中期一次重大的争霸战争。战后,晋文公通过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之盟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1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会盟天下”
十七  龙战城濮——春秋争霸的巅峰之战
晋楚之争:心理战成就春秋霸主
从“泓水之战”到“城濮之战”,浅析春秋时期战争形式的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