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的“士”(2)
首先是政治上两次碰撞: 


    第一次是管子的治国,这是周王室的“天下一家”与诸侯们的“国家富强”大碰撞。管子遇到齐桓公,君臣二人一拍即合,确立了“国家主义”,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民富国强”结合起来,把“尊王攘夷”与争当霸主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与讲求礼仪结合起来;把公共利益与个人欲望结合起来;把以法治国与德政建设结合起来。维护周王室成为他们的旗帜,本国的富强才是根本目标。他们已经从根本上废除了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和礼乐制,确立了以法治国、“四民”并重、发展经济、大国外交等治国方略。 


    第二次是商鞅变法,这是周王室的“以礼治国”与国家主义的“以法治国”的一次大碰撞。商鞅通过与旧势力的辩论,确立了顺应时势、实施新法的思想,突出了“必须变、变则强、强则久”的新观念。 


    其次是思想上的三次碰撞: 


    第一次是老子在面临王室式微、礼崩乐坏的形势下,用消极的方式对旧制度进行批判,他把顺应天道解释为“无为”。 


    第二次是孔子从君子立场出发,对天下进行理想设计、对君子修身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新思想。他认为顺应天道,就是“法天”——以天道来设计社会治理之道、君子修身之道。 


    第三次是墨子从平民立场出发,提出崭新的政治主张,包括“兼爱”“非攻”“尚同”“非儒”等,反对当时存在的等级制、反对战争、反对世袭制、反对礼乐制度。 


    再次是学术上五次碰撞: 


    第一次是关于“正名”问题,最后产生了墨家逻辑学、公孙龙的诡辩术和惠施的相对主义三大流派。 


    第二次是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最后产生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和告子的性无善恶论。 


    第三次是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最后形成了孔子的君子不言利、墨子的兴天下之大利、杨朱的维护个人利益、孟子的舍身而取义、韩非子的利用人之趋利避害之心以立赏罚等学术流派。 


    第四次是天人关系问题,最后产生了“顺天之道”的共识,但在如何“顺天之道”上,道、儒、墨、法各有不同,最后经过碰撞,又产生了阴阳之学、刑名之学、黄老之学等。 


    第五次是治国之道的问题,经过碰撞,形成了《管子》、《商君书》、《礼记》、《荀子》、《黄帝外经》、《孟子》、《吕氏春秋》这些著作,都各自阐述了完整的治国之道。 


   “百家”的体系基本上都是在碰撞中构建起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子百家里排名前10位的书,第一本太神了
古人150条经典名言,字字珠玑,与君共勉!
孔子所说的“道”是什么
应该重视荀子的文化符号作用
道生法
无论天下有道或无道,君子不离道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