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夏:抗衡宋朝的最隐秘王国(2)
元昊利用党项人尚白的习俗,在一袭白袍中登基,成了中国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白袍加身登基的帝王,接着,他就接受了张元递上的攻宋总方略:“(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彤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支矣。”这个方略恰好符合元昊“小则恣行寇掠,大则侵夺封疆”的构想,因此他很快就采纳了。另外这也奠定了大白高国(西夏)和宋朝、契丹(辽)后来将近200年的关系基础。 


  公元986年,正当宋朝第E次进攻辽国时,李继迁乘机联合辽国,双方结成军事同盟,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并把义成公主嫁给了他,这是契丹人和党项人结盟的开端。为了对付辽国,宋朝一度对李继迁及其带领的党项政权采取招降政策,但没能成功。宋真宗即位后,干脆授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的称号,允许他拥有党项人曾经拥有的地界,这在事实上承认了党项政权在西北独霸一方的局面。但李继迁并没有满足这个小小的封号和地盘,而是看到了宋和辽之间的战争会导致宋朝无力顾及西北边境,便乘机发展党项人的势力。他们积极向西扩张,占据了北方重镇灵州,并率兵西渡黄河,准备夺取整个河西走廊。李继迁在攻打凉州(今甘肃武威市)时,中箭而亡。经过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和孙子元吴的努力,到1038年,党项人的实力已经完全渗透到了今天陕西西北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宁夏北部、甘肃西北部的大片地区。在这一年,元吴向宋朝正式宣布:建立大白高国。这意味着党项人要求和辽、宋处于对等关系,宋夏之间再次出现了紧张,一系列的战争随之而来。可还没等宋朝发兵,大白高国就首先宣布开战。 


  和历代开国君主夺取政权后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不同,元吴一建国,就立即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有人说,这和张元等人的建议有着一定的关系。史称张元、吴昊等一批主战的大臣“日夜游说元昊,使其侵略汉地,而以汉人守之”。从公元1040年到1044年,大白高国和宋朝发生了3次大的战争,张元在这3次战争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能体现张元思路的是1041年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北麓的好水川之战。 


  鸽子参加的战争:好水川之战 


  公元1040年,元吴发兵袭击宋朝,双方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一带的三川口发生激战,宋朝在和西夏的首次大规模战争中战败。第二年,宋朝以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部部署兼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共同执掌与西夏作战的兵事。此时元昊听取张元等谋臣的建议,扬言要攻打延州。为了加强这一带的防御,范仲淹又亲自兼任延州知州。乘范仲淹加强这一带的布防之际,元昊于公元1041年春二月,领兵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市)。 


  进攻之前,元昊先派人到韩琦那里请和,韩琦告诫部下说:“无故请和,必定有诈。”遂下令各堡加强戒备,并亲自巡边至高平(今甘肃平凉市东)。 


  当宋朝的汉族将士还沉浸在过年所带来的欢娱气氛里时,党项人的军队已经逼近了怀远城(今宁夏固原市西)。韩琦急忙调镇戎军守兵2000余人,并招募勇士8000余人,合计一万余人,由行营总管任福率领,参加战斗。元昊亲自带领士兵,一遇见宋朝主力部队,便假装西逃,诱敌追赶。任福不知是计,率数千轻骑奋力追击,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时,人困马乏,只好屯兵扎营。这时,元昊率领10万精兵埋伏在好水川口,并令人将百余只军鸽分装在一些泥盒之中,放到道路旁边。  


次日清晨,任福等领兵沿好水川继续西行,快要到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南)时,发现道旁的泥盒中有动跃声,便将盒子打开,刹那间百余只鸽子从中飞出,盘旋在宋军的上空。这种以信鸽当诱饵让敌方上当并开启,从而作为己方进攻号令的战术,在中国军事史上恐怕是独有的,这也是元昊丰富中国军事史的一个典型战例。西夏军队根据鸽子的飞旋位置,从四面八方将宋军团团包围。元吴站在山顶上,用两丈多长的军旗指挥,伏兵四起。宋军遭遇突然袭击,不知所措。好水川之战,宋军惨败,数十名大将阵亡,兵士死伤近万人。宋仁宗听到战败的消息,十分震惊,而夏竦,韩琦、范仲淹等都由于好水川之败而被贬官降职。不过,范仲淹尽管在自己的仕途上留下了停滞甚至倒退的一笔,但他在塞上抗击西夏军队的军旅生涯,也为他后来创作“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诗词提供了宝贵素材。 


  好水川之战彻底改变了宋和西夏军事力量的格局,令元昊万分得意。踌躇满志的元吴面对取得的胜利,让张元在好水川的山间峭壁上题诗以庆:“夏竦何其耸,韩琦不足奇。满山龙虎辈,犹自说兵机。”在他的眼里,宋朝的将领已经不足为威胁,他的眼光是建立抗衡大宋的大白高国的帝国体系。 


  持续几年的战争,将西夏和宋朝都拖进了对峙中的疲倦状态:西夏国内物价上涨,男丁缺少,宋朝也疲于应付战争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局面。在此情况下,夏宋双方于1043年达成议和。短暂的和平给西夏国内的内乱提供了温床,也为后来双方发生的战争提供了积蓄实力的时机。 


  五路伐夏,中国历史上的正规女兵“麻魁”亮相 


  在好水川一战中获得大胜的元吴,领兵返回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南),并在此修建了行官。同时,在天都山东边,元吴又修建了作为指挥夏军和宋军作战的南线军事指挥所——临羌寨。一个小小的寨子里面驻扎的军队,就占到了西夏总兵力的2%,可见其分量之重。 


  公元1995年,生活在临羌寨周围的居民从这里发掘出很多能换钱的死人骨头,后来当地文物部门在挖掘过程中,又发现了很多比骨头更值钱的文物。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出土了女性用的梳妆台、化妆盒、骨梳子、装饰物等。一个军营里面怎么会出现女性用品呢? 


  中国历代军营忌讳女性出现,以致出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从《商君书》中规定“令军市无有女子”到清代《都门纪变百》中的“军中有女气难扬”,女性是远离战争第一线的,但这一情形在西夏却得到了改写。西夏有着全民皆兵的历史事实,国家法律也明文规定女性可以入伍,这些入伍的女兵被称为“麻魁”,这是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允许女性合法入伍。西夏“麻魁”不但能征战杀敌,而且还承担了战争期间的后勤杂役工作。西夏大规模地允许女兵参战,这与西夏历史上著名的梁太后有关。 


  梁太后(?~1085),西夏毅宗谅祚之妻、惠宗秉常生母。公元1067年谅祚病逝,他年仅7岁的儿子秉常即位。由于秉常年幼还不能亲政,梁太后便开始摄政,并任命其弟梁乙埋为国相。1080年,梁太后宣布废除汉礼,恢复了党项人的礼节。此时,惠宗秉常20岁,他主张学习汉文化,这一来就与梁太后的观念发生了冲突。秉常联合大臣谋取实权,结果遭到了梁太后的囚禁。支持秉常的西夏大将纷纷拥兵自立,并向宋朝提出派兵讨伐梁太后。宋神宗认为这是攻打西夏的最好借口和时机,于是在宋元丰四年(1081年)七月,以秉常被梁太后幽囚为由,兴师伐夏。 


  宋军从西至甘肃临洮、东到山西西北部的上千里地方,分兵5路,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其中,熙河经制李宪统领来自甘肃西南部的西路军,从西进攻西夏。王中正领兵6万从陕西神木一带自东进攻;种谔率9万多军队从绥德出击,高遵裕带近9万兵从宁夏和甘肃交界的环县一带出击;刘昌祚率5万军队从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固原一带出击。宋朝的5路军队,几乎是齐头并进,东西两线直逼西夏国都兴庆府。其中东线的宋将种谔率宋军深入横山要冲啰兀,大败西夏兵,并在无定河边筑起啰兀城。这场小小的胜利使得宋朝举国上下一片欢呼,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也作诗《闻种谔米脂川大捷》,来描述宋人的欢喜:“闻说将军取乞银,将军旗鼓捷如神。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共江南雪絮春。”  


宋朝军队取得的胜利,也导致了西夏都城里一片恐慌。在内政不稳,外部重兵进攻的危急时刻,梁太后对整个战局作出了正确判断,她集中10万精兵保住都城四周的要害,并派出机动兵力切断宋军退路;而她自己亲自带领守卫西夏都城的精锐部队和训练有素的西夏女兵“麻魁”,渡过黄河继续南下,对宋军中最精良的中路部队实施反攻。当宋朝军队看到一帮女兵出击时,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在今天的宁夏南部山区,一场场激战之后,宋军被梁太后和她带领的“麻魁”击退。至今,梁太后带兵奋力攻打的位于六盘山北麓的宋军黄铎堡,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梁太后和她带领的“麻魁”取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西夏其他战场的将士,他们很快组织起了反攻,最终取得了反击宋朝“五路伐夏”的胜利。从此,宋朝再没有组织过这样大规模的对夏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梁太后赢得了在西夏臣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也稳固了她对西夏的统治。 


  “五路伐夏”的失败,使宋朝君臣认识到,迅速消灭西夏已无可能,打持久战成了必然。宋朝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采取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宋朝军队开始在宋夏边境地区修筑军事城堡要塞,并将城堡逐步推进至西夏境内,蚕食西夏领土。宋夏两军就这些堡垒随之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般的拉锯式争夺战。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双方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庞大的帝国家底支撑着宋朝在这场持久战中的耐力。 


  宋徽宗即位后,宋朝渐渐取得了宋夏力量对比上的军事优势,但当宋朝决定开始大举进攻西夏的时候,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公元1115年,女真人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称帝,建立金国。金辽之间的战争,最终使金国取代辽国并成为中国北方新的霸主。宋朝和西夏的注意力,也被新兴的金国所吸引。宋夏都开始集聚实力,预备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 


  公元1140年,西夏结束了太后专政的“女当家”历史,进入到夏仁宗(仁孝)的“文治”时期。这时,北宋已被从东北崛起的金(女真)人推翻,宋室南迁。处于中国西北方的西夏,也面临着金人的强大进攻,夏仁宗采取了附金和宋的国策。这项国策在仁宗54年的执政期间,得到了不打折扣的实施,从而为西夏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空间。但与此同时,西夏党项人的尚武精神却在逐渐减弱,以至于从1205年到1227年的短短20余年间,强大后的蒙古人先后发动了6次对西夏的战争,而西夏人却已无力应对这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进攻。公元1227年,西夏最后一位皇帝李睨投降蒙古军队,就这样,一个曾控制中国西北部近两千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消失在了历史的瞳孔里。而党项,这个曾建立起大白高国的民族,也将一地神秘和众多谜团留到了现在。 


  “塞上何处觅元昊?世上已无党项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西夏为什么能和辽、金、北宋、南宋并立于世?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第一战:庆历和议与三川口定川寨之战
战争与和平,北宋与西夏一百六十七年的战争史
平夏城之战——四十万夏军倾覆下宋夏百年战争的命运转折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