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太宗从弟济尔哈朗:水各有道自得其流(4)
韬光养晦,再起东山

    前文说过,济尔哈朗性情稳重,做事审慎,故凡遇太宗亲征,其总是被留下守卫都城。而这一定式却为聪明的多尔衮所利用,当其统兵入关并一举进驻北京立下清开国首功之时,济尔哈朗即以留守盛京的形式,在大清国最重要的军事行动中无寸功可论,地位一落千丈的济尔哈朗再无法与多尔衮比肩。

    顺治元年(1644)十月,迁都入关的世祖于紫禁城内重行登基大典之时,多尔衮受封叔父摄政王,赏金万两,银10万两,缎万匹;而济尔哈朗则为“信义辅政叔王”,赏金千两,银万两,缎千匹,差距悬殊到只为多尔衮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摄政”与“辅政”一字之差,导致了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之间的天壤之别。因为摄政是代君主处理国政,而辅政只是辅助皇上而已,这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俸禄上,多尔衮为3万两,而济尔哈朗是其一半即15000两;冠服宫室仪制上,为多尔衮单设与皇帝非常接近的仪制,而济尔哈朗则与诸亲王毫无区别;在护卫人数上,多尔衮为30员,其中一二三等侍从各10员,而济尔哈朗为23员,其中一二等各7员,三等9员;在仪仗种类上,多尔衮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济尔哈朗的仪仗则只有15种,明显逊于多尔衮。

    顺治二年(1645)五月,济尔哈朗带头与内大臣们定议,称多尔衮既为皇叔父摄政王,其令等同于朝廷,但国家所给予他的地位待遇还不够,在礼仪制度上还应再加礼——对多尔衮表现出谦恭之态。只不过多尔衮不领情,惩治济尔哈朗时并不手软。顺治四年(1647),济尔哈朗被人举报在自家王府内擅用皇宫中才可使用的铜制狮、龟、鹤等,多尔衮立即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资格,并提升胞弟多铎为辅政叔王,将济尔哈朗挤出了决策行列。

    顺治五年(1648)十二月,镶蓝旗内部家族矛盾爆发,济尔哈朗的几个侄子如尚善、吞齐等6人共同告发济尔哈朗,将其曾拥立豪格等陈年旧账翻出来,竟会议济尔哈朗为死罪。后,经多尔衮裁定,降济尔哈朗为多罗郡王,罚银五千两。多铎病故后,辅政大权亦并未还给济尔哈朗,取而代之的是博洛(阿巴泰第三子)、尼堪(褚英第三子)、满达海(代善第七子)3人参与理政。后,济尔哈朗恢复了亲王爵位,但被多尔衮任命为定远大将军派去出征湖广。重新披挂上阵的济尔哈朗英勇不减当年,一路剿灭了山东曹县李化鲸等抗清武装,又于湖南湘潭生擒南明永历政权之总督何腾蛟,并分兵3路直打到广西,一年之内克城60余座,于顺治七年(1650)奏凯还京。不过,多尔衮把持下的朝廷并未派人前来迎接,只颁赏了黄金200两,白银两万两。

    对于上述种种不公正待遇,济尔哈朗并无任何牢骚与不轨之举。其真的心无芥蒂,甘心如此吗?显然不是,因为早在率两宫太后及幼帝福临迁都的顺治元年(1644),济尔哈朗即已表现出对多尔衮一派的不恭。因为当时,济尔哈朗将原定后行而属于豪格的正蓝旗排在了镶白旗的前面,即在济尔哈朗的眼里,多铎与阿济格两人福晋之地位是低于豪格福晋的,但当时的豪格因即位不成恶毒诅咒多尔衮早死,已被夺7牛录降为庶人随军出征了。行事向来谨慎周全的济尔哈朗做出如此举动,明显是心向豪格而对多尔衮不满。至于济尔哈朗在清入关后对多尔衮所表现出来的谦恭,如请求专为多尔衮制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仪制和上朝不拜皇上等,可以看成是一举多得,即如果其谦恭有效,自然相安无事;如果无效,多尔衮必日益骄奢,以致诸王不服,皇帝不满,多尔衮就一定有好日子过吗?此即所谓天亡之必先兴之的道理。从多尔衮死后的际遇看,济尔哈朗韬光养晦的功夫实在了得。

    顺治八年(1651)正月,世祖亲政。因阿济格在多尔衮死后的抢班夺权之举正授人以柄,故其时已被幽禁,对多尔衮的清算早已拉开帷幕。加上原多尔衮宠信的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生前私藏龙袍等御用品随葬,遂引出多尔衮诸多罪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是不让济尔哈朗参预朝政。是故,济尔哈朗领衔与主持朝政的诸王及内大臣等上疏顺治帝,列举多尔衮心存谋逆诸罪,遂削去多尔衮的封爵,开除其宗籍,没收其家产,使之遭受了挫骨扬灰的身后之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清算多尔衮的过程中,济尔哈朗东山再起,获益良多。不仅其长子富尔敦得封亲王世子,次子济度封为多罗简郡王,三子勒度封为多罗敏郡王,而且济尔哈朗本人亦被世祖下旨,免其在朝贺、谢恩时的朝拜礼,并晋封其为“叔和硕郑亲王”,礼遇高于其他亲王。而且,顺治十年(1653),德高位显的济尔哈朗还光宗耀祖,使父亲舒尔哈齐恢复了名誉,被追封为和硕庄亲王。只是此时,世祖已不再是懵懂幼帝,济尔哈朗得到的只是礼仪上的尊崇,而非政治上的特权,因为世祖再不想重温傀儡皇帝的噩梦了。

    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为多尔衮鸣不平,要求为其平反昭雪。对此,济尔哈朗与其侄子贝勒尚善一同上奏,逐条驳斥彭、许二人的请求,建议处死二人,籍没家产,妻子为奴。济尔哈朗要求如此严厉地惩处为多尔衮翻案之人,说明其极度担心白旗势力的再次抬头而于己不利。权力之争,从来都是以暴易暴,自古皆然。

    同年五月初八日,济尔哈朗寿终正寝,享年57岁。弥留之际,世祖亲临探望,济尔哈朗曾语重心长地启奏皇上,说“臣受三朝厚恩”,无以回报,心中“不胜感痛”,现在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大清尽早平定云、贵两省,剿灭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另外,我大清满洲人数不多,能够破李自成,攻占北京实属不易,望皇上今后能多加抚恤。面对三朝老臣的忠肝义胆,世祖悲痛万分,仰天长叹道,老天为什么不让朕的叔父长命百岁呢!并大放悲声,许久不愿离去……

    康熙十年(1671),圣祖玄烨追谥济尔哈朗为郑献亲王。乾隆十九年(1754),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弘历下诏命恢复济尔哈朗郑亲王旧封号,配享太庙。从此,济尔哈朗的后世子孙即承袭王爵世袭罔替,成为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当却当不成皇帝的多尔衮
(原创)多尔衮:獾十四郎的政治生涯 |急流勇退,保障皇权
他是努尔哈赤爱子、大清猛将,曾生擒洪承畴,还跪劝多尔衮称帝!
多尔衮有谋逆之心吗?拉皇帝出宫给自己请安-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多尔衮死后先被追为皇帝,又被扒出坟砍头鞭尸,顺治为何如此善变?
清」多尔衮做摄政王把持朝政时,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大臣在干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