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壮自救的洋务运动(1)
■近代史专家讲述洋务运动背景及部分细节

    ■军用工业最重要,但资金缺乏,需要民用工业来养

    ■由于官办垄断,规模有限,洋务活动并未达到“自强自富”的目的

    ■演讲者:张海鹏

    ■演讲话题: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

    ■演讲者小传

    张海鹏,1939年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

    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近代史研究》杂志社社长、《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等。


    当初在清政府里参与办洋务并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参与。因为办洋务,和外国人打交道要低声下气。

    ■洋务特指“侵略所引起的中外交涉”

    “洋务运动”这个词在今天的国内,不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当时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并不叫洋务运动。据考察,这个词1938年第一次出现在何干之同志的著作《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中。从1960年以后,“洋务运动”在国内大概就普遍地叫起来了。

    但是事实上在学术界还是有很多人不赞成这个提法,不认为它正确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真实。有一些人把它叫做“洋务自强”或者“自强新政”,台湾和香港学者大多叫做“洋务新政”。

    那么,当时的大臣是怎么称呼这些事情呢?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洋务”主要指对外国的交涉,或者主要指因为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所引起的中外交涉。

    比如1863年5月李鸿章曾经给曾国藩写过一封信,说到:“洋务最难着手,终无办法。惟望速平贼氛,讲求洋器。”这里把洋务和洋器分开讲。

    当初在清政府里参与办洋务并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参与。因为办洋务,和外国人打交道要低声下气,而且每次打交道办交涉都是以失败告终,总是遭到国人的辱骂。所以一般人不愿意办洋务。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一个守旧派的大学士倭仁,他是一个大思想家,他坚决反对引进外国的机器,也反对和外国人交涉。当时朝廷中发生了争论,慈禧太后故意将他一军,让他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倭仁很不高兴,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坚决不干。但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办洋务的人(现在称为办外交)就慢慢吃香,很容易升官。

    把“洋务”、对外交涉和引进外国的机器来办工厂、引进外国的科技这些事情完全连在一起,这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李鸿章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死的,他临死时还认为他所办的是洋务。所谓引进西方科技、买西方的机器、办海军这些事情,他认为是“裱糊破屋”。认为那个时候清朝已经是破屋,他不过是个裱糊匠,不过是在房子里贴一些纸,把它裱糊起来,好看一点而已。他始终把他所说的“洋务”和引进机器分开来看待。

    奕讠斤与曾国藩的两个奏折,都表示当务之急是购买洋器,打败太平天国,这两个奏折基本上决定了关于开展洋务新政的一些施政方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历史一锅复习|地主阶级的自救: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
(9)李鸿章办洋务,洋务运动与天津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应是“求强”“求富”
洋务运动
百年近代史百宗大事记(十五)洋务运动
三分钟了解洋务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