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龙门镇


第四十七集

龙门镇——循祖训奉义行

《记住乡愁》主题曲《乡愁》词: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

你可记得,

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龙门镇——循祖训奉义行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70313《记住乡愁》第三季60集第47集)

 


龙门山下的富春江畔,秀美的山水间有着一座清雅的古镇,剡溪与龙门溪绕镇而过,潺潺的水声伴随着古镇人家走过千年岁月。东汉时,名士严子陵赞誉:“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当地也因而得名“龙门”。

当晨曦抚过屋檐,作坊里油炸面筋和蒸酿米酒的香气,开始弥散开来,小溪边水声和捣衣声渐渐交织在一起,人们从古老的巷弄里走出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古镇人家就在这山环水抱的世外桃源中,休养生息,世代繁衍。


记者李七月:“龙门坐落在群山环抱当中,卵石铺就的道路在雨天可以防滑,卵石筑就的墙垣可以让房屋冬暖夏凉,走过一户户人家,可以看到那些已经露出了原木本色的座座厅堂,而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田园的质朴与清新。龙门它是一个因家族聚居而兴起的古镇,其实与这个家族传续了千年的家风和祖训,密不可分。”


龙门古镇位于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后裔的聚居地。北宋年间,孙权第27世孙从东梓关迁徙到此,在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来,沿袭至今已有39代。随着家族的繁衍壮大,龙门逐渐从一个家庭聚居地,发展成今日的古镇。在全镇的2000多户人家中,孙姓占到90%以上。


在孙氏祠堂中,被供奉为第一代先祖的,是孙权的祖父孙钟。龙门孙氏重义的家风便源自于他。东汉末年,战乱频发,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孙钟归隐田园,以种瓜为业。孙钟为人善良,轻利好义,周围乡邻有困难时,他都会无私援助,饥渴的路人途经他的瓜田,他总是以瓜相赠。有一年,当地遭遇灾荒,孙钟的十几亩瓜地里只结出了一个瓜。


龙门镇居民孙奎郎:“这瓜经过孙钟的精心培养,长得又大又圆,很好的。等瓜成熟的那一天,孙钟正要摘瓜的时候,正好来了三个老人,是外地逃荒来的,饥渴难耐,他们向孙钟要这个瓜吃。”孙钟原本打算用这个瓜孝敬母亲,但又不忍心拒绝眼前的三位老人,犹豫再三,孙钟做出了一个决定。孙奎郎:“那么孙钟想我只有这样一个瓜,给了你们,我母亲就没有了,但是又看到这三个老人,身体这样瘦呢,所以他还是切了半个瓜给三个老人,还有半个瓜拿回去孝顺父母。”半个瓜虽小,但已是孙钟全年收成的一半,孙钟奉瓜,孝义双全,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在后世的传说中,这三位老人本是天上的神仙,特意来考验孙钟的品行。神仙们为了回报孙钟的半瓜之情,许给了他的后人三分天下,后来,孙权在江东崛起,建立吴国,成就“四世帝王”。在孙氏族人看来,正是孙钟的善行义举,换来了子孙的福报,从此,孙氏一门就把“义”奉为家族兴盛的根本。

记者李七月:“龙门古镇的街巷,在当地有‘迷魂阵’之称,镇中的数十条老街,它们都是纵横交错,曲折迂回。对于陌生人来说,那是易进,但难出。而这样的一种布局,是孙氏家族他们对于繁衍之地,悉心营造了千年的结果。这些星罗棋布的老街、古宅,到处体现着先人们的用心和智慧,而同时也彰显着他们世代传承的‘义’文化。”

龙门古镇至今保存着宋代的格局,当时,北宋南迁,带动了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龙门造纸业日益繁盛,镇中所产的坑边纸成为草纸中的上品。依靠草纸的生产和贸易,龙门逐渐成为江南富庶之地。孙氏家族也在那时积累下了巨额的财富,他们在小镇上兴建了众多的宗祠和厅堂。又以各支房的厅堂为中心,在周围建起住宅,筑起高墙,形成一座座院落。随着宗族的繁盛,人口的增加,龙门镇上祠堂院落鳞次栉比,街道巷弄曲折盘绕,逐渐形成迷宫般的样貌。


83岁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一直致力于古城古镇保护,关注龙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他看来,众多的祠堂正是龙门孙氏循祖训、奉义行的体现。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龙门古镇很重要的就是祠堂,最多的时候有108所祠堂,就是很重要的一种义,就是说,我外面所能够取得的财富,学到的知识,学到的丰富的经验,我留在我的家乡,希望我的家乡里的我的家族,我的后代,我的子孙们,能够发扬光大我这个氏族的传统。”在龙门,众多的祠堂有着不同的功能,有的用来敬天地,供神灵,祭祖先,祀先贤,有的用来家族聚会,收容贫苦或是开办义学。阮仪三:“这种过去也叫义祠,它里面大部分办着义学。过去都有老师在这上课,然后有贫寒子弟到这里念书。反映了一种社会公德的行为,那就是社会的一种义举,把所有家族的人,在每个宗祠所在的范围里面,得到它的熏陶和教养。”

如今的龙门古镇上,还完整地保存着40多座祠堂,这些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庄严屹立,延续着家族的文脉和传统。

记者李七月:“以义传家的龙门孙氏,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而最著名的,就是明代孙氏的一位广施义德的贤士,他的义举不仅惠及了乡里,让整个富阳民众爱益,而且他也让龙门孙氏备受人们的尊敬。”


龙门古镇的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砖砌的门楼。这座门楼古朴大气,雕刻十分精美,是明朝嘉靖皇帝为表彰龙门孙氏的义行而下旨修建的,为家族赢得这一荣耀的人名叫孙潮,是孙权的第45世孙。有一年,富阳地区接连发生旱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此时,朝廷却派来了官员催缴皇粮,看着乡邻们根本拿不出粮食上缴,孙潮心急如焚。


龙门镇居民孙文喜:“孙潮看到自己有积谷,不拿出来的话,他感到就于心不忍,他说我愿意把我家里的积谷拿出来赈灾,皇粮由我代缴。”

据《富阳县志》记载,孙潮不仅代缴了当地百姓的皇粮,还取出了仓中的所有余粮赈济灾民,在他的全力接济下,人们渡过了饥荒。朝廷感念孙潮的义举,敕封他为“义民”,还专门下拔银两建起“义门”牌楼,以示褒奖。从此以后,义门犹如一座丰碑,把义的信念深深镌刻在了每一个古镇人的心里,一代代延续。龙门镇居民孙文喜:“我们龙门人走到这里,就感谢有孙潮,因为没有他的义举,恐怕现在没有我们这个龙门。因为饿死的饿死,背井离乡,逃难的逃难。”



古往今来,造福家乡的人总能被世代传颂,而在龙门,把义行传播到家乡之外的人,也会被后人铭记于心。“余荫堂”是孙氏先贤孙濡的厅堂。据族谱记载,孙濡从小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在他13岁那年就立下了“借墙角梅,济苍生渴”的人生志向。


明嘉靖年间,孙濡任河南长葛县令,刚刚上任不久,那里就遭遇到一场持续的干旱。为了找到缓解灾情的办法,孙濡彻夜难眠。龙门镇居民孙文喜:“那一年旱灾比较厉害,庄稼都旱以后,田地庄稼都颗粒无收,那个时候,考虑到就是家乡的荞麦生长期比较短,到立秋以后播种可以救灾。”一纸家书送回龙门,里面装的不是孙濡对家人的思念,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在信中,孙濡让家人拿出所有积蓄,购买荞麦种子送去救灾。为了多买一些,他们甚至变卖了部分家产,当一万多斤种子运到以后,孙濡亲自向当地百姓传授播种技术。然而,由于持续干旱,种下的荞麦迟迟不见发芽,守望着干涸的麦田,孙濡终日寝食难安,时间一天天过去,燥热的天空却不见一丝雨意,情急之下,孙濡在田垄上长跪不起,对天祈祷。孙文喜:“跪在地上求苍天,他说苍天啊苍天,我宁可绝我的子孙,不可灭我的子民,我为官一方要造福百姓,那么这样子一来,他就感动了苍天,下起了雨,荞麦丰收了。”或许是爱民胜于爱子的誓言感动了天地,一场大雨解除了当地旱灾,百姓们不忘孙濡的大恩,为他建起了“孙公祠”,并把荞麦尊称为“孙公麦”。


舍财取义的孙濡告老还乡时,甚至拿不出钱来修缮自家的厅堂,最后,还是在族人的帮忙下,才修起了一座“余荫堂”。厅堂落成之时,孙濡亲笔写下“端履”二字,以此来鼓励后世子孙行正道,施义举。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孟子讲过,‘仁’是我们的安宅,就是房子,居住的房子;‘义’是我们行走的道路,我们就要住在这个房子中,走在这个道路之上。龙门镇的孙氏家族,他们实际上体现的,其实就是一种舍己奉公的精神。这种舍己奉公的精神,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奉献,对他人奉献的精神,那么这样一种精神在传统文化中,也把它看成是义的一种表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


在历代先贤的大义感召下,龙门古镇几百年来,修堤坝,改水道,建义渡,办义学的善行义举不断涌现。抗日战争期间,富春江北岸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位于富春江南岸的龙门成为抗日的前线。当时,来往于萧山、诸暨一带的军队、商旅,以及沦陷区的难民大量涌入龙门,各类物资也在此囤积流散,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龙门孙家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


孙晓梅原名孙小蛮,她从小听着家族故事长大,仰慕先人们“借墙角梅、济苍生渴”的人生大义,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晓梅”。1938年,民族危难之际,24岁的孙晓梅放弃教师的工作,带着五位族人化装成难民,悄然离开了古镇。她们徒步千里去往皖南,参加了新四军,投身革命。1943年4月,担任新四军交通联络员的孙晓梅身份暴露,不幸被捕。日本宪兵队摆下酒宴,企图劝降孙晓梅。


龙门镇居民孙文林:“孙晓梅打翻了酒杯,还把桌子,整个酒席全部掀翻。掀翻了之后,她还大声呵斥,她说真正的中国人,你们是征服不了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孙晓梅这枝“墙角梅”傲雪绽放,坚贞不屈,为民族大义献出了29岁的生命。

在峥嵘的革命年代,像孙晓梅一样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投身革命的龙门人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传承先祖“济苍生渴”的精神,前赴后继,不断前行。

记者李七月:“历经了岁月的磨砺,龙门人积善行义的精神一直都没有变。时代在更迭,而‘义’这个字,也被不断地赋予着更多新时代的内涵。如今,龙门人依然发扬着自己的义德,义行和义的精神,继续打造着这里的和谐与繁荣。”


如今的龙门恢复了繁华,古镇上的各种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备,曾经狭小简陋的龙门小学也焕然一新。龙门人历来重视教育,杭州富阳乃至苏州一带的不少名师,都出自龙门。孙伟良就是从古镇走出的一位小学老师,常年在城里工作,2008年的一天,孙伟良回到家乡,他在重游母校时发现,这些年来,随着古镇人家越来越多地迁入城市,龙门小学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也随之调离,学校的师资力量有所减弱。


富阳区富春三小老师孙伟良:“龙门小学的校长,当时就提出了这么一种情况,他觉得是一种困境,龙门小学的年轻老师得不到培养,急需有好的老师来做指导,我一听这个事情,当时就很焦急,而且当时我就说,要不我来吧。”孙伟良常年在富阳一所重点小学任教,经验非常丰富,但他一个人也不能指导所有的学科。一番思量之后,孙伟良想到一个点子,把其他龙门籍的优秀教师都邀请回来,一起参与行动。孙伟良:“所以我当天晚上回去以后,就打了很多电话,每一个电话打过去,他们都爽快地答应。所以七八个老师,我一个晚上工夫全部联系好了。”从2009年5月开始,孙伟良和七位在富阳、杭州等地工作的龙门籍老师一起,在安排好日常工作后定期回到龙门小学,他们培训青年教师,开办特色课程,编写乡土教材,这样的送教活动一做就是八年。从富阳到龙门往返有100多公里,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七位老师没有去计算这八年“送教”,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付出了多少辛劳和金钱。在他们看来,这与先人们在祠堂里开设义学一样,都是为了家乡的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龙门小学赢得了更多的生源,一些原本寄读在城里的孩子纷纷回到古镇。鹅卵石铺就的古老街巷里,又多出了几道追逐玩闹的风景。

在龙门,传承千年的“义”文化,成为古镇人共同的道德追求,他们在舍弃自家利益时,没有人会去计较得失,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是诚心播下的种子,自然会收获幸福的回报。


洪根钢是龙门镇上一位地道的农民,2008年,在一次义务献血的时候,他第一次听说了“造血干细胞捐赠”。


龙门镇居民洪根钢:“献完血以后,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那么我想想看,未来能留一个样本,以后能帮助别人,救活一个人命,那也就把样本留在那里了。”洪根钢觉得这是一件救人性命的大好事,就自愿把他的信息加入到了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四年后的一天,早已忘记此事的洪根钢,突然接到了富阳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洪根钢:“告诉我说,样本和一个患者已经匹配成功了,问我愿不愿意捐献。哇!那我留那个样本终于可以救人了,也没有犹豫,我就放下自己一切工作,去配合他们开始这个流程。”就在洪根钢积极准备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那位陌生人的生命时,却突然发生了一场意外。洪根钢:“就是我老婆的手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卷机器里了,那是左手,现场看着挺恐怖的。我也挺纠结的,这边是老婆,那边马上要去捐献了。”妻子的受伤让洪根钢非常着急,要照顾妻子就会推迟捐献,但当他听说受捐者已经进入无菌室,做了药物准备,不捐献可能会影响生命时,他毅然决定把妻子交给亲友照顾,自己按时前往。手术很顺利,接受捐献的患者重获新生,洪根钢的义举得到红十字会的褒奖和社会的赞誉。但在几天后,洪根钢又遇上了一件麻烦事儿。洪根钢:“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刚好我们农村这里是农忙,然后医生吩咐我是不能下水,不能干活的,这一个月,那我又着急了。”妻子的手受伤,自己又不能干活,眼看插秧的时节已到,洪根钢焦急不已,当他急匆匆来到自家田边时,却发现邻居们正在帮他插秧。这其中,有的人之前和他并没有什么交往。洪根钢:“当时,我感觉挺激动的,越发坚定我要把公益事业做下去。”


2015年,龙门人孙枨鑫也得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成为古镇上又一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龙门镇居民孙枨鑫:“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有一天我也有困难了,我也希望别人能伸出手拉我一把。他病好以后碰到别人有困难了,我希望他也能伸出手拉他们一把,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了。”


洪根钢、孙枨鑫用自己的爱心,延续了别人的生命,他们的义举得到了古镇人家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如今,龙门人献血、捐赠干细胞蔚然成风,富阳血站还专门派出一辆采血车,定期到镇上接受献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他们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鼓励,义行义举的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我们今天强调建和谐的社会,就是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相互帮助的,共同提高的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义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古人奉瓜到今人献血,善行义举在龙门山下的龙门古镇,汇聚成一条澎湃的血脉。这道血脉就如中华民族共同的神龙图腾,涵养在祠堂的香火间,传承在百姓的生活里,延展在未来的岁月中。

  

【《记住乡愁》片尾曲(第三季46-50集)】            

 《故乡的目光》

作词:许冬子 作曲:印青演唱(奏):廖昌永

我的心 恋着你 你的目光

路多长 你就会牵挂多长

走过那么多地方

经历那么多风霜

一条熟悉的小河总在心头流淌

也许沧桑会黯淡时光

也许泪水会朦胧眼眶

因为你 前面的风不再冰凉

你慈爱的目光温暖着我的心房

也许心海会装满惆怅

也许终将会飘落远方

因为你

明天的路不会迷茫

你期待的目光

指引着我的方向

你期待的目光

指引着我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中国】富阳龙门镇龙门村
再访古龙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5)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
志云:孙权故里 浙江富阳龙门镇
浙江富阳龙门古镇·厅堂卷
读书 | 三位龙门人笔下的千年古镇,《在龙门读中国》即将出版发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