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ibas教授的关键点解剖定位笔记(一)

颅骨表面恒定的骨性结构与皮层结构存在许多关联。加强定位的学习,对相对应的脑沟回会有更准确的认识。

以下借用《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p5示意图开始复习。

颅骨凸面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鳞状缝、顶乳缝、额颧缝;

骨缝连接点:翼点、星点;

重要骨性凸起标志:枕外粗隆、枕后点、顶结节(颅阔点)、颞上线、鼻根点。

通过上图,可以定位中央沟、侧裂的位置:软尺沿矢状缝测量鼻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并标出中点和后1/4点。连接额颧点(颧弓上缘与眶缘相交处上方2.5cm)至后1/4点,跨过脑表,此为外侧裂体表投影。自额颧点沿此投影线向后3cm处为翼点体表投影。自颧弓上缘中点至上Rolandic点(鼻根-枕外粗隆连线中点向后2cm处)做连线,跨过外侧裂体表投影线以上的部分,也就是上下Rolandic点之间的部分就是中央沟的体表投影。关键孔与额颧点位置大致重叠。

但是在学习唐寅达听译的Ribas教授的经典教学视频后,对于他的十个颅骨-皮层定位点叹服。

额颞开颅相关定位点(3对)

前侧裂点 ASyP——前鳞状点 ASqP

下中央沟点 IRP——上鳞状点 SSqP

额下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IFS/PreCS——冠状点 St

额上部与中央区开颅相关定位点(2对)

额上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SFS/PreCS——冠状后点 PCoP

上中央沟点SRP——上矢状点SSaP

1、 前侧裂点 ASyP——前鳞状点 ASqP

前侧裂点 anterior Sylvian point:额下回三角部回缩,下方侧裂池扩大处。

前鳞状点 anterior squamous point:翼点区域H形骨缝,鳞状缝前部与顶-蝶缝交界处,H中间一横的后点,前部为翼点。

对应度:垂直面上70%,水平面上56%。

临床意义: Yasargil教授的Sylvian point(侧裂点),解剖侧裂的最佳起始点。

此处侧裂上方为额叶盖部的三角区和盖区,即Broca区。

2、下中央沟点 IRP——上鳞状点 SSqP

下中央沟点 inferior Rolandic point:中央沟与侧裂的交点,在侧裂线上ASP后方2.5cm。

上鳞状点 superior squamous point:鳞状缝的最高点,鳞状缝与耳前压迹所在垂直线的交点,耳前压迹上方4cm,耳前压迹 preauricular depression:颧弓上方、耳屏前方的凹陷,Rhoton定位法:侧裂线上翼点后方2.5cm。

对应度:65%位于侧裂内,29%恰位于IRP。

临床意义:对应Heschl's回(听觉中枢)前缘,隔侧裂与其相对的是中央后回;后方的颞横回、颞上回和部分角回构成了Wernicke区,对应中央沟下方的中央下回subcentral gyrus。

3、额下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IFS/PreCS——冠状点 St

额下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IFS/PreCS:额下沟平行于侧裂,额下沟后端可位于中央前沟前方、重叠、后方。

冠状点 stephanion:冠状缝与颞上线的交点。

对应度:70%冠状点位于额下沟,30%冠状点位于中央前沟,53%位于中央前沟前方

IFS/PreCs通常位于St后方<2cm距离内

临床意义:后方正对着中央前回的面部运动区,相当于Broca区上界,与ASP、IRP大致界定Broca区范围

4、额上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SFS/PreCS——冠状后点 PCoP

额上沟与中央前沟交点 SFS/PreCS:额上沟平行于纵裂,额上沟后端可位于中央前沟前方、重叠、后方。

冠状后点 posterior coronal point:冠状缝后方1cm,中线旁开3cm

对应度:81%冠状后点位于额上沟,25%冠状后点位于中央前沟

冠状后点一般对应于SFS/PreCS实际交点的偏前方

临床意义:后方正对着中央前回的手部运动区(Omega区),经额上沟入路,切开额上沟的最远后界。

冠状位上,冠状缝对应室间孔,冠状后点对应丘脑、侧脑室体部、室间孔略后方

在半球间经胼胝体入路,额叶牵开范围、胼胝体切开范围的最远后界,因此骨窗大部分位于冠状缝前(安全,前方SMA,后方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楔前叶)

5、上中央沟点SRP——上矢状点SSaP

上中央沟点 superior Rolandic point:上端总是与纵裂相交。

上矢状点 superior sagittal point:前囟后方5cm,鼻根-枕外粗隆连线中点后方2cm(上Rolandic点)

对应度:37.5%,上矢状点一般对应于SRP的偏前方(顶上2点均在稍前)

临床意义:半球间经胼胝体入路显露侧脑室体部,若以该点为中心则会偏后,而将显露胼胝体压部下方、穹窿联合后方的松果体区

最后附上段国升版神经外科手术学中所采用的kronlein定位法,也是最开始学习时所常用的定位方法。

AB线: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

CD线:经眶上缘与AB线的平行线。

EF线:经颧弓中点与AB线的垂直线。

GH线:经下颌关节中点与AB线的垂直线。

IK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与AB线的垂直线。

M点也即相当于翼点的位置,是前垂直线与第二水平线的交点。

N点自鼻根至枕外隆突连线 中后1/3交界点为N点

K点由眉间沿矢状线至枕外隆突连线中点向后1cm 是K点。

中央沟 位于KM线上,其前方1.5cm 是中央前回,后方1.5cm是中央后回。

脑膜中动脉:M点为脑膜中动脉的前支在脑表面的投影点;O点为脑膜中动脉的后支在脑表面的投影点。

P点为脑膜中动脉主干在脑表面的投影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脑解剖定位3D进阶版
【学习笔记】ribas教授的手术定位(二)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沟回
MR基础班学习记录二
神经外科手术画线
认识“中央沟”,秒杀额顶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