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十四章简释: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简释: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简释】:
用眼看不到,称为“”;
用耳听不到,称为“”;
用手搏不到,称为“”。(“搏”;指:拍,击,捕抓。)
此三者不可究问至底,其穷微极妙,且“浑然一体”。
其上(说清晰)并不清晰,其下(说暗昧)亦不暗昧。
其无头无绪,用言语(古有“结绳记事”之说),不可名状,
复归于无物无相。
恰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称“惚恍”。(“称”;等同“谓,称谓”。)
迎面而来,“不见其首”,随背而跟,“不见其后”。
执掌古人积累的规律,用以驾御(驾驭)现实中事物。
能推知“古之始”,是谓“道之纪”。(“道之纪”;指:井然有序的“道之规律”。)

【说明】本章简洁明了,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绳绳兮”
■“绳”读音
[shéng]“绳绳兮”中,第一个“绳”系动词,是“打结”的意思。第二个“绳”系名词,是被“打结”的“绳”;指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表达事物。可借用“数[shǔ ][shù]”的“动·名”结构来理解“绳绳”的词性。在广义上指:事物本身之外的诸多“举止言行”表达方式。其都是“手指”而不是“月”。

 

(版权保留,转载请注明来源:周有光文化博客/桃李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十四章,如何理解“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道经.第十四章原文翻译
【共读】《道德经》第十四章
玄书《道德经》第14章俗解【筑迹文学】作者 胡说胡又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今人怎么看?
每天一点修行——道教道德经系列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