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与记叙文差别是什么?

散文与记叙文差别是什么?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散文,而我看起来与记叙文很相似。散文与记叙文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5个回答

散文和记叙文的差别,初级语文教学中讲过概念的。语文教学中对记叙文的描述是: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对散文的描述是:

【散文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四种。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定义,基本上是能理解的,但对于散文的定义,就特别不好理解,尤其对于“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解和操作,几乎就是五花八门。

我想就以题主举出的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为例,来分享一下我的认识吧。


我很确定《背影》是散文。原因如下:

首先它具有明显的“形散而神不散”特征。

《背影》的“神”,就是“我心里的——荒烟蔓草的年头,一个父亲的形象”。它既不是为了记述父亲的某件事,也不是为了展示父亲的命运历程,它仅仅只是为了传达作者对父亲整体形象的感受。

然后文章的主体,表面上看来是父亲的言行和人生起伏,但其实,作者对于父爱的感念和评价,才是文章的主体!

作者写父亲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感动,文章的“网顶”是作者的感受与感悟(为了不影响手机阅读体验,我就不摘录原文句节了)。

所以,这个文章,无论你怎么写,它都“散”不了!因为,无论写了父亲多少事多少话,最后都要回到“我”身上来,只要“我”对父亲的言行发出一个感想,“镜头和聚光灯”立刻就回来了。

——散文写作的结构魅力,也正在于此!!



那么,我再分享一个比较纯粹的记叙文名篇:

鲁迅先生记叙文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的写作结构,与《背影》截然不同。

虽然两篇都是写人物的,但《背影》是因为作者内心起伏,翻出了人物的诸多言行;而《藤野先生》是为了把人物的经历记下来,然后才在记叙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藤野先生》以时间为线索,先写自己在东京留学时的不快心情,从而改变专业去仙台学医,在仙台医专遇到科任老师藤野先生,到后来自己因为在解剖课上看了录像,看到同胞的愚昧,决定放弃学医,离开日本,与藤野先生再未相见,最后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感恩。

文章以写景开头,就是我们常常读过的那个段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的记叙中,空间转场,人物出场,景物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及人格表达,都有关联性和连贯性。文章的重点,是客观记录自己的经历,这段经历,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被记下来,然后才有对这种经历的感慨,感慨是由外而内的。


前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情绪是由内而外,《背影》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然后随着自己的感情的流动,不断涌现出父亲的背影细节。直到最后,随着自己日渐年长,与父亲的连接也逐渐变“淡”,这种变淡令人惆怅,文末,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为结尾。


总之,只要把《背影》和《藤野先生》放在一起读一下,基本上就能感受到散文与记叙文的区别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析初中散文的情感
表达课丨这种描写手法好神奇,鲁迅朱自清等大作家都爱用
(2)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八年级语文“感受思考生活,使散文有情有悟”优秀教学课件PPT
温儒敏解读初中8篇经典课文,对《孔乙己》的解读令人脑洞大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