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微访谈丨对话欧亮——欧亮这样谈书法




访谈人:苏道强(苏)——笔阵图书法工作室创始人之一。

访谈对象:欧亮(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后附详细介绍)



:欧老师,笔阵图书法工作室目前针对实力派书家进行微访谈。此次非常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此次书法访谈!我会提一些学习书法以及书法圈的普遍性问题,您大体谈谈就可以。


:谢谢邀请。我们开始吧。

                                                

:欧老师,您平时是如何临帖的?


: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虽然我现在写碑,但一直认为临帖必须与古人对话,越接近越好,你会发现在临帖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笔下表现的结果,而是在临写的“眼到、手到、心到”这些过程中去了解古人当时的书写背景、心态以及要表达的风格技巧。千百年来“帖学”是书法美学和文人审美追求的最高方向,在不断地演绎着无法企及的传奇精神世界。


王铎认为“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他博采前人之长,一日临贴,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乎。通过古人的实践,我们应该将“临帖”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我平时学习书法就是“单日临帖、双日创作、三日思通变”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这几年来,还不断将临帖时间和目标细化,如每天临摹四个小时,大字榜书100多字,小字墓志300余字,这样每天有一定量,知道要完成多少任务,才不至于盲目地把时间浪费在“不断想象”却不去实践的误区中,我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自己观察和实践得来的,在问别人“书法怎么学?”之前,先得自己把功夫下足!书法是有“捷径”可走的,很多年轻一辈几年时间就经常在国展中获奖,就是因为“临帖”花了时间和精力。


:确实是这样!不要总是询问捷径,书法就是得下够起码的功夫。第二个问题就是,您觉得从临帖到创作需要怎样的历程呢?

  

欧: 读大学的时候去长沙简牍博物馆听了张锡良先生的“书法与文化”讲座,对一副先生写的手札至今还记忆犹新:临摹是日课,创作是余事。我想我们学习书法也应该这样去认真对待临帖,当代青年书家李双阳曾经请教他的老师黄惇先生:怎样才能快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很多书法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期待自己通过辛勤地临帖取得成果,形成自己的风格,黄惇先生回答很绝妙:你看树上结的果子,成熟得越早,掉得越快!道理很简单,寓意却很深刻。


我们临帖不能只临摹不思考,在实临阶段,我们要有意识的“再现”,充分在头脑中形成原帖深刻的印象,达到通过数字既能判断是何家面貌。以实临为基础,用作品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章法,如手卷变中堂、斗方、条幅等,在不改变原帖风格的前提下,作多方面的章法训练,有利于强化理解。有了实临分解章法的基础之后,便可以在线条、结体、尤其是墨色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其实就是要在临摹过程中多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勿操之过急,在结体和墨色的训练中走了“捷径”,变成“江湖书体”,得不偿失!


苏:临帖必然离不开读帖这一过程,您是怎样读帖的?


欧: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精”,读帖务求精细周到。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读帖。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不少学书者的经验证明:临不好帖的主要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读帖,拿起帖即临,有些人读帖不认真,一看而过。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临不好其形神,初学者对此应特别予以重。 


          读帖是临摹的前提,在熟悉帖的面貌之后,开始技法的训练,手脑并用,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应当在临摹之前,通过读帖来观察整体面貌和用笔特点,如:魏碑是斜画紧结还是斜画宽结?方笔多还是圆笔多,与唐楷有什么出入?方笔在那几个字中有代表性?章法是怎样的?唐代颜真卿的行草书和怀素的大草在线条方面有什么特点,他们写字的速度是否一样?墨色是如何处理的?学习二王的笔法,能不能在其它学习二王的经典作品中找到切入点,他们是怎么幻化二王的?等等,我们读帖不仅仅要看字形,还要想象丰富一些,看看高手是怎么理解的,然后自己再去实践,不要枯燥地面对一本字帖。


:关于临帖以及临帖和创作的转化过程您说得十分得透彻!其实这部分一直讲得是书法技法层面的东西。作为一个书法人,是无法撇开“文化”单独来讲书法的。那么,您是怎样看待当代书法的文化缺失的?


欧:书法艺术在古代是精英人士文化的产物,所以,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极有文化底蕴的,清朝人包世臣将书法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神品,以下又各分为上下两等,共五品九等。讲书法美就是“神品”的八个字,“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有些人故意把一个很简单的字写得谁也不认识,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很值得考虑。


古代书法作为”进士“的条件之一,那个时候孩童时候即知道写好字的重要性,现在社会文化、经济格局变了,讲究的是如何提高效率,那么仅仅依靠书写是适应不了当今快节奏发展的,“书法”已经从古代的实用为主到现在纯以“艺术作品”而存在,当文化大环境的改变,教育的培养模式随即发生变化,要求成为社会经济型全能人才,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现代教育,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老百姓感受到了经济社会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西方国家在深厚的经济基础上,自己的文化也没有落后,依然有很多“传世文艺作品”问世,我觉得,简单地来认为,我们先得吃饱饭,才能去最求“文艺”。


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在慢慢地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文学有莫言先生问鼎世界文坛,医学有屠呦呦先生让古老的中医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会越来越多,教育在改革,人文也会进步,传统文化回归也会慢慢到来!所以,不以今人之短处去比古人之长处。


:相信传统文化会回归!我知道您是写碑的,而开篇您对帖学也有一定的研究。那么,您觉得碑帖是否能结合?如果能结合,怎样结合?


欧: 碑学始于宋代,清中叶以后,帖学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书法兴起。清嘉庆、道光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至清末民初,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像吴昌硕、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沈曾植、李瑞清等大批碑学家。理论上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把碑学亦推向了顶峰。


在清代碑学大家中,以碑帖结合最为成功的是赵之谦、沈增植、何绍基等,我们可以从这三位书家对碑学的实践得出结论,碑帖结合是写碑发展、碑学审美的最终方向。碑刻,尤其是民间碑刻的“雅化”是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的目标,需要淘尽粗砂才能始见真金,一味追求民间碑刻的“野逸、荒率、粗头乱服”,则走进了学碑的沼泽和误区,碑帖结合是我们都想实现的愿望,但是它需要极大的才能和学养,并不是简单地用二王的笔法去套用爨宝子风格,那就错了,清代全民崇尚碑学,为什么碑帖结合的成就在赵之谦和何绍基身上?我们在学习碑或者帖的过程中,眼高是不可缺少的,手能否到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造化了。


 苏:现在很多书家都入过很多展览,逐渐地衍生出了“展览体”这个词。您是如何理解展览体的?


欧:“展览体”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当代书法发展的结果,当代书法发展取得的最大成果,从这里来理解的话,我想应是“大”,在把字写大上面,比过了古人。古人没有作品的概念,最高水平都体现在手札式的文稿上。现代的建筑,要是配上不足一平尺的小手札,也确实符合不了建筑风格,也满足不了现代人”求奇、求怪”的视觉审美,现在的审美是视觉审美,即通过几秒钟就可以欣赏完,那么,少数人的展览,要想吸引广大社会人民,让他们参与进来,作品写小了,不悬挂,就难以在目前的老百姓心中得到推广。


   很多人严厉批评如今的参赛作品,一张张六尺、八尺作品让人眼花缭乱,看不到内涵、看不到学养、看不到作品的功夫等等。犹如喜欢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的老先生觉得90后的流行歌曲恶俗不堪一样。书法群体在当今社会是个非常小的圈子,知识爆炸的年代,必定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时代,平常心对待,耕自家砚田,守一方静土。


苏:据我所知,您也是一位书法老师。您是怎样看待书法进校园的?


欧: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针对目前中国大量书法相关资料利用率严重不足、书法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建议,首先应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青少年汉字书法教育,设立汉字书法教育专题展览,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其次,将书法学科视为学校教育科目中的常设独立课程,打造书法教师专业队伍。

 

    从2015年11月县教育局成立“祁阳县书法教育协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的中国书协会员和全县教师精心创作了一批校园文化作品,在各个城镇学校进行巡展,并邀请学生现场参观专业书家挥毫创作,近距离感受传统书法文化带来的魅力,虽然巡展的工作量非常大,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也是普及和推广书法进校园的好机会,所以,我将“书法进校园”作为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写好字做点事情。


苏:之前我们谈到展览体,这个话题绕不开国展。您能否分析下当下国展获奖书家有哪些优点和弱势?


欧:当下展览时代,获奖作品不能代表某个高度,没入展的也不是水平不行。所以,国展获奖与否,不管是作为作者本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平常心来看待,书法作品沦为一个平台评比的时候,几万件作品要选出个一二三来,肯定不能尽如人意,那么体现的是全体评委的意志,在一个设定的评选机制中,有获奖,有落选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不像体育赛事,全世界和仪器都在看着,胜负就在眼前。


现在学习书法的条件比古人优越多了,花几千元基本上可以将古代经典法帖全部买回来,目前的印刷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对学习的需要,或者去各大博物馆和私人展馆中看看古人的真迹,也可以去参加各类专家的书法培训和讲座,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我们在技法方面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但也并不是好事,书法其实就是一个“养“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 我曾经参加中国书协的展览也获过几次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时刻觉得不足的就是手上功夫和文化素养。


苏:上面我们聊得都是比较专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聊点生活化的。你对自己在未来有什么规划么?


:在书法上面,希望在三十岁至四十岁解决技法的问题,四十岁至五十岁弥补阅历和读书的不足,五十岁至六十岁能有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六十岁以后我想从事公益事业,继续推广和普及书法教育。我在路上,多走一步,目标就会近一些。


苏:我们一直在说书法,您觉得书法给您带来了什么?


欧: 学习书法这么多年,我收获到的是感动和幸运!!


我通过书法认识了很多朋友,不断虚心向他们请教,不懂就问,我认为,年龄比我大很多的长辈,他们学习书法的时间比我长,肯定有自己独到的心得。那么,我希望得到师长们的指导,让自己少走弯路,人生一辈子很短,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愿望,容不得自己去浪费时间。


让我感动不已的是2014年下半年,也是我比较困难的一年,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学习和创作当中,当时工资很低,常常是入不敷出,到了没钱买纸和墨的时候,才知道疯狂的书写所留下的落寞和失望,也没有什么满意的作品,常常半夜起来思考这些问题。这个时候,朋友周昌俊得知我当时的情况,不动声色的给我送来很多宣纸,也买了我几千元作品,又请我去他家里玩了几天,让我渡过了那个艰难的时刻。后来,我学习书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魏湘江先生的认可,他经常关心我的生活情况,不断给我鼓励和自信,知道我没有条件出去学习,有书法名家来祁阳交流,就让我一起去参加,为我开阔眼界,先生的用心良苦,让我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是多么的幸运!

  

苏:我们都还比较年轻,我再问一个目前我们不能回避的生活话题。你会为了个人感情问题放弃一些东西么?比如说练习时间?


欧:我的朋友集中在30——60岁之间,因为经常跟自己的长辈在一起,在平时的交往中学习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书法心得,慢慢记在心里。我从19岁开始,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希望在30岁之前拿到中国书协会员,有了这个目标,几乎每天都有学习的动力,身边的朋友大都在谈恋爱、旅游、聚会、唱KTV等等,这才是年轻所做的事情,偏偏我喜欢上了书法,每天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发现自己不再年轻,都26了,除了书法,还是一无所有,我专业是平面设计,也爱好摄影、旅游等,但是这些东西都为了书法而放下了,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还是不对,反正父母是觉得不对的,经常跟我说,村里谁谁跟我一个班,现在怎么怎么样了,谁谁都结婚了等等,电话里面三句话就会听到这些话,也许还真不是搞艺术的料,不然为何这么艰难呢?


苏:生活在这个时代,现实始终是我们这些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如果书法没有给您带来荣华富贵,您会怎么办呢?


欧:小时候,我父母在田里做事,我奶奶见我没去田里帮忙,指着正在忙活的大人们问我:你以后长大了,是想拿锄头把还是拿笔杆子?我一时没有回答,慌忙提着水壶去田里送水,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多年以后,拿着毛笔写字,应该算不上奶奶心里面那种拿笔杆子的人吧。


苏:今天进行的访谈真是聊了不少,我个人也学到很多关于书法以及非书法的东西。再次感谢欧老师!谢谢您!今天的书法访谈就到此为止。


欧:不客气,大家多交流!



 欧亮作品欣赏
















      






 书家风采 



欧亮,男,1989年4月生,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祁阳人,书法宗龙门二十品、摩崖造像。艺术上不随时风,深挖传统原生态书写技术。在碑、帖的不断理解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追求大巧大拙、大朴大美、崇尚自然率意书写。


获奖入展情况:

 

获奖:全国首届“农行杯”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全国奖)

 

入展

2013年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3年第二届“平复帖”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3年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3年第七届“中国临沂”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篆刻展

2014年“生态大连”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4年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4年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4年“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4年“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

2015年全国第二届手卷展

 

 

 

转发分享,截图发至后台,幸运读者均可获赠下附精美书法小品一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岁获兰亭奖,入国展十余次,那时他学习书法才十年
《翰墨书香----朱非 苏士澍金石书法求教展》电子版
真正意义的欧楷并非欧阳询所创,纯正的欧楷到底什么样子?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访谈——王玺访谈
书法碑帖 清·曹鸿勋欧楷《王清宮碑》
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国展现场高清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