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孩子内心更强大?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度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中时时刻刻被家人围绕,始终是家庭的核心。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核心,因此,在家里被众星捧月的孩子,到了学校发现自己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可能产生失落感。


在初中阶段,这种失落感的影响更加明显。


一方面,孩子升入初中后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些在小学表现很突出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发现自己不再是明星,不免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情绪非常敏感,也更加容易产生失落感。


因此,培养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有的孩子自以为是,有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这些孩子我们都要加以引导,让孩子形成比较适切的自我认知。


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孩子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孩子运动能力突出……但这些孩子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不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可,甚至因此自卑。



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



不能对孩子一味迁就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生活中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孩子很少体验到受挫感,就没有机会学习应对挫折。


比如,带着很小的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各种玩具都想要。这时一定要设定好规则,比如每次只能买一样。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学会了选择,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慢慢理解,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得到。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端正态度


作为初中生,孩子正在一点点走向现实生活,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童话世界,要慢慢引导孩子接近现实世界,让孩子接受多元的挑战和挫折。




提升孩子的社会融入度




让孩子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


这方面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甚至有一点小事就急着帮助孩子“出头”,找同学找家长找老师。这样不利于孩子学习和同龄人交往。


另一个误区则是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片面,没有界限感。现在频繁的初高中生之间的欺凌、侮辱,往往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人与人交往的尺度在哪里,界限在哪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一个方面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异性交往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分寸,也需要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



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客观分析


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广,一点都不亚于成人。社会现象那么复杂,如何认知很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走极端,对社会问题往往用非此即彼的、比较偏激的眼光来看待。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一个看问题特别偏激、视角狭窄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的。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有“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总觉得都是社会不好,所以自己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家长要有一个宏观的思考,在初中阶段就从一些比较浅显的、孩子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切入,引导孩子形成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家长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起个体的一些责任:比如做一些家务。


这个过程会让孩子知道,必须通过努力付出才能收获别人对你的信任,对你的喜爱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慢慢培养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点左下阅读原文进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析高一学生的家庭教育_2009_公告通知_效实新闻_宁波效实中学
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附低年级陪伴建议)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孩子为什么会在幼儿园有失落感?产生原因有三,缓解方式早些掌握
怎样帮助新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初中阶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