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鼠狼步兵战车的二三事
本文作者为monochromelody,授权转载 
今天就从1959年西德对于SPz-neu步兵战车的设计指标要求,简要分析下黄鼠狼的基本技战术性能是如何确定的。
=================================== 

1959年SPz-neu步兵战车基本性能指标 
-乘员数量:12人(3+9),如果车长兼任步兵班长的话,这样恰好可以容纳一个10人掷弹兵班;
-步兵可以乘车战斗,也可以快速转入下车战斗;
-载运步兵投入战斗时,能为步兵提供一部分保护,如有可能应更进一步提供完整的保护;
-对于炮塔乘员和车载步兵,应尽可能为其提供全向视野;
-其机动性能、运行寿命和续航里程应能与未来的主战坦克相匹配
火力性能
-中口径机关炮(口径至少20mm),并备有同轴机枪作为副武器;后来又提出应有一挺指向6点方向的机枪,具备左右90°射界。
机动性能
-良好的越野性能,应与主战坦克的越野性能相当
-单位功率最小应达到20马力/吨
-具备水密性能,可在5m深水中潜渡行驶
-最大行程500km(公路)。
防护性能
-车首应能抵御20mm穿甲弹的射击
-战斗室具备完整的核生化防护,滤清系统应满足连续24小时战斗需求;
-应具有低矮的投影面积,全高低于1890mm
勤务性能
-便于后勤维护(操作简便,维护修理方便);重要部件可以快速更换;
-同车族不同车型可通用分段组装。
=================================== 
尽管上述指标在研制过程中有数次修改,但考虑到SPz-neu最终发展成黄鼠狼步兵战车,从现在回头看当初的指标,仍然有几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重量。SPz-neu并没有对车重给出明确限制,仅要求功率/车重达到20马力/吨。某些人吹捧黄鼠狼动力充沛“可达20hp/t”,显然它本该如此;某些人嫌弃黄鼠狼浪费吨位,那是西德根本没限制。
第二,防护。设计防护水平是抵御20mm穿甲弹射击,这点对于黄鼠狼来说并没有任何困难,首上11mm/78°装甲LOS≈53mm,贴脸防20mm毫无问题。至于穿甲能力更强的30mm机关炮和14.5mm重机枪,1980年代通过黄鼠狼A3升级在全车各处加装了共计2.4吨装甲,根据1998到1999年的实弹测试验证,可保证防御华约30mm APDS和14.5mm AP的打击。更进一步的测试显示,加装附加装甲的黄鼠狼可免疫BMP-2在400m距离上的穿甲弹射击。 

穿甲弹射击测试,位置为炮塔前部
第三,过河。西德指标根本没说浮渡,直接就暗示大不了做重一点,最深5米潜渡过河。确实有加浮渡气囊的保留选项,但仅限于预生产型的黄鼠狼,量产型根本不考虑浮渡。因为浮渡气囊固定支架要直接焊在车上,根本没法拆,某些人还说要停车充气,充个屁。西德装甲车辆,只有M113、山猫侦察车、狐式运输车等极少数几种考虑浮渡过河,大部分走桥梁或潜渡解决过河问题。 

预生产型黄鼠狼,加焊支架装气囊
第四,火炮。客观上看,20mm机关炮是菜,是打不了坦克。AP-T千米穿深40mm,APDS千米穿深44mm,连苏联坦克的80mm车体侧面都打不穿。因此20mm机关炮的用途确有明显限制,仅能打击2km内的软目标,1500m内的轻装甲目标,低飞的飞机与直升机。至于某些人吹捧武士步兵战车改装毁天灭地CT40,先不说WCSP从2008年吹到今天愣是没批量换装(2011年砸了13亿英镑,预计2020年服役,2019年还在“moves ahead”,你看都脱欧了),这是孙子和爷爷赛跑,要不要脸?穿深上天,千米150mm了又怎么样,是不是发现自己这根40mm埋头烧火棍无非穿甲高一点,弹头大一点,用起来还是只配欺负软目标和轻装甲啊?不知该蠢到笑还是蠢到哭。 

黄鼠狼的潜望镜瞄准分划,下方弧形分划可用于对空瞄准
第五,导弹。作为步兵战车,真要想跟坦克过招,最好上反坦克导弹。有人又要说,黄鼠狼1971年服役,1982年才想起来装MILAN导弹。需要明确一点,黄鼠狼早在原型车时期就打过瑞典Bantam导弹。那怎么不装导弹呢?BMP不都装了?第一代ATGM和第二代ATGM在最小射程、可操纵性方面有着质的区别,与黄鼠狼研制同期,西德正在和法国合作研发HOT、MILAN这两种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闲着没事还是脑子有坑给一款第一代ATGM让道?MILAN发射器小到KRAKA伞兵突击车,大到黄鼠狼都能装,还可以整合MIRA热成像仪,岂不美哉?

黄鼠狼原型车之一的RU 263,未安装火炮,专用于测试导弹,需要通过专用的舱门发射
第六,动力。黄鼠狼步兵战车的动力系统在紧凑性方面与苏联相比,有很多评判标准。苏联在BMP-1上使用6V150柴油机,最突出特征是高度低:其汽缸呈120°夹角,以降低高度(宽1153,高751);而黄鼠狼使用的MB 833发动机,汽缸夹角呈90°,高度上略逊一筹(宽1050,高955)。
如果看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6V150是441马力/m³,而MB 833是475马力/m³,反而是黄鼠狼占优。在传动系统方面,西德采用液力机械自动变速+液压液力无级转向,行驶性能上远强于机械变速+机械制动转向,BMP-1的传动牺牲了行驶性能,以换取重量、体积、成本方面的优势。

黄鼠狼尺寸诸元示意,由于采用无人炮塔,黄鼠狼的装甲防护区域高度仍在2m左右
=================================== 
下面教大家如何科学地黑黄鼠狼步兵战车。
由于黄鼠狼步兵战车的研发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有的指标显得不合时宜。比如指标中规定的最大高度不得超过1890mm,实际上是对应发动机后置、传动前置的布局。随着研制的进展,要求车辆具备大型尾门(要求能够2人同时上下车,以缩短在敌火下的暴露时间),车辆就不得不做成动力前置的设计,为了保证视野,炮塔上的观察设备又被迫增高,高度就超标了。作为妥协,从第三代原型车的RU 362开始测试人员在座圈下的炮塔,用今天的时髦话讲就是无人炮塔或顶置武器站,此后的预生产型全部采用顶置炮塔。小直径座圈难以同时布置人员和武器系统,例如BMP-1就将车长布置在驾驶员身后,炮塔内仅有炮手;从HS-30开始的20mm小型单人炮塔也是这样,炮塔内仅有1人,难以保证周视观察。顶置炮塔通过将武器挪到座圈以上,这样炮不和人抢空间,仅在座圈以下布置人员,可以见缝插针布置弹药与供弹系统,有效地缓解了空间紧张,并保证了充分的顶部观察手段。
但是,无人炮塔的布置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乘员无法直接接触到炮尾,战斗中基本不可能排除武器系统的故障。同时,外置武器系统容易被沙尘侵入,沾染机件造成可靠性方面的影响。

部署在阿富汗的黄鼠狼步兵战车,打开外置武器系统的护盖,里面是厚厚一层沙尘
黄鼠狼后续的改进也着力消除这一问题,不论是外贸阿根廷的VTCP步兵战车,还是参加瑞士步兵战车选型的KUKA M12步兵战车,或者是西德自己的黄鼠狼2,都采用了更常规的炮塔布置,口径也一个比一个大。
另一个问题在于,黄鼠狼实际上不具备在NBC环境下发射MILAN导弹的能力。车长需要钻出舱外进行导弹的装填、瞄准、发射、制导,这点确实不如美苏的步兵战车。不过NBC环境下的反坦克导弹再装填,冷战时期恐怕也只有苏联的BMP-3、9P149突击、西德的RJPz 3美洲虎能做得到吧。
2009年在阿富汗的部署,黄鼠狼除了受风沙困扰,车组还抱怨没空调,直接导致黄鼠狼A6加装空调系统。2011年6月,一辆黄鼠狼步兵战车在昆都士附近遭200kg IED袭击,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
=================================== 
平心而论,作为西德用心酝酿十余年的力作,黄鼠狼的性能确实对得起它的名声,即使冷战后联邦国防军规模收缩,仍然保留了大量黄鼠狼步兵战车,直到近年才逐渐用美洲狮步兵战车、拳师犬步兵战车加以替代。在外销方面,作为冷战遗产,黄鼠狼的零备件存量其实是很充足的,智利、约旦、希腊、印度尼西亚均装备黄鼠狼A3。

智利陆军的豹2A4和黄鼠狼A3

印度尼西亚陆军的黄鼠狼A3,其实也是搭配豹2运用的

约旦陆军的黄鼠狼A3,时任德国国防部长的冯德莱恩参加了移交仪式。这车还未安装火炮

希腊陆军的黄鼠狼A3步兵战车,特有的希腊陆军迷彩色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MP-2 vs“黄鼠狼”1——也许会有迟到的比拼
高丽铁骑新组合——韩国K2主战坦克与K21步兵战车
俄罗斯步兵战车发展新趋势
今日武器装备分享-瑞典CV90步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1步兵战车——从A1到A5
世界各国最先进步兵车性能大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