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说武器】红色骑士传奇——1930-1945年间的苏联装甲汽车技术发展沿革

(约4800余字,配图33幅,阅读约15分钟。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打赏)

苏联红军在1920年代取得国内革命战争胜利以后,由于国内经济处于复苏状态,对于装甲汽车研发的相关工作一直都停滞不前,而同时期的西方列强均装备了不同数量和质量的各类装甲汽车部队。然而这种压力并没有对苏军造成多大的影响,直到1927年苏联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将装甲汽车的研发和大规模量产提上了日程。

从红军1927年装备的第一种车型BA27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军装甲汽车一共研发了30多种车型,特别是30年代是苏联装甲汽车研发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介于篇幅,30年代中期和之前的苏军装甲汽车仅作一下简介,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后来的各款型号。

第一部分:苏联装甲汽车发展基础和分类方法

苏联内战结束之后,军事重工业开始逐步建立成长起来,这为装甲汽车的设计制造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美国和德国的合作,特别是跟德国在30年代初签订的拉巴洛条约之后,为苏军装甲汽车研发更是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先进技术得以引进,这不光是对装甲汽车,更是对苏军坦克的研发开了个好头。

在这些援助和合作支撑下,苏联兴建了规模巨大的汽车厂和拖拉机厂,这些工厂后来基本上都成为了军工厂,最有名的是后来的哈尔科夫坦克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以及我下面要提到的加兹工厂(加兹也就是后来大家称呼的嘎斯,翻译区别而已)。

按照与美国福特公司的协议,加兹工厂开始按照美国提供的图纸制造福特AA型卡车,并投入生产。1930年以后,AA卡车遍布全国,苏联军方开始将这一底盘研发成装甲汽车。苏军在30年代初研发自己的装甲汽车一开始,就提出了后来被证实很实用的要求——工艺简单,配件通用化,性能多元化。而苏军对于装甲汽车的分类,不像德国美国按照重量分类,而是根据火力强弱划分装备37毫米或45毫米火炮的型号被归为重型装甲汽车,装备机枪的归为轻型。

第二部分:苏联轻型装甲汽车

1、D-8轻型侦查装甲汽车

1930年开始,莫斯科KIM工厂的高级工程师迪林科夫,以福特A型轻型轿车的底盘为蓝本,与列宁格勒的伊左斯基汽车厂的技术人员协同研发了一款小型装甲汽车。该车长3.5米,高1.68米,没有传统炮塔,只有一挺向前的机枪,被命名为D-8轻型侦查装甲汽车。

根据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指令,给该车在后方又增加了一挺机枪,这样一共两挺,备弹4158发,平均装甲厚度6-7毫米,底部装甲3毫米,整体防护力相当弱,但最大公路速度却达到了85km/h。

从我刚发的第二张图看来,该车在车头上设置了百叶窗结构的通气板,这也成为了以后大多数苏联装甲汽车的特征之一。1931-1932年间,该车少量生产,但因为火力和防护性能不佳,没有炮塔,很快就被部队淘汰了,但该车还是用到了卫国战争前。

D-8有两款后续车型,一款是用于空运的D-8S,一款增加了敞开车顶,可以架设高平两用机枪,被称为D-12。

D-8S

2、FAI轻型装甲汽车

FAI是苏联量产最大的装甲汽车之一,名字包含了美国福特A底盘和苏联伊左斯基工厂的缩写。

由于军方对D系列非常不满意,于是红军机械化与摩托化委员会便指令伊左斯基工厂设计一种可以装备360°旋转炮塔的新型装甲汽车。

但实际上,该车还是用了D-8相同的底盘,乘员也是两人。该炮塔手动旋转,内装一挺DT机枪,车高2.24米,装甲比D-8还薄,最厚地方才6毫米,最大速度80公里。1932年,FAI开始生产,一直到了1936年结束,一共生产676辆,全部没有装备电台,只能用旗语交流。该车参与了1939年入侵波兰的进军,在紧接着的芬兰战场上损失巨大,为数不多的幸存车辆在卫国战争第一个季度被全部击毁。该车最重要的变形车辆是FAI-M。

与之前型号不同的是,该车把底盘有所加长,其它各项指标不变,仅仅生产了76辆。

3、加兹-TK

加兹-TK是1935年开始生产的,设计初衷为的是提供更高的底盘承载力,同时设置了内部电台。优点在于该车内部空间比较宽敞,但4.6米长的车体竟然只装备了一挺DT机枪,装甲6毫米,而且由于车重超过了2.6吨,最大时速仅为63公里。在生产了几辆之后,即告废弃。

4、BA-20

BA-20是在之前这些不成功的轻型装甲汽车基础上,按照1934-1935年生产的37千瓦发动机加兹M-1型汽车底盘改装而来。很多设计参照了FAI,但性能要比后者好上许多。该车依旧装备一挺DT机枪,乘员两人或三人——第三人是无线电员,多数情况不上车——车重2.34吨,长4.1米,宽1.8米,高2.3米,装甲厚度依然是可怜的6毫米,但最大时速达到了90公里,行程里程可达350公里,一共生产了2056辆。

由此可看来苏联可怕的生产能力,连这么个小车产量都如此惊人。车上还配备了烟雾发生器和地雷,可以在掩护下完成布雷工作。

BA-20先后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苏芬战争,苏德战争。还于30年代出口到我国,国民政府当时引进,但数量目前不详,在我国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装备过苏军,西班牙,中国,芬兰(缴获)。

5、LB-23/BA-21

LB-23/BA-21这种车装备了两挺DT机枪,装甲也增厚到了9毫米,使用美制的道奇56千瓦6缸汽油发动机,机动性能很好,但由于该车所用底盘加兹-22宣告停止,被迫放弃。

6、LB-62

LB-62,问世于1940年,配备DShk重机枪一挺,最大公路时速70公里,仅仅生产了两台原型车。

7、BA-64

下面重点说说苏军轻型装甲汽车的佼佼者——BA-64。

在巴巴罗萨战役开始之后,1941年7月,加兹工厂技术人员在首席设计师格拉切夫带领下,以加兹-64卡车为基础,设计了一款用于侦查的轻型装甲车。

该车在设计外形的时候大量采用了一辆被缴获的德军SD,KFZ,221四轮装甲车,引入了多棱体车体防弹布局概念,并采用了多面体构造。虽然武器仍为一挺DT机枪,但安装在一个顶部敞开的八遍型炮塔顶部,可以全向射击,车重2.3吨,长3.67米,宽1.52米,高1.875米,炮塔装甲厚度6毫米,早期型号车体前部装甲厚度12毫米,后期增加为15毫米,驾驶员观察孔和炮塔观察口均有防弹玻璃。公路最大时速80公里,最大行程560千米,并用了实心防弹轮胎,提高了生存力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发动机在极端严寒下,即使用低标号,质量差的燃油仍能启动,这对于适应严酷环境非常有必要性。

1942年3月14日,BA-64投入生产使用,一直到1944年年末共生产了8174辆,其中3390辆配有无线电。BA64转战苏德战场各个地区,德军缴获了不少,并评价很好,觉得不亚于自身222系列四轮装甲车。该车战后仍有服役。

这是ACE出品的BA-64模型,它已经被涂上了显眼的德军标识。

战后复原能开动的BA-64

第三部分:中型/重型装甲汽车

1、BA-27

BA-27系列该车是苏联第一种真正意义上自主生产的装甲汽车,由AMO F-15型4×2汽车底盘改装而来。直接沿用了苏联早期T-18轻型坦克的炮塔,装备一门37毫米炮,备弹40发,一挺位于炮塔右侧的7.62毫米机枪,备弹2016发,乘员4人,重4.4吨,长4.6米,宽1.7米,高2.5米,装甲厚度5-8毫米,最大时速35公里。

无论从火力,防护,还是机动性上,这种车没有任何可以称道之处,所以在30年代初就已经被废弃。

该车的改型是BA-27M,速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性能仍然不佳。

2、D-13

D-13开发时间比BA-27更早,是苏联第一种六轮重型装甲汽车。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拥有前后各一套驾驶系统,在前进和后退的时候速度都能提到最大,非常灵活。各项配置和BA-27一样。

3、BA-1

BA-1是1932年苏军开发的BA27的后继型号。以福特六轮卡车为基础,装备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成员3人,自重5吨,装甲8毫米,最大时速53公里由于底盘超载严重,不得不早早放弃。

4、BA-3

BA-3是在BA-1基础上发展来的,从这一型开始,苏联BA系列装甲汽车开始装备了M1932型45毫米炮,反坦克能力大大提升,辅助武器两挺7.9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8毫米,最大时速63公里,才用轧制钢轮毂,可以在后面两组轮上安装履带,成为半履带车,对于不良路面通过性大大增强。

该车主要用于远东战场,在哈拉哈河把鬼子揍得够呛。

5、BA-5

BA-5重达8.1吨,增添了一挺后射机枪,主炮备弹114发,乘员5人,由于配置人员实在太多,所以没有量产。

6、BA-6

BA-6直接采用了BT坦克的炮塔,乘员4人,用美制AAA底盘,装甲厚度达到了10毫米,综合性能较好,可以轻易击毁同时期大部分装甲车,甚至是坦克。BA-6的最大时速仅为43公里,但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发动机散热器下方安装了天窗,彻底解决了以往苏联装甲车发动机过热的问题。

7、BA-9

BA-9是作为轻火力侦察车研发的,但车体完全套用了BA-6,火力缩减为一个装备了12.7毫米机枪的炮塔,但比较坑爹的是仍然算为重型车。

8、BA-10

BA-10是1938年在BA-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车装备一门改进了的M1934型45毫米坦克炮,配备有车长周视瞄准具,成员4人,配备两挺DT机枪,重5.1吨,装甲厚度4-10毫米,最大时速55公里,所有BA-10均配备了电台,被称为苏军30年代技术最完善,性能最出众的重型装甲汽车。

该车的改进型号主要是BA-10M,在原有基础上增厚了一点点装甲厚度。

9、BA-11

BA-11装甲汽车与BA-10相差不大,但前部装甲增加为13毫米,和一号坦克相同,侧面10-13毫米,顶部6毫米,底部8毫米,炮塔前部装甲厚达18毫米,是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火力最强的装甲汽车之一。

BA-11D

10、BA-30

BA-30半履带装甲车,从加兹60半履带卡车改进而来,崎岖路面通过性好,但因为各项设置与BA-6重叠,所以失去装备意义。

第四部分:其它主要改型装甲汽车

1、BAD双炮塔车

1932年研发了这种BAD双炮塔车,才用加长的AMO F-15底盘,还为该车提供了浮渡功能,然而各项设计非常不成功,仅仅生产了试验车。

2、BA-22人员输送车

BA-22人员输送车,从BA-10改来,没有装备武器

3、BAD-2水陆两栖装甲汽车

BAD-2水陆两栖装甲汽车,仍然用了两个炮塔的设置,前后各一门37毫米炮和两挺机枪,最大速度65公里。为了提高水密性,采用了全焊接技术,用车体后部螺旋桨推进。

1933年列宁格勒劳动节阅兵式上面,该车正式亮相,苏联随即抓紧宣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两栖战车的国家由于苏德军事合作,位于喀山的德军军官也考察了该车,并为后来德军schwimmwagen两栖车的研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4、PB-4

BAD-2作为两栖车的研发并未就此罢休,1935年,在该车基础上研发了这款PB-4,装备一门45毫米炮和一挺机枪,装甲7毫米,最大速度50公里,但由于两栖装甲汽车容易陷入淤泥不能自拔,仍然无法量产。

5、齐斯卡车改装版

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曾经临时将齐斯-5卡车加装了钢板和一门45毫米炮,有的配备了一挺机枪,具体数目不详。

另外,B-3半履带车的图我没有找到,是一种专门用于输送兵员的车辆,在苏芬战争中测试情况不详,测试后没有装备部队,看来是性能不佳。

第五部分:技术性能总体评价

苏军的装甲汽车在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是发展最猛的时候,发展型号众多,但很多型号其实都不能算成功,特别是装备了45毫米炮的型号,机动性能严重不如相同火力的BT坦克,没有太大的发展必要性。

总的说来,中型/重型装甲车的优点在于火力很强,在诺门坎事件和哈拉哈河,苏德战争早期都对敌人坦克构成了一定的威慑力,但机动性很差,特别是重型型号——1939年12月崔可夫带领的第九集团军,被芬兰人轻易全歼了第44摩步师和第163步兵师,配备的大约装甲汽车50辆被用燃烧瓶摧毁,可见防护性能也不怎么样,崔可夫也因此被当场解除职务。

然而苏联人并没有就此大刀阔斧的改进自身装甲汽车的发展。在卫国战争当中,苏军装甲汽车的防护很多时候被证明形同虚设,在生存性方面远比德军同类车辆薄弱许多,脆弱的防护不仅在遭遇德军四轮、六轮、八轮装甲车的时候只能做到勉强抵挡,甚至是无法抵挡,而且就算是面对德军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武器,也往往处于下风。

而轻型装甲汽车来说,之前的型号虽然都不成功,但BA-64的确是款优秀的装甲汽车,不仅防护力比同等苏军其它轻型装甲汽车好上许多,机动性能也是非常出色,BA-64可以非常从容的完成侦查、联络和指挥等各项任务。


作为1945年4月第一近卫机械化军侦察营的先锋,BA-64成为了最早开进维也纳的苏军车辆,见证了很多光辉时刻。战后,该车还在我国、朝鲜、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越南、波兰、南斯拉夫也各有装备,并有相当数量的BA-64参加了朝鲜战争。


中国装备的BA-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前绝后的二战苏军编制(三)
苏联T-54/55主战坦克
曾经无敌的神话:IS-7
详细介绍俄罗斯“T系列坦克”,曾经的钢铁洪流让对手闻风丧胆!
t-54坦克
二战苏联装甲系列9:苏联多炮塔的巅峰T-35重型坦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