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实录(二)


同学们好,今天这个课上我们要接着分析完璧归赵的这个故事。在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开端和发展。到了高潮的部分,就是要讲蔺相如是如何不辱使命,全身而退的。
在这一部分,故事一开始就紧张起来了,蔺相如既然将和氏璧已经送回了国,接下来他就要赤手空拳的去面对秦王,似乎一下子又陷入到了一个非常不利的情形之中,其实蔺相如是从整个国际形势的角度来判断秦王对待赵国的这个外交策略,以及对待赵国使臣的态度的。
当时秦国正在对魏国用兵不希望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所以从战略上看,还是希望和赵国修好,基于这样的判断,蔺相如认为秦王绝不会因为一块和氏璧而与赵国翻脸,使秦国处于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不利局面。我们来看一下令相如的语言。

这一段话我们来看一下,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为的明君,他对于秦国的强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蔺相如看来自秦穆公以来,秦国就从来没有遵守过盟约,“见欺于王”,是一个被动的句式。这是被大王所欺辱,因为怕所以就“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在这儿是从小路,从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还有大王潜一介之使之赵,“一介之使”就是“一个使臣”,就是你随便派一个人到赵国去,还有“秦之强”的之,应该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你秦国这么强大,你先割了15都于赵,我赵国哪里敢留着和氏璧来得罪您大王?“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唯”表示期望,“熟计议之”认真地商议这件事。那么在这一段话当中,蔺相如其实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他说这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所以我“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已经把和氏璧送回到赵国去。这里面强调了秦国常常是违背盟约的。
当然这件事情当时在国际上大概也比较出名,为什么要说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要将自己把和氏璧送回国,要找个理由。那么当初在便殿接见对赵国的使臣毫无诚意,所以为了安全考虑,还是暂时把和氏璧送回去比较好,而且还要强调了一下已经送回去了,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去了,所以你们也都不要想了。这是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件事情,它的直接的原因都归罪于秦国。
第二,他又讲了,你秦国这么强大,你就要派一个使臣到赵国去,赵国立刻就把和氏璧送来了,而且更何况你们现在还割了15都给赵国,赵国怎么敢把和氏璧留下来?那么这里强调了秦国非常的强大,赵国是不敢得罪的,真的要和氏璧的话,赵国一定会马上送过来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这里蔺相如还是没有忘记点出15都这个重要的概念,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在上节课介绍过“都”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其实再次强调了,虽然是在讲我们赵国肯定诚心诚意会把和氏璧送来,但是同时也是在暗示了你的毫无诚意。第三,“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我知道自己欺骗了秦王,我甘愿受罚,但是还是请秦王和你的大臣们,你们要好好的想一想,这是对于秦王的一种威胁。因为杀了蔺相如,实际上就是等于和赵国撕破了脸,这恰恰是不符合当时秦国的整体的国家战略。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秦王和他们大臣们在这里完全是被蔺相如拿捏住,甚至可以说蔺相如玩弄。在鼓掌之间了,原因也很简单,还是因为蔺相如比当时一般的人看问题看得更深更远,更善于将个别事件和当时整个国际形势联系起来看,所以这应该是他的智慧的体现。我们回过来想,蔺相如的勇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莽夫之勇,它是以智慧作为基础的。司马迁就是通过蔺相如的语言和行动,将这样一个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当然我们如果将全文当中那个秦王他的所有的表现联系起来来看的话,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司马迁他不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印象里的形象,其实它也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秦王的形象,这也是司马迁非常厉害的地方。“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主要是塑造蔺相如的形象,但是对于次要人物秦王的描写同样是很见功力,而且是有应称有呼应,真是摇曳多姿。我们来看,当时秦王是不是很骄横?是不是空言求和璧?我想应该是。那么这个里面他为什么一定要这块和氏璧?我们在这里不妨插入介绍一下和氏璧的这个故事。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块美玉,相传是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得到的,所以就叫做和氏璧。相传和氏璧后来就被秦王秦始皇拿去制作了全国玉玺。而且随着朝代的更迭,这块玉玺又相传到了唐以后就没了。
围绕了这块和氏璧,还有一个“卞和哭玉”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课后可以去查一下,了解一下。为什么特别要介绍这块和氏璧?因为将来秦王会将这块玉石做成传国玉玺,秦王那么渴望得到这块玉,内心的想法,大家应该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求璧应该是秦王野心的流露,司马迁只用了一个15都这样的细节,就把秦王空言求必的这个轨迹就揭露了出来。但是大家要注意秦王是一个骄横跋扈,为所欲为,没有头脑的人吗,当然不是,恰恰是我们可以看到秦王面对令相如咄咄逼人的语言的时候,他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容忍。他说“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绝……之欢”,就是断绝与什么什么的友好关系,应是趁此机会,趁这个机会“厚遇之”,就是好好的对待他,接待他。“以”,是“因为”的意思。大家来看秦王这几句话的分析同样是头头是道,表现出了秦王这样一个在完全是在被欺负的局面当中的冷静和克制。
因为他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果一怒之下杀了蔺相如,首先和氏璧肯定是得不到的,更重要的是非但得不到和氏璧,而且还会断绝了和赵国的友好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时秦国正在和韩、魏用兵,这两个国家在秦国的东面,而赵国在秦国的东北面,如果秦赵交恶,自然就会腹背受敌,局势将会对秦国相当不利。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的这个形势图:

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如果要想东面的韩国和魏国用兵的话,他一定要考虑在东北面的赵国,更何况赵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也还是比较强的,我们不要忘了还有那个“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所以在这一段当中写的巧妙的地方就在于秦王和他的群臣之间是有对比的另一项如以言相积,群臣自然是义愤填膺,所以下面都讲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嘻”在古代应该是一个拟声词,类似于我们现在北方话里面那个“嘿”,有一种惊讶无奈又气愤的感觉在里面,“引”是拉和拽的意思,他们从来没有碰到一个像蔺相如那样不讲理的,群臣要将令相如拉下去行行,这是大臣们的反应。而这种反应与秦王恰恰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真的是司马迁厉害的地方,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著作,就应该这样仔细的去分析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丰富的信息。秦王有跋扈的一面,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又是能够从全局考虑冷静分析的人,他在关键的时候也忍得住。
所以秦王应该是算是一个枭雄的形象。最后他“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廷见”就是在朝廷上正式接见,这就显出了外交上的一种足够的礼遇,“归之”,“使之归”,是送他回去的意思。所以这个地方的使动用法,因为它的主语应该是秦王,这种句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秦王对蔺相如的殷勤的态度。另外一点他还强调了“毕礼”,就是把整套外交礼仪全部都实施完了。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秦王虽然没有得到何氏病,但是通过这样的举措,他可以重申与赵国的友谊稳住赵国,这也算是外交上的一点收获,这也是秦王心思缜密厉害的地方。

当然了,蔺相如在这儿他讲一场本来一边倒,很可能让赵国颜面尽失的买卖,变成了一场赢得国家尊严的外交活动。靠的就是它对于国际形势的准确的分析和把握,真的是他的智慧的充分的体现。最终蔺相如在秦国的朝堂上从容应对,全身而退,荣归赵国。
好,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个完备归到这个故事完整的来看一下。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可以看到,司马迁真的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能够把一个故事说得如此的跌宕起伏。首先是故事的开头,一开头就是一个两难的难题忽然而至,秦王拿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给还是不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但是蔺相如一出场,他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不再从利益双方的角度考虑,而是从国际影响的角度来考虑,从道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而且非但解决了赵王的困惑,而且还给自己提了更高的要求,向赵王承诺要完璧归赵。这下子就让读者对于下面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那么在故事的发展的部分,蔺相如遇到了傲慢无礼的秦王,一下子又陷入到非常不利的处境当中。当然这一次蔺相如又凭借自己的机敏化解了这样的一个危险。不过大家要注意,这儿的化解只是一个危机的暂时环节,更何况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将何氏被送回了国,这下子就让自己处于了险而又险的状态里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更让读者对于故事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了充满了期待。和氏璧的问题,他其实没有解决,更何况他还把和氏璧送回了国。他将如何来面对秦王和秦王的大臣?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故事的高潮的部分,蔺相如在朝廷当中和秦王及其大臣是斗智斗勇,你看他我们回顾一下他讲的这一大段话,第一是把这个不道义的这个责任推到了秦王这一边,第二方面也向秦王表达了诚意,只要你派人来,我们一定送回来。第三个是在承认我犯了错了随便你们处分,但是在承认犯错随便你们处分的过程中,其实又是一个对于秦王的反击叫“孰计议之”,你们可要好好的想一想。所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凭自己的自谋和勇气,当然这个自谋里面更多的是它占到了一个更高的国际关系的高度来理解这样一件事情。

所以在这样的智谋和勇气当中,非常顺利和体面地解决了这样一个外交危机。不仅让和氏璧完整地回到了赵国,而且还暂时稳定了秦赵之间的关系。读到这样的结局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读者都会长舒一口气,同时也会对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赞叹有加。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的叙述中,是不是可以看到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好,就要不断的去制造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在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所产生的故事叙述的节奏中来紧紧的抓住读者。从这里我们真的是可以体会到,司马迁叙述的高妙的艺术。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蔺相如的沉着勇敢与其卓越的智慧和眼光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气是来源于他的智慧。
这一部分在描写上是春秋笔法最生动的展现。在矛盾尖锐冲突的关键点上,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一系列的细节的刻画来塑造人物的形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样的一种塑造,他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今天的作业是这样的:请说一说司马迁在完璧归赵这一部分中刻画秦王的形象,对塑造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失败的外交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这块宝玉真的价值连城
古文名篇|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何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
蔺相如完璧归赵,真的是场成功的外交?《史记》中这句话耐人寻味
18 将相和教材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