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使劲饿肚子,就能治病啦!?

导读:今天,我们说说饥饿疗法……这个谜一样的治疗方法,昨日也在《老中医》中出现,小编和老翁一样,听到“饥饿疗法”治病也同样惊愕,亲眼看到御医诊所中神神道道的大夫和患者,也甚是奇怪……

这确实是久传民间的一种独特疗法

早在《淮南子·主术训》中有如下记载:“楚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宝玉的贴身丫鬟晴雯患伤风感冒后的饥饿疗法:“这贾宅中的秘法: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

第四十二回有太医给王熙凤患病之女大姐儿诊脉后说:“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不必吃煎药,我送点丸药来,临睡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好了。”

《黄帝内经》把“食饮有节”作为“度百岁”的重要条件。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讲的也是不要食之过饱,并要保持大便通畅。这是养生之道中的经验之谈。

清代著名养生家曹慈山在《养生随笔》中说,老人偶患微疾,“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络脉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

在国外也受追捧

“饥饿疗法”也曾盛行于美国、日本及独联体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美国一医学家指出:定量饥饿可以预防疾病,还能医治精神病患者。

20世纪60年代,乌克兰曾有一位久患重病的年轻学者坚持饥饿一个半月,治愈了陈疾老病。

日本时下设立的“绝食医院”就有7000家。医生指导患者用绝食方法治病,据说疗效很好。

台湾段木干教授长期致力于绝食疗法的研究,曾出过3本专著。他在书中介绍了绝食疗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据说绝食疗法不仅能治疗高血压、轻度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等20多种病症,还可适用于戒烟、戒酒。

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在衰弱病人,营养不良,心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时,则禁用此种疗法,并且只能暂时使用,不能长时间使用。

这种疗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亦指出,对于伤寒病后因为脾胃气弱而食谷微烦者,“损谷则愈”。本疗法包括损谷法和倒仓法两方面的内容。论其功效则可调理脾胃,消食化滞。

01

损谷法

禁止患者饮食,一般禁食8小时左右,其后可进少量清淡饮食,逐渐增加食量,几天后恢复正常摄食量.或者先减少,或禁止饮食,待病证有所减轻,患者感到饥饿时,可逐渐增加饮食至正常水平。

02

倒仓法

朱丹溪法(《格致余论》) :用黄牡牛肉择肥者5000~10000g,以长流水煮糜烂,融人汤中为液,以布滤出渣滓,再人锅中,文火熬成琥珀色浓汁.空腹不断饮用,不得进食他物。

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欲其吐利俱多.视所出物可尽病根则止,全在活法而为之。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名日“轮回酒”以涤余垢。睡至一二日,觉饥与粥淡食,待3日后少与菜羹,半日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疴悉安矣。

赵正山法 :在一二个星期内,每天清晨早餐前尽量饮腐泔水,(又名豆泔水)500 ~1000mL,温凉要适当,半小时后进早餐。此间每晚临睡前以200mL温开水溶化30g饴糖,饮服,而后漱口。

到底什么病能用?

01

饮食停滞
 

饮食停滞引起的腹胀、腹泄,口臭,食欲减退等,症状轻者可用损谷法或倒仓法治疗。

02

热病初愈

 肺炎,重感冒,痢疾等发热性疾病,身热甫退,可用损谷法,并邪退消食饮。

03

霍乱症

施以损谷法,禁食一天后服定乱汤。   

04

虫痛症

先行禁食,病人感到饥饿时即服杀虫丹等,适于各种虫痛症。

05

婴儿腹泻

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婴儿腹泄泻。可用损谷法。先禁食6~8小时,其间可喂少量糖盐水.其后少喂些温开水再哺以母乳,每次5~8分钟,间隔5~6小时。以后逐渐缩短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哺喂时间,5~7天后恢复正常哺乳。

划重点

饥饿疗法多治于肠胃疾病,

还得是轻的,

吃撑用最合适。  

真想用倒仓法,请找个专业中医大夫。

答应小编,病了,

先去找大夫,

不要自己瞎试,好吗?

最后,介绍一本

学习脾胃病必备专业书

——《何晓辉论治脾胃病》,

目录呈上,

请各位读者滑动过目!

何晓辉论治脾胃病

作者/何晓辉

本书目录

我的中医之路(代序)1

正篇

壹  论医14

一、中医心14

二、道无终极  学无止境18

(一)宗尚岐黄  探本溯源18

(二)效法仲景  学以致用19

(三)问道东垣  传承发挥20

(四)博采百家  兼容并蓄21

(五)发掘乡医  古为今用22

(六)广师今贤  融会新知23

三、学《内经》哲理   做智慧中医24

(一)以《内经》哲理为引导  明理治学25

(二)以《内经》哲理为主导  明智治病29

(三)以《内经》哲理为指导  明识治身33

四、调理脾胃   医中王道35

(一)气血病从脾胃论治37

(二)五脏病从脾胃论治37

(三)儿科病从脾胃论治39

(四)妇科病从脾胃论治40

(五)外科病从脾胃论治40

(六)官窍病从脾胃论治41

(七)疑难病从脾胃论治41

(八)肿瘤病从脾胃论治41

(九)疾病康复调理脾胃42

(十)养生保健调理脾胃42

五、中西相参  优势互补43

(一)医学理念互渗44

(二)理论认识互补46

(三)辨病辨证互参47

(四)诊断手段互辅49

(五)宏观微观互照50

(六)标本缓急互助51

(七)扶正祛邪互用52

(八)整体局部互顾53

(九)内治外治互兼53

(十)补偏救弊互制54

贰  论脾胃生理55

一、脾的解剖是“胰腺”55

二、脾主运化的新认识56

(一)脾运化的八个环节57

(二)脾运化的四个阶段60

(三)脾失健运病机的再认识64

三、“脾藏营”新探66

(一)营的含义66

(二)营的生成67

(三)营的生理功能67

(四)“脾藏营”的生理机制67

四、胃质学说68

(一)胃质概念68

(二)胃质可分69

(三)胃质可辨70

(四)胃质可调71

(五)养生先养胃73

(六)治病必护胃73

五、胃主胃肠五窍74

(一)胃与咽门75

(二)胃与贲门77

(三)胃与幽门79

(四)胃与阑门81

(五)胃与魄门83

六、食管的生理特性85

(一)食道的生理特性86

(二)食道与脏腑之间的关系89

七、 胆的生理特性——阳升阴降91

(一)胆生理特性的传统认识91

(二)“阳升阴降”是胆的生理特性92

八、“衡”与“通”是胃肠生理之基93

(一)胃肠生理之基石——衡93

(二)胃肠运动之基础——通96

叁  论脾胃病病因病机98

一、伤食为百病之长98

(一)伤食是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98

(二)伤食致病的新变化99

(三)“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再探讨101

(四)深化伤食研究的意义102

二、生病起于过用102

(一)饮食失宜103

(二)七情失节106

(三)劳逸失宜107

三、“脾藏营”的病理变化107

(一)脾营虚证107

(二)脾营不运证109

四、脾虚生五邪111

(一)脾虚生内风111

(二)脾虚生内寒113

(三)脾虚生内湿113

(四)脾虚生内燥114

(五)脾虚生内热115

五、阴火证新识116

(一)脾虚阴火证举例117

(二)阴火的临床表现119

(三)阴火的发生机理120

(四)阴火的治疗心得122

肆  论脾胃病治则治法123

一、脾胃病四辨一体诊疗模式123

(一)辨病是论治的先导123

(二)辨证是论治的核心126

(三)辨体是论治的基调128

(四)辨时是论治的辅佐130

(五)临证四辨配合应用132

附:临床病案举例132

二、脾胃病治疗一字经——衡138

(一)衡法的基本概念138

(二)衡法的历史沿革139

(三)衡法的理论基础140

(四)衡法的具体运用142

(五)衡法的用药用方150

三、治胃先治神158

(一)胃肠是情绪之镜158

(二)情志伤脾胃机理160

(三)治胃以治神为先161

(四)调神治胃的方法162

四、脾胃病的外治法167

(一)口腔外治法167

(二)吞药外敷法168

(三)敷脐疗法168

(四)灌肠疗法169

(五)贴药疗法169

(六)熏肛疗法170

(七)针刺疗法170

(八) 艾灸疗法170

(九)耳穴疗法171

(十)埋线疗法171

(十一)推拿疗法172

伍  论治唇口疾病173

一、从脾论治唇病173

(一)脾主唇的生理病理173

(二)察唇辅助脾胃病的辨证174

(三)从中焦脾胃论治唇病176

二、口疮的辨证论治178

(一)口疮生于火,火分阴阳虚实179

(二)口疮宜分治,重在平衡中焦180

(三)口疮防复发  节饮食慎起居183

三、口味异常的辨证论治183

(一)口苦183

(二)口甜185

(三)口辣185

(四)口酸187

(五)口咸188

(六)口臭188

(七)口淡190

(八)口腻191

(九)口涩191

陆  论治食管病193

一、食道病的治疗要点193

(一)整体论治,以平为期193

(二)宣通气机,升降相宜193

(三)刚柔相济,润养为要194

(四)病证结合,内外同治194

二、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经验195

(一)治疗用药经验195

(二)护理调养经验199

    三、嗳气的辨证论治203

(一)嗳气的病因病机203

(二)嗳气的辨证205

(三)嗳气的论治205

柒  论治胃病208

一、中西医互补防止溃疡病复发208

(一)祛除胃黏膜的攻击因素208

(二)加强胃黏膜的防护因素210

二、病证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211

(一)CAG病因病机认识212

(二)CAG三步分治法213

(三)CAG临证经验辑要214

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防治218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218

(二)中医抗化理论和方法222

(三)抗化心得体会225

    四、胃癌治疗的三保三抗一弘扬231

(一)三保——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232

(二)三抗——抗热毒、抗瘀血、抗痰浊235

(三)一弘扬——弘扬正气236

五、胃黏膜脱垂症的辨证论治240

(一)辨证论治心得241

(二)临床病案举例242

六、应对幽门螺杆菌的再思考244

(一)幽门螺杆菌也是条件致病菌244

(二)质疑“ Hp杀杀杀”247

(三)中医对Hp的独特认识248

(四)对待Hp也要讲辩证法249

捌  论治肠病252

一、肠质学说及其在肠病防治中的应用252

(一)肠质的概念252

(二)肠质的形成因素253

(三)肠质的分类253

(四)肠质与体质的关系254

(五)肠质与肠病的关系254

(六)肠质的调养255

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心得256

(一)治疗心得六则256

(二)典型病案三则259

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经验261

(一)调肝四法261

(二)调脾四法263

(三)调和肝脾264

    四、慢性便秘的治疗经验266

(一)治便秘心得267

(二)治便秘验方270

(三)治便秘验案271

玖  论治肝胆病274

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心得274

(一)以人为本  以正为本274

(二)清热解毒  除湿化瘀275

(三)辨病辨证  中西互参276

(四)疏肝解郁  调畅气血277

(五)调理脏腑  和胃益肾277

    二、脂肪肝治疗经验280

(一)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基础280

(二)健脾助运化痰是治疗核心281

(三)整体局部兼治是治疗关键281

(四)病证结合用药是治疗路径282

    三、升阳降阴治疗胆病284

拾  论治脾胃相关疾病287

一、从脾胃论治气化病之探讨287

(一)气化病的概述287

(二)从脾胃治疗气化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289

(三)从脾胃论治气化病的临床探索291

二、失眠的治疗经验294

(一)对失眠发病机理的见解295

(二)对失眠临床辨证的认识296

(三)治疗失眠用方用药经验297

附篇

壹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306

一、识证立法  选方施药306

二、守中守正  胃气为本306

三、平调平治  平淡平和307

四、法天则地  从容人事307

五、宜通宜动  升降相因308

六、熟谙药性  药尽其才309

七、相反相成  妙用药对309

八、量究轻重  质讲炮制310

九、参西辨病  善用专药311

十、药食同源  以食助药311

贰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方特色313

一、明析理法  精选主方313

二、博采众方  各取其长314

三、善用经方  圆通活变314

四、推陈出新  自创新方315

五、活方活用  变化灵巧316

六、明晰方理  扩展应用317

七、验方单方  出奇制胜317

八、膏丹丸散  择善而从318

叁  何晓晖创制的脾胃病新方319

一、调胃十方319

二、理脾五方329

三、治肠四方333

四、治胆三方337

五、抗肿瘤方339

肆  何晓晖医话选萃342

一、中医生命在疗效342

二、四诊合参是上工343

三、舌为胃之镜344

四、湿证和湿热证的辨识345

五、调理脾胃重话疗347

六、 经方贵在活用347

七、诸治不离行气348

八、 援物类比话中药352

九、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大黄的心得353

十、三术相伍调中焦355

十一、安神佳品是半夏357

十二、莱菔子应用心得358

十三、垂盆草抗病毒有奇效359

十四、 脾胃良药太子参361

十五、治胃佳品蒲公英362

十六、寻常虎杖用途多364

十七、急性痢疾用鲜草药最妙366

十八、锡类散治疗胃肠病有妙用367

十九、单方验方莫小觑368

二十、“胃喜为补”的临床应用369

    二十一、中药十八反须重新甄别371

二十二、服药也大有学问374

二十三、药茶保健有特色377

二十四、 评说中药配方颗粒剂3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之艾灸疗法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
胃肠积液中医治疗天下第一特效根治方
脾胃虚弱,又兼肝气郁结,肠鸣泄泻,治宜疏肝健脾
足三里穴
胃以喜为补,小儿厌食症外治法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