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剧中的中医系列之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喜脉

从《还珠格格》到《甄嬛传》,再到18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的《如懿传》、《延禧攻略》,前一阵子大热的《知否知否》,可以看出,太医在古代宫廷剧中发挥了重要剧情推动的作用,他们仿佛是宫里的柯南,每每出现在每一个起承转合关键节点,诊脉“关乎生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摸出“喜脉”,更是不得了,剧中人和观众一起喜怒哀愁。只是,诊脉真这么神奇吗?真可看出体内一切变化?所谓“喜脉”真的有那么准确吗?

 

翻开《中医诊断学》,什么是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症的一种诊察方法。

脉诊历史悠久,打从公元前5世纪扁鹊大人那里就开始了,而后众多医家经过实践、整理,形成了现在较为成熟的脉诊体系

脉诊的原理是什么?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所以,脉象能够反应全身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为什么是在手腕上呢?

早期的脉诊可不只是在手腕上:《黄帝内经》中提出有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手腕上)、趺阳(脚背上)、太溪(脚踝上)的诊法。

“独取寸口”的理论,从《难经》到《脉经》,逐渐发展成熟。

现在,绝大部分中医诊脉都取寸口脉了,也就是西医学中的桡动脉

“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难经》

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起于肺经,终于肺经,会于寸口,故寸口为“脉之大会”。

诊脉的具体位置在哪?

中医上将左右寸口脉都分了“寸、关、尺”三部,分别代表不同脏腑的气血情况:

注意

每个人都要诊两只手的脉!

没有男左女右的说法哟~

诊脉究竟是怎么判断身体状况的?

脉位、脉数、脉形、脉势都作为判断的要素:

正常人的脉象是指寸、关、尺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

异常的脉象则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等28种,每一种异常都是身体状况的反应。

医生手下的感觉很主观也很重要,每一次摸脉手下寸关尺脉象的排列组合都能说明不同的问题。

所以,到底有没有“喜脉”呢?“喜脉”又是什么呢?

终于到了广大宫廷剧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了。的确,女子怀孕,脉象确实是有比较大的变化:

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素问 阴阳别论》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素问 平人气象论》

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但上述这些,还是要靠医生的经验和感觉,很多初学者并不能完全体会和准确判断。

这样看来,想必太医们都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大夫了,才能手一搭,一说一个准。 

总的来说,诊脉这个事情呢,医生的经验和感觉十分重要,更没有硬性规定说什么样的脉象就是“喜脉”之说。

而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单凭脉象来判断一个人的病情和单从“诊脉技能”来判断一个中医的水平都太过片面了。

更何况,现代医学技术发达,妊娠也不再需要一个“太医”去做判断,宫廷剧,还是看一看就好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真有那么神奇吗?
这里有一份中医把脉秘籍送给你,拿好不谢!
中医脉诊的寸关尺对应脏腑 转
古脉绝学传人刘泉鹏讲述:中医脉诊
把脉诊病
脉象与病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