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数据影响人类认知和行为习惯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樊明太研究员指出:大数据为信息数字化、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价值化创造了条件和基础,社会和经济主体可以据此进行数据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趋势预测和实验博弈,而在研究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时,最好还要注意其相应的机制和行为含义。

  大数据既是新经济的新载体,也来自新经济的驱动。

  一方面,大数据成为新经济的生产要素和资产,是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新载体。按照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核算中首次把研发支出归入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使研发和软件归入知识产权产品、大数据归入数字资本,这意味着企业研发支出、软件和数据支出过去划入企业成本,现在则划入企业投资。这样,数据和软件就变成了资产,成为生产要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载体。

  另一方面,新经济工具的革命性创新,也驱动着大数据的产生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基于大数据计算的比特币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新经济工具的突破和应用而拓宽了经济学中的“交易可能性边界”,导致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快速发展,从而使其开始与传统银行业进行现实博弈。

  大数据意味着人类对社会的认知、交流和决策的革新,将影响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习惯和市场规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改善消费者剩余。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人类对社会的认知逐步数字化,人类之间的交流借助数据标准化实现了传输和视频化,人类进行决策也多基于数据定量分析而非经验和直觉。

  比如,经济学者基于经济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进行经济预测、企业发展规划、大型工程项目经济评估。如果没有相关数据及信息,这些都是很难想象的。

  此外,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社会的生产率。在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中,生产率反映生产要素的绩效及组合。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也会改善消费者剩余。在福利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反映消费者购买时的支付意愿扣除实际支付外所感觉的额外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
利求同:互联网大脑,能阅读思考?
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互联网巨头们的“诗和远方”
效率与标准: 工业互联网前景可期存挑战
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