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家庭病原体聚集的临床报道
2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家庭病原体聚集的临床报道

2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家庭病原体聚集的临床报道

张 胜1, 李凌佳2, 高 辉1, 王 杨1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检验科,云南 昆明 650051;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关键词:手足口病;成人;病原体;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热性和发疹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在<5岁的婴幼儿中常见,主要症状是在手掌面、脚底面、口腔黏膜、舌头和臀部等皮肤部位出现疱疹,致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A16)和EV71最常见,但是其他亚型也可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流行及暴发[1-2]。成人手足口病的发生率较低,现就昆明地区发现的2例成人女性手足口病患者的研究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1月昆明地区发现的2例成人女性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别为25和36岁,均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为首发症状,无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就患者本人及所涉及的2个家庭成员进行手足口病病原体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ABI StepOne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试剂为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V通用型、EV71型和CA16型逆转录PCR检测试剂盒。

3. 方法 (1)样本采集与处理:采集患者及相关人员新鲜粪便5~8 g/份,取0.2 g用生理盐水1∶5稀释,震荡混匀后以12 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备用。(2)核酸提取:根据试剂盒具体操作说明进行。(3)逆转录PCR检测:在装有PCR反应液的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制备好的样本10 μL,同时做质控样本和阴、阳性对照。将反应管放入荧光PCR检测仪中,设定循环参数为①45 ℃ 15 min;②95 ℃2 min;③94 ℃ 10 s,60 ℃ 40 s,40个循环,荧光信号采集定在60 ℃。每次试验均检测阴性和阳性质控品,质控品结果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时进行检测结果的判定。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扩增曲线呈典型S型,且循环值≤34.8;阴性结果判断标准:无典型S型扩增曲线或循环值>34.8。

二、结果

1. 实验室检查 (1)25岁患者组:患者EV71 RNA定量为6.46×104拷贝,CA16定量为<50拷贝(参考值为<50拷贝),EV通用型试剂定性为阳性,患者丈夫检测结果为正常;夫妻双方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均无异常。(2)36岁患者组:患者EV71 RNA定量为2.36×104拷贝,CA16 RNA定量为<50拷贝(参考值为<50拷贝),EV通用型定性为阳性,患者长女EV71 RNA为4.94×103拷贝,患者婆婆及双胞胎子女EV均为阳性,其余人员为阴性;家庭成员血常规检查除2岁双胞胎子女血象稍增高外,其余结果均无明显异常。

2.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1)25岁患者组:该女性患者为医务工作者,发病前无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夫妻双方既往体健,均无家族遗传病史及其他相关病史。患者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较密集的疱疹,自觉症状明显,无发热,发病初期影响进食等日常生活与工作。(2)36岁患者组:该女性患者为自由职业者,居住在包括夫妻双方、长辈和子女共7人的大家庭中,公、婆年龄分别为66、64岁,长女10岁,双胞胎子女2岁。家庭人员既往无明显家族性疾病史。患者手、足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无其他明显自觉症状。长女只手部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皮疹,其在幼童期间曾有发热、口腔疱疹症状,口服药物及中药制剂,逐渐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余成员无自觉症状。

3. 治疗与预后随访 2组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均在门诊治疗,给予抗病毒口服药物和饮食支持治疗,其中36岁患者家庭组成员还结合中药治疗。就诊后2周复查,患者手、足、口腔等皮疹部位逐渐消退,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已明显下降,呈现转阴趋势,1个月后电话随访,2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庭成员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包括36岁患者家庭患儿在内无中枢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三、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手、足、口腔出现皮疹和疱疹等为主要特征。容易发生于儿童和婴儿,但成人亦可见,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病原体的基因变异及人群中隐性感染者的大量存在,成人手足口病的患病率可能呈现上升的趋势。

有学者认为思想压力大、精神紧张、身体疲劳、营养不良所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是引起成人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2例成人患者均为女性,25岁患者为医务工作者,平时工作强度较大,长期日常饮食与作息不规律导致其对工作环境中高危病毒的抵抗力降低,致使发病,而其仅与丈夫两人居住,其丈夫既往体健,故没被感染。而36岁患者为7人大家庭的家庭主妇,平日家务繁忙,人员结构复杂,患者本人与子女的接触时间长,特别是负责10岁长女的上学出行,故而其母女病原体均为EV71;而双胞胎子女主要与年长的祖母接触,其三者均有EV感染,只是成年祖母表现为隐性感染状态(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实验室病原体检测阳性)。成人女性有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而且手足口病病原体易存在基因变异,交叉混合感染,导致家庭聚集性感染更加复杂,这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的难度。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属于疱疹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殊治疗药物和免疫疫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在手足口病的预防上,主要关注家庭与幼托机构的预防,个人与子女的防护及口腔、臀部等其他生活上的护理等。

成人可感染手足口病,易造成家庭成员聚集性感染与交叉混合感染,且成人存在隐性感染,传染性及危害性很大,不容忽视。但有研究显示,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因此在手足口病好发时段,临床上对于成人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要提高警惕,成人的隐性感染可能普遍地存在于手足口病患病家庭,应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GHOSH SK,BANDYOPADHYAY D,GHOSH A,et al. Mucocutaneous features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a reappraisal from an outbreak in the city of Kolkata [J].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0,76 (5):564-566.

[2]YU J,ZHANG L,REN P,et al. Enterovirus 71 mediates cell cycle arrest in S phase through nonstructural protein 3D [J]. Cell Cycle,2015,14 (3):425-436.

[3] 王建波,李彦,李肖红,等. 成人手足口病四例及病毒学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 (9):659-660.

[4] 孙业富, 夏爱萍, 范一斌, 等. 脑脊液NSE、S-100β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价值 [J]. 检验医学,2014,29(11):1188-1190.

(收稿日期:2016-03-29)

(本文编辑:姜 敏)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4FB080);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6S43)

作者简介:张 胜,男,1990年生,学士,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王 杨,联系电话:0871-632113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3大疾病高发,老人小孩易中招,提前预防是关键
关于手足口病传播与预防的思考
这种病高发于五岁以下的孩子,做好这几步即可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
【述评】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及诊治进展十年回首
新型手足口病大爆发!比传统手足口更厉害!转给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