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小孩”或潜藏心理疾患
“老小孩”或潜藏心理疾患

“老小孩”或潜藏心理疾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中医心理科)主任医师 许 红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人老心不老”,但如果过分追求心理上的“返老还童”,其实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精神卫生学方面的研究也显示,有些老人在心理、行为上“返老还童”,其实是因为总感到缺失爱、缺少关心。

乐当“老小孩”,只为得到更多关爱

从实际生活中来看,“老小孩”常常会表现出下面这些行为——

(1)易伤感:一点小事都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回忆、痛哭流涕,甚至抑郁。

(2)易动怒:没有耐心,自控能力下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3)自顾自:行为幼稚,只要别人为自己负责,很少为他人着想。

(4)无反省: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自己浑然不觉。

(5)怕医院:以不见大夫来躲避对疾病的检查,掩盖对死亡的恐惧。

(6)捂钱袋:把钱看得比命还重,斤斤计较到不近人情的地步。

还有一些老人会表现出像小孩一样的情感,一会儿也离不开亲人,甚至学小孩说话来“取悦”身边的人,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其内心深处对爱的呼唤。这样的老人在外人看来可能并不缺少被关心的体验,但他们内心总感到不满足,别人稍有疏忽,他们就理解为自己不再受重视,于是心情低落;而当他们把自己变成“老小孩”的时候,亲人、朋友就会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久而久之就会强化他们这种“老小孩”行为,以后便倾向于更多地扮演小孩来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以便填补自己情感领域的缺失。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这些老人感到扮演小孩的行为可能正好符合其亲人的心理需要,于是非常乐意当“老小孩”,以得到更多的照料,获得更多的爱。

潜藏疾病别忽视

除了上述心理方面的问题,医学研究还发现,有一些老人的“老小孩”行为很可能是由于慢性病长期作用所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其中最典型的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被误认为是“老小孩”脾气。

具体来说,这些因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疾病导致的“老小孩”行为主要集中表现在性格改变上,如情感淡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等,让人感觉这个老人特别“作”,像个小孩一样。但事实上,他很可能是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及时的诊疗,疾病将会进一步恶化,出现记忆减退如经常放错物品、难以记起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和最近谈话的内容等;或在熟悉的环境中混淆方位、记不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骑车经常闯红灯等;或反应迟滞……因此需要提醒大家,老人的“退行性”变化一定有其生物性因素。尤其是慢性病人群在进入老年后,随着大脑的衰老过程,非常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上的“退行”,子女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面对“老小孩”,包容但不纵容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像对待小孩一样跟老人说话,会损害他们的健康,甚至还会让老人折寿8年。那么,面对上述心态的“老小孩”,作为子女以及身边的朋友需要怎样做?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子女需要多陪伴老人,尤其是要关注老人的心理需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像包容孩子一样适当包容“老小孩”。

同时,不要“培养”和纵容老人当“老小孩”,不要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爱。

最后,子女应怀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和老人沟通,多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且记住这18个字:多倾听、少反驳;慢语速、柔语气;聊过去、问近况。如果跟老人意见不统一,子女沟通时更要注意方法,要以理性、平等的姿态与老人交流。

而老年人自己,既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闹情绪,也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丧失自信,忧郁自卑。上了年纪更要放宽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此外,老人如果受到婴儿般的对待,不要去习惯和适应,也不要生气,应主动告诉子女自己的诉求和理想的沟通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年痴呆来临前,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子女需留心观察
老头年轻时逼死妻子,如今晚年无人赡养,儿子:我凭什么还要养你
什么是真正好的心理治疗?
老年孤独良方
不要过分做老小孩
一旦老人出现这四个征 兆,“时间”所剩就不多了,子女要多加陪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