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秋冻”须慎重

□弓早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而秋凉了,还有很多老年人晨练时依旧穿着短袖衫,他们依据“春捂秋冻”古训认为,愈到冷秋愈少穿衣服才能更好地锻炼。其实,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和老病号不宜“秋冻”。

所谓“秋冻养生”,是指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转凉,人应该适当少穿点衣服,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寒冷天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少生病的目的。而“秋冻”应看“天时”,当天气变化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可以“冻一冻”。可一旦遇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追求“秋冻”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惹病上身。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度、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所以,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和老病号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深秋季节不但不应秋冻还应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还有患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人群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类患者一旦着凉、感冒,就易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秋季还须预防四种疾病:1.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如不把握好“秋冻”的度就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到户外空气清新处运动,少到空气不流通公共场所活动。2.高血压。人体血压波动跟体位、情绪、温差变化有关,秋天早晚温差大易致血压波动,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尤其凌晨五六点是心脑血管病危险时段。3.腹泻。季节转换时,老年人肌体抵抗力会下降,尤其肠道功能会减弱或发生紊乱,易因受凉和饮食不卫生等引发腹泻。因此,老年人应慎起居,适寒温,饮食有节,不吃冰冻和过期食品,少吃凉拌菜。一旦腹泻严重或因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时,应由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4.便秘。便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达3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而秋季则是便秘高发季。因此,老年人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粗粮和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紧张或抑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方老年人请注意:气温降低,看住自己的血压!
春季温差大,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老年人血压更易失控,生活和用药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的夺命坎,要特别预防这些冬季病!
春天来了,老年人格外注意的8种春季高发疾病
冬季为何是老人的“鬼门关”?提醒:要好4件事,让老人安心过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