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教课文”向“学语文”转身——《天火之谜》教学构想与实践
从“教课文”向“学语文”转身——《天火之谜》教学构想与实践

从“教课文”向“学语文”转身
——《天火之谜》教学构想与实践

李 琴

每一堂语文课都必须回答课堂教学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在儿童心里驻留积累什么发展什么、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联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教师的教学再精致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或只关注内容的理解和情理的体悟,没有将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品味与运用,以及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单薄,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充分发展。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教材的教学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缺乏清晰的考量。要实现从“教课文”向“学语文”的转身,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就值得深入思考,尤其是阅读教学。现以《天火之谜》一课教学内容的研磨进行分析说明。

一、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天火之谜》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基于个人经验,殷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梳理课文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先进入复习:围绕课题的“天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以“解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导入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

学习第3自然段,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探究原因,品味词句,走进人物世界。

学习第4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从中更加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探究实验,品味词句,感受人物品质。

最后拓展延伸,介绍人们对富兰克林的评价,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什么,升华人物形象。

从以上教学内容的确定看,殷老师抓住两个重要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目标设定中,有“复述课文”这一要求,但只是在作业设计中布置复述,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环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这个教学目标,虽有设定,但显然形同虚设。

二、 基于深入研读教材的教学内容确定

初次试教之后,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两点新的想法:(1) 复述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可在课堂中加入训练内容;(2) 文章烘托手法的妙用也需要让学生加以深入体会。

二稿中,殷老师意识到需要引导学生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在教学完第四自然段以后,加入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让我们重温这次实验?”这个环节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复述整个风筝实验的过程,但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很茫然,复述时显然很困难。可以说,在二稿中,复述的目标虽然设定,也执行了,但是学生却无法完成;另外,关注了课文中的烘托,却没有在教学设计中得以落实。

三、 基于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确定

“阅读教学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应是“课程化学习”:以“课程内容”为视野,以“提高语文课程能力”为目标,以学科本质的力量引发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习得一种能力,达到语言点和训练点的完美结合。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让学生获得的语文能力就是复述。因而,此篇教学设计完全颠覆,从头再来,三稿的教学内容再次作了大调整:

复习导入板块:分成两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借助课后习题,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引导学生更简洁些,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整体概括的基础上切入第二课时的教学。比较试教时对“天火”支离破碎的印象描述有效。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讲述了弗兰克林做实验的原因,试教中补充了富兰克林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寻找推测的近义词,并进行比较,理解难以置信的意思,想象:“透过冷嘲热讽,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去感受富兰克林执着的追求,花费的时间很长。三稿将这部分的内容做了缩减,紧紧抓住三个词来学习,扣住“早就”体会严谨,抓住“习惯”感受压力,感悟“决定”,品读执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便于将课堂教学重点倾斜到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是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用复述来引领整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复述的要点,训练了复述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两句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复述分为三种:概要性复述、描述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概要性复述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描述性复述是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出故事;创造性复述是再复述过程中加以想象、加工、进行创作。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前两种复述,让学生重点学习描述性复述。在第四自然段教学的开始,老师直切主题,亮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果你要把这个实验讲给周围的人听,该怎么讲呢?接着,依据文本语言,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复述的要点。复述的训练分成三个步骤:

1. 梳理层次。老师用这样的语言引导:要讲清实验过程,必须先理清实验步骤,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风筝实验一共有几个步骤?(准备风筝—冒险捕捉天电—捉住了天电,实验成功)连起来用一句话讲清了风筝实验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复述,叫概要性复述。同时板书,让学生明白:复述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晰。

2. 关注“风筝”。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风筝有什么不同?(栓了细铁丝,线是麻绳,结上丝带,系着铜钥匙)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结合课件,出示4个零件,想想分别起什么作用。

你能根据这些内容向没见过这只风筝的人介绍一下吗?

对这只风筝的具体描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极其特殊的风筝。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凭借多媒体课件上的要点提示,能够完整复述出风筝的特点。此环节,学生对于描述性复述有了直观感知,并初步习得复述的本领。

3. 实验过程。首先告诉学生实验过程最重要,让学生掌握复述的第二个要点(重点突出)用“比较语段”的方法同时处理了“烘托”和“复述”两个重要任务。

首先出示的语段中去掉两句环境描写,让学生了解捕捉天电的过程,抓住“怒发冲冠、用手指靠近、啪、蓝色的火花、一阵发麻”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的危险。

再出示课文中的语段,让学生比较“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道“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多了两句环境描写)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风筝的颠簸、摇晃以及雷雨交加的天气更凸显了环境的恶劣,这样描述性的语言也更衬托出实验的危险和可怕,感受富兰克林的献身精神。)引导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把捕捉天电的过程讲清楚。

这个环节最为复杂,因而要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根据总结出的复述要点,明白具体生动的语言是描述性复述时需要关注的。同时让学生领会环境的烘托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应该说第三稿的教学内容确定,简洁、高效,充分显示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用教材教”,在帮助学生习得第四自然段复述的方法后,归纳课文三个小标题,引导复述全文,达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效果。

基于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磨课,教师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准了,教学内容的确定更精了,教学方式的运用更简了。实现了“美丽转身”,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会学习”,从“教课文”转向了“教语文”,从“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了“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成果: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这四节课告诉你,语文如何做到启蒙 | 实操秀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应从起始阶段抓起
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语文由80分到97分,就是坚持住了复述课文推出中心启示。
苏教五文上第6单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