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寓言教学要课内课外、学文做人结合
寓言教学要课内课外、学文做人结合

寓言教学要课内课外、学文做人结合

李来娣

《伊索寓言》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男孩被荨麻的刺扎了一下,他跑到家里去告诉妈妈:“我只不过轻轻地摸了摸荨麻,但它把我扎得非常痛。”妈妈说:“就是因为你轻轻摸它,荨麻的刺才会扎到你。下一回,你必须把荨麻牢牢地攥在手中,它就会变得和丝绸一样软和,完全不会伤着你。”小故事意在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得扎实稳健。寓言教学亦当如此。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寓言教学不仅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学会推理想象、感悟言外之意。有人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看上去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细想起来是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就是这样擅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带有很强的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不像童话是孩子对外在环境的幻想,寓言是生活所要传达给孩子们的智慧。寓言故事或生动活泼或离奇荒诞,孩子们都很爱读,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读懂寓言,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一直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会发现寓言体裁的课文并不是很多,但是涉及的面很广,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些寓言故事有的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是描写动物、植物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字新词少、语句明白如话、内容简明易懂、篇幅短小精悍。在寓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像教学一般记叙文那样做到字词过关,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故事,充分地说话,对于寓意的理解也要能够水到渠成并准确地表达。由于寓言本身具有语言简约、意蕴丰满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从内容到寓意有个理解上的爬坡。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往往处于一个有所察悟,但又朦胧隐约的状态。表现出来的就是能够沾上边,却又说不清楚,说不规范。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训练的重点,也是教师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因此,在范式研究的过程中,寓言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寓意的能力和表述认识的能力。寓言的价值在于寓意,但我们的教学却不能到此而止。教材编写者之所以把寓言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几则故事,明白几个道理,他们意在以点带面引导孩子阅读更多的寓言。因此需要把探究目光投向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寓言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还需要能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读课外更多的寓言,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在课堂上汇总,交流阅读的收获,体验阅读的欢乐,还可以把对寓言的阅读提升到赏析的高度,进而动员中高年级孩子写寓言。这样就能达到课内外结合、学文做人结合的目标。

一、 立足文本,掌握方法

寓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孩子读寓言,明寓意的本领。课内寓言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在进行课外海量阅读之前掌握读寓言、明寓意的方法。对于寓言这种文体而言,故事只是载体,道理(也就是寓意)才是精髓。在学习中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并不是突然间的顿悟,它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步:

读寓言——说故事——悟道理

读寓言。寓言是通过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透发寓意的,在教学中我们用不着逐词、逐段地分析,而是要从整体入手。

说故事。从整体入手说好故事有2步:① 按课文内容说故事。② 补白说故事。

悟道理。通过读,我们解决了字词,通过说我们不仅熟悉了情节,记住了故事,寓意也呼之欲出,这个时候只要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引导,学生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悟出道理了。在悟道理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立足结果设问,扎根字词探究,站高一步提炼。立足结果设问为我们感悟寓意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扎根字词可以让孩子们对寓意的理解有切身的感受。虽然在故事的最后有现成的道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个现成的道理,必须有一个探究的过程才能增加学生对寓意的感悟度,才能把别人给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寓言的道理并不只适用于一个故事,我们要把寓意推而广之,把故事中的道理上升为普遍真理,就需要站高一步对寓意进行提炼。

读了故事,明了道理,学了方法,有人可能会觉得寓言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其实不然。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的教学到此打住,把孩子对于寓言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显然不行,要让学生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要让寓言能真正丰满孩子的心灵,就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自主积累。把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尽的课外,这样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交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培养了他们学习寓言的本领,还把学生对于寓言的学习从课内引到了课外。

二、 拓展阅读,享受欢乐

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在课堂上教会了孩子读寓言的本领就应该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在更广阔的天地实践。让更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更应该让这些智慧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利用阅读交流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换思想和智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会看到寓言在孩子们中间产生了巨大的魔力,他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认认真真写笔记、兴高采烈做小报、甚至还有人把寓言故事改编成了连环画……寓言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

三、 学会欣赏,融会贯通

欣赏寓言不再是单纯地读某个寓言故事,而是要掌握欣赏点,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寓言,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对寓言的理解更加融会贯通。

寓言是如此地让孩子们为之着迷,它的魔力究竟在哪里?当我们匠心独运让学生试着以赏析的目光来读寓言,又读出了不少好东西:一则《马和驴子》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寓言是可以让人明理的故事,值得读;一则《狐狸和鹤》的故事让我们发现每个寓言故事都是那么的有趣,喜欢读;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每个寓言故事都是寥寥数语,读起来可真容易呀!不仅如此寓言还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会说话的人”,生硬的道理、直白的教训都不如一个活泼有趣的故事更能让人接受,更能引起人们思考。掌握了寓言的

特点,我们就可以用寓言故事劝诫身边的人。你看,一则《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就可以让有些好高骛远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则《母猴和小猴》的故事也足以警示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甚至于只要我们掌握了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有趣、道理明确、警示鲜明的特点还可以自己创编寓言故事来说理呢!

四、 创编寓言,激发智慧

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年段有一定的要求。寓言源于生活,生活自然也需要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量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而儿童正是想象的高手。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简洁,形象夸张可笑,情节生动有趣,是很好的仿写典范,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寓言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编是极有可行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寓言这种特殊的文体。写寓言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只要我们明确了想要说的道理,然后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适合的形象做为故事中的角色,最后再发挥想象力构思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情节,一个妙趣横生、暗藏智慧的小故事就诞生了。能用自己创编的小寓言对身边的人进行开导、劝诫,真是了不起的成功!

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赏析;从学习到创编……小寓言大智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在智慧的指引下诞生出无限的可能。想起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开阔人的视野,点燃人的智慧。她是如此之重要,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如果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终身的发展。所以,有效地将课内外的阅读衔接起来,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势在必行。学习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事情,学习不局限于时,不局限于地。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个故事,我们能在课堂上交给孩子的也许并不多,但只要我们对孩子说:“去,打开那本书……”阅读的大门就会自然而然地打开。读寓言吧,它是智慧的载体,能引导孩子们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学习寓言故事 发展思维品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解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随想
小学二年级语文《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观点 | 钱华:寓言教学,在文体特征的关照下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