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姜梅红

教育专家许汉说:教学思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质量的评价,都必须抓住思维能力这个核心。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古诗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送别诗、写景诗,还是咏史诗、咏物诗,都是训练、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在主题阅读古诗教学中,教者如果能根据课标中古诗教学的级段要求,把握契机,选好切入点,强化思维训练,就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促其智力发展。

一、诵读为主,直观感知,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低级段孩子的思维都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当以诵读积累为主,学会断句;渗透古诗文中常用字词的字义,大致了解所读诗词的意思。

形象思维最重要的外显形式,就是图画。古诗特别讲究意境,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古诗巧配的插图,大部分是诗词的精华,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智慧之门,又像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如触其物,进而领悟文字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在教学写景类这一主题的古诗时,就可以抓住插图和诵读这两点来学习。

例如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江南》一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文中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新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请他们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满含感情地对学生说:“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插图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然后采取以读通顺为目的的自由连读、指名读、开火车朗读等方式。在此基础之上,以图片、音乐、联想等方式大致了解诗文意思,并且有感情地诵读,以体悟其意韵。努力使他们在“书读百遍”中“其义自见”。

学习《江南》后,根据主题归类继续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的词《忆江南》,“诗词不分家”。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语言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不仅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而且落实到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首先思考,你眼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似乎看到了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还看到什么?学生又读“春来江水绿如蓝”,想象红与绿的映衬之美。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继而教师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紧接着,话锋一转: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背景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此时追问:诗人忆的还有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二、学习格律,领悟内容,培养逻辑思维

中级段有了先前诵读积累的语感,就可以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句意;学习联系相关诗文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了解对仗、平仄的基本要求,并运用到所学习古诗文中加以印证;掌握作者、朝代等文学常识;初步了解写作背景与诗文内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的战略性目标是一致的。

学习律诗《春夜喜雨》,可以结合苏教版第七册《春联》告知学生:近体诗也需要对仗、押韵。近体诗是唐朝以后的讲究对仗和押韵的诗歌,含绝句、律诗及排律。其中绝句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要求中间几联必须对仗。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随风”对“润物”、“潜入夜”对“细无声”、“野径”对“江船”、“云”对“火”、“俱黑”对“独明”。学生在诵读中,逐步体会到对仗所带来的工整、凝练与对称美。学习《江雪》一诗可以抓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中“教法与学法统一”的原则,学生如何学习最有效,教师就应该如何教,学生是如何“思维”的,教师就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思维”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形象的把握与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古诗所使用的是古代文言,其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与用法和现代词语差别很大,只有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才能弄懂各诗句乃至整首诗的意思。

如《夜宿山寺》中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的“危”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高”;“百尺”也不是指真有一百尺,实际意思都是说明楼高。而第三句“不敢高声语”中的“语”是指说话。其中的“高”的意思与第一句的“高”又有区别,在这里是指“大声”的意思。至于第二句与第四句的词语较第一、三句浅显,老师略为点拨,孩子就会明白。诗中的重点词语弄懂后,就可让孩子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在串解诗句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三、比较学习,块面感悟,培养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古诗文的教学要求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个要求对于有了前两个学段扎实的训练之后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并未“喂足”。事实上,这一学段的学生可以尝试比较学习,进而展开“块面感悟”,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古诗教学中,这种思维的训练可在组织孩子讨论及质疑问难中得到落实。

朱光潜说:“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见出常人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比较学习可以在一首诗中,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写了两种情况,前两句是写李龟年当年(开元盛世)红极一时,经常出入岐王和崔九这样的皇亲权贵之府,是如何的辉煌,杜甫本人也受朝廷赏识,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后两句是写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与自己一样流落他乡(江南),看到的是满目落花的凄凉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分析,就能领悟到作者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比较学习也可以运用在不同的诗歌教学中。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同为爱国主题的诗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两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而在讨论不同之处时,大家就各抒己见了:有的说:看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有的说: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有的说:抓住“诗眼”,一是“喜”,一是“悲”。诗人为何而喜?诗人因何而悲?教师顺势而导,就势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从哪些词句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悲伤?

实践证明,这样的“块面感悟”使得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更容易把握所比较的内容的异同点,也更有效率。当然,也可以通过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学习,知道了解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古诗文的重要性,并且总结出该作者的写作风格。例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李清照前期的词《如梦令》,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练习中她的另一首诗歌《夏日绝句》对比学习,体会两首诗词在风格、情感上的迥异。这样做,让孩子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可以训练其求异思维,长此以往,还会培养孩子大胆质疑,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8. 静夜思
“古诗之树发芽了”主题队会设计
《画》教学札记
古诗《山行》教学反思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古诗文的文本解读
免费资料窦桂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