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孔宏华

语文教学应当贴近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生活与语文共存,语文与生活同在。可是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因为少了实践,阅读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作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学研究应积极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表述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程标准还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关于“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要求。可见,重视学生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具体可行、适宜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呢?

一、活动设计要结合学生特点

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活动设计的第一步应当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很多人认为老师只要熟悉教材就能上好课,其实不然。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当要着重抓住学生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既要考虑活动内容是否合宜,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学生一方面对知识充满了好奇,想要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加之青春好动,积极性上是不容置疑: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影响,有些懒散,容易放弃,很难坚持做某件长期的苦差事。因此,我们的语文活动设计也要遵循这一点,既要利用好奇心去拓展知识面,又要防止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过于死板。

在教学《孙权劝学》一篇中,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活动,但在事先要求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人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结果学生对此十分积极。有人仅仅为了解孙权这个人物就涉及到了《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好几本书,笔记足足做了一本练习簿。后来为了争夺三个主要人物的扮演权,班里更是开展了一次大PK,优胜劣汰剩下了几个功夫最深的。我想这样的一节课,这样的活动设计是有效的,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目标的。

二、活动设计要符合课标要求

活动设计的前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但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这一点就决定了活动设计必须要有目标。活动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的确应是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维总目标进行逐层细化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角度。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个指挥就是课标要求,就是教学目标,这是红线,一切设计不能偏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曾有过失败的案例。

在“课前五分钟”的活动设计中,一开始我并没有设定太多的约束,一切只是泛泛提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表达。结果学生最喜欢也是最热心的选择是笑话和小品。结果自然是每节课前充满了欢乐的笑声,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但慢慢地发现不对,最活跃的永远是那几个人,而且很快家长也打来电话质询,是否老师布置了大量的相声小品,为什么孩子作业不做,夜里十点多还在背台词?于是我开始明白,当活动变成舞台,一切仅仅展示出了一个热闹与好玩,我的五分钟表演只是一场学生们自娱自乐的闹剧。最后我调整了活动的设计原则,要求以古诗、名著、成语解读为主,重点讲述其中的精彩之处,气氛虽然没有一开始热闹了,但专注于查找资料的人却没少,知识的积累与拓展目标也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达成了。

三、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学生要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教育是要使学生具备适应生活、更新生活的能力。语文活动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让生活内容进入课堂,如何让课堂知识反馈生活是必要的教学步骤。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课堂是悬浮的、不能着落的。就如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综合性活动“走上辩论台”时,最多的只是讲讲具体辩论的方法、看看辩论的录像,尝试去做一场源于生活的辩论是很少见的。活动内容的设计如何贴近生活是需要老师下苦功夫的。

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设计一次语文展示活动:说说身边的桥。要求从丈量其尺寸、绘画其结构、解说其功用、搜集其历史四个板块进行,结果许多本地桥梁的历史传说被挖掘了出来,有的活动方案甚至让学生的全家在周末都动员了起来。展现在课堂里的是一张张图片、一张张画稿,尤其是一个个生动故事经过老一辈人的口述,在学生的整理讲述中,让许多人包括我眼界大开、如痴如醉。我想这样的活动设计是可以推广的,而这样的活动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最为缺失的。

四、活动设计要丰富方式方法

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可以使得教学更有效率。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针对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提出的著名论断:“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主张,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那么活动的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设计的方式、方法不是唯一的,其中的核心思考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是必须的,要让更多的学生从活动中受益,得到学习的乐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活动的思考就是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创设什么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真正提高学习能力。有的语文课我们只要收集资料即可,有的我们需要讨论辩论,还有的就需要延伸到课外做好实践调查研究。在终端的课堂展示上更是允许多样化,有写字好的做一个手抄报,有画画好的做个黑板报,有相机的做个照片展览,有条件上网的甚至可以采用博客、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方法不一而足,但目标是一致的,谁的方法更适合谁,那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记得在教学《竹影》一课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课后收集竹子的种类和诗歌,结果一个学生彻底让我震惊,学过素描的他居然诗配画,展示了他一个周末的功绩:十二张图画!每一张的画面里都有一首诗,可能他的画不是最好的,可能他对诗的理解也不是最到位的,但这样的成果除了表扬、再表扬,我想不出其他的方法。

五、活动设计要注重反馈评价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及时的反馈。活动反思与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后续环节,是教学效果评定与教师自我审视、自我提高的主要环节,也是不可少的。而语文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更是需要及时到位的。有的活动设计可能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学生并不这样认为,具体体现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老师没有事先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反馈,结果学生往往无处下手、不知所云,其结果自然是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活动设计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反馈是必要的,教师要能及时做好修订的准备。

而评价更是关乎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时教师的不经意疏忽,会彻底葬送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时,我设计一次语文展示活动:收集恐龙的种类。结果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我只是点了几个人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其中一位举手最高、发言最长的学生被我在下课前三分钟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关注了下课时间,却没有看见他失望的表情,只是简单地表扬了一句“做得不错”。但事后在一篇很长的周记里我才明白,这种简单粗暴的评价对于一个从小喜欢恐龙、花了整个周末空余时间写活动报告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应该,甚至是多么让人受伤害。因此,有时对一次活动的评价对一位老师来说是容易,但一定要慎重,不能过于简单,我们应当看到其中的态度与专注,尊重其热情与情感。

语文活动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会因为其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有关的研究也会越来越细化,但基本策略是不变的。我们要寻找更适合学生、更适应教学的活动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水平,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语文微课题题目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申请书
【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王涧:“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
李书德:新课改视野下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张坤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笔记-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